分享

韩美林:把艺术经营到精致的人

 陈士同 2015-11-02
    2015年,对于中国的科技界和艺术界来说是幸运的一年。继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后,10月13日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巴黎,从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的手中接过“和平艺术家”的荣誉证书。自然科技的进步,能够站在最高领奖台从西方强国手中分得一瓢羹,这本身就是突破;而人文科学的艺术能够走进总部,与强国比肩,这更是一个民族心灵成长史的飞跃。
    80多岁的高龄,从艺60余载,如果用“术业有专攻”来评价韩美林先生,还真的不知拿什么“术业”来界定。因为对大师来说,他不是执着于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涉猎书法、绘画、陶瓷、雕塑、设计等诸多领域,而且“心有所向,业有所成”,都取得卓尔不凡的成就。“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做到精致实属不易,要把所从事领域的很多事情都做到精致就更难了。”可是,就是“更难”的、无法实现的事情,韩先生做到了。不仅在国内独攀高枝,常人难以企及,而且把这种艺术的风范引向世界,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艺术无国界,艺术更无尊卑。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不管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艺术家用他对其独特的理解加以呈现,表达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个体,对群体;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因为艺术的纯洁而变得纯粹。在浮躁而功利的时代,艺术家怀着对艺术的虔诚和敬畏,借物质的东西传达着对自然、对世事人生的理解,没有被太多世俗和功利裹挟。(当然,那些蹩脚的所谓艺术家就另当别论了。)也正是凭着这份对艺术的赤诚,才能在物质的世界里精心勾勒和描绘着自己的精神王国。也许有几分的孤独和寂寞,但是,当把承载自己思想情感之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的可能定格为历史的永恒时(韩美林的奥运福娃),所有付出的艰辛都失去了质感。而有了纯粹和远离世俗(不过,当下不乏打着艺术的幌子招摇过市、沽名钓誉之徒),经过十月怀胎的震痛后的婴儿,更具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韩先生正是以这种追求艺术境界之思,在自己的艺术王国中精耕细作,至于对名利的考量,他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诚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我的作品是从来不拿出去卖的。至于市场上出现的我的,或我的学生的作品都是赝品。我的作品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可以拿去。”有人也许会说,正是他已经取得了高山仰止的成就,所以才有高山景行的境界,这不无道理。但是,放眼当下,也有很多所谓的大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大有名气,但仍然不放过任何一个推销自己的机会和场合。两相比较,高与低自见端倪。
    艺术家有其独有的艺术气质,有时外现的是卓尔不群,是孤傲。但是,从生命个体的本质来说,他首先是个体的人,是庞大的社会网中一个节点,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从韩美林先生朴实而平和的话语中,人们读出的不是他的孤傲自赏与特立独行,而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湛的艺术造诣是60年潜心苦攻的精华积淀,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和对社会的担当,则是多年“艺术大篷车”穿行于国内国际,用车辙记录体验的外铄。艺术家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在自己的独立王国中充耳不闻窗外事地享受艺术带来的快感。但是,如果终身目不窥园,艺术会因为失去“源头活水”而没有了灵性,乃至没有了生命。毕竟,艺术和生活、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把艺术的根深植在生活的土壤中,它才可能生根发芽,才会枝繁叶茂,才有硕果累累。韩美林先生是深谙此道的。正是这样,他才会不辞辛劳地带领自己的艺术团队“周游列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艺术的理解,对社会人生的体悟。
    当然,付出和收获是同向发展的。冒着严寒顶着酷暑对生活的回归和社会的关照,艰辛的付出汲取的是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精髓,也正是因为有了对生活和社会的反哺,才有了艺术的厚重。生活给予人的灵感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冲动给韩先生带去的则是对很多领域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兴趣使然,韩先生才能广泛涉猎,且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建树颇高。有人戏称他是“杂家”,是不务正业。可是,他就是以这种不务正业的方式,用善待万物的慧眼观察着它们生命的展演,再用手中的工具进行镌刻和描绘,让其各尽其态,惟妙惟肖。在韩先生的眼中,任何事物都是美的。按照他的话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美的存在,我每时每刻都在欣赏,从中感受生活之美、人生之乐。”正是这样,从韩先生手中走出来的各种小生命都把各自极富情韵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正是这样,韩先生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播着爱与善;也许正是怀着这种对艺术的理解进行创作,才给艺术,乃至世界带去一袭清凉。这也许是他获得“和平艺术家”殊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呈现着社会的姿态,而从事艺术耕耘的人则把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用独有的形式加以表达。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社会生活,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终将干涸,直至枯竭;没有了艺术的表达和诠释,生活和社会尽管可以真实地呈现,但少去了丰富的况味。同样,作为艺术的表达者和践行者,只有时时驻足社会,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而在汲取时不忘对社会的回馈,艺术才会迸发出强劲的生命活力。韩美林先生“经历过所有,品尝过所有(韩先生之语)”。正是经历了太多的磨砺,先生对人生、对得失已经看得很淡。对韩老来说,能够做和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和帮助那些处于专业和生活弱势地位的人,尽量用自己所能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诸如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培基、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守护住艺术家的精神家园,才坚守住世界公民的阵地。
    韩先生的《天书》已经出版,但仍需要先生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在先生完成该书所有的后续工作,付梓面世时,我一定会购买珍藏。虽然识得其中的文字寥寥,但其精神的根植和砥砺将是无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