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在天津静园的传奇故事(下)(照片珍档)

 国之档案 2015-11-0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静待时局的溥仪开始不安于现状,这个26岁的年轻人似乎又看到了他复辟的希望。这年冬季一个不寻常的晚上,日本驻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造访静园,劝溥仪“到东北去主持一切”,并表示日本会“尊重领土主权”和他的“自主”。这些提议经过在静园内召开的“御前会议”以及一系列争执,终于使溥仪下定了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来恢复大清江山的决心。
      土肥原贤二是有名的中国通,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还会多种中国地方方言,这为他从事谍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1931年11月初,土肥原贤二秘密来津,联络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椎浩平,贿买中日青年、浪人,赴各学校、工厂鼓动学潮、工潮,在日租界秋山街张璧家中密商便衣队暴动,并在蓬莱街太平里6号设立机关,失意军人李际春任总指挥,张璧为副指挥,议定11月8日起事。土肥原贤二则坐镇万国公寓,集结日本部分驻军、宪兵及日侨、浪人组织了千余人组成的“义勇军”,分布各重要路口,为便衣队助威、督战,史称“天津事变”。因这伙乌合之众不穿军装,没有番号,故又称之为“便衣队暴乱”。
      但在利用溥仪设立伪满洲傀儡政权的问题上,日本军政两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军方内部存在分歧;日本外务省担心世界舆论的指责。为此,在土肥原贤二之后,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桑岛紧跟着也到了静园,劝告溥仪不要贸然离开天津,并表示对他负有保护责任。
      面对日本军政两界的意见不统一,溥仪一时无所适从。11月6日上午,一个饭店茶房手持东北保安总司令部顾问赵欣伯的名片,来静园送了一筐鲜货。待来人走后,有人打开礼品一看,在水果下面竟发现了两枚炸弹!此后,溥仪又接连收到数封恐吓信,信中称:“如果你不离开天津,当心你的脑袋!”于是,溥仪下决心离开天津。
      但桑岛根据外务省训令,不希望溥仪离开天津外逃,并派人严密监视溥仪的行动。为此,土肥原贤二致电关东军司令本庄,请求采取特殊手段,以达到挟持目的。而本庄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待黑龙江政局稳定后再使溥仪出走为宜。但决定还未及传达到天津,土肥原贤二导演的“天津事变”就爆发了。
      “天津事变”发生后,天津市面一片萧条,日租界全面戒严,就连平日繁华的旭街也是行人绝迹,为溥仪出逃创造了良机。11月10日傍晚,溥仪乔装打扮混出静园,在日本驻屯军司令部通译官吉田忠太郎的一路“护送”下,先后乘坐“比治山丸”号汽船和“淡路丸”号商船从天津塘沽出逃至大连,进入东北。正如土肥原贤二所说,“天津事变”实为溥仪出走剧的一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