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合一的家训典范(郦波)

 尤馆 2015-11-03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也就是他的《治家格言》,是中国家训史上的名篇,也是江苏家训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其实历史上有两部《朱子家训》。此前,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家谱传承过程中,也有一些关于治家的家训,后人将其单独辑印成《朱子家训》,又称《紫阳朱子家训》(紫阳是朱熹的号),可以说是真正的《朱子家训》。而朱柏庐写成的《治家格言》,原本用于教育自家子弟,后来由于流传极广,非常有名,甚至超过了朱熹的《朱子家训》,以至于后代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就是朱熹的《朱子家训》。渐渐地,人们也就把它传成了《朱子家训》。当然后来经过学者,尤其是清代昆山的县令廖纶廓清这段名案,在办书院的时候重新誊写,把它起名叫《朱柏庐治家格言》,所以它又被称作《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用纯治家格言》。

  在中国家训史上,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作为知行合一的家训典范,向来备受推崇。在家训史研究上,清代家训中,《朱子家训》和《曾国藩家训》甚至是可以相提并列的。《曾国藩家训》卷帙浩繁,内容非常丰富,而《朱子家训》不过五百多个字,却可以和它并驾齐驱,足可见其分量之重。

  就两部《朱子家训》来说,朱熹的名声,毫无疑问,要比朱柏庐大很多,为什么前一本朱熹的《朱子家训》,反倒不如后一本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影响大呢?而且一开始朱柏庐也并没有刻意为之,并没有广为传播的目的,可为什么到后来,甚至到晚清的时候,朱柏庐的《朱子家训》能够成为全国乃至更广范围蒙学的经典读物,以至学生启蒙教育、上私塾都要熟读《朱子家训》,老一辈的人对《朱子家训》都能倒背如流,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为什么《朱子家训》的地位这么高,影响这么大,分量这么重?我个人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朱子家训》在形式上采用了全韵文的方式,符合了汉语文化的传播特点。韵文对仗,我们知道,汉字是人类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象形会意文字。事实上,在人类四大远古文明中,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甚至唯独华夏文明没有断裂,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汉字系统,汉字体系。而汉字文化特别适合韵文传播,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文赋,除了散文,像骈文这些,都是韵文系统,所以它朗朗上口。历史上,刻意地把《治家格言》、家训写成韵文对仗模式的,最经典的就是朱柏庐。正因为使用了韵文对仗形式,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言警句风格,也就更为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在汉文化中特别容易传播。

  其次,《朱子家训》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循序渐进,因而符合教育规律,让人接受起来水到渠成。西方的教育擅长知识教育,东方的教育则非常注重一个人的品格习惯教育,这一点很重要。其实教育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培养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然后从行为习惯入手,通过知识教育进入人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最后上升到一个人的精神道德层面,这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朱子家训》中,一开始有很多内容是对个人生活习惯的指点,教育人们在做小事中形成一丝不苟的个人习惯。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接着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已经上升到了品格教育。其中有一句话“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我觉得是纲领性的,因为它讲到了《朱子家训》的核心。“居身务期质朴”,是立身处事行为习惯上的要求;“教子要有义方”,“义方”指的是精神教育、人格教育,这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同时,《朱子家训》的教育内容非常细致,既与生活息息相关,又有高屋建瓴理念性的总结,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牵强,不觉得只是空话。所以不论是子弟接受家长教育,甚至家长在教育子弟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收获,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

  第三,《朱子家训》在效用上有利于塑造和弘扬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符合了社会道德建设的普遍价值追求。除了民众的自发传播,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也对《朱子家训》极力推崇。抛却封建社会的其它原因不谈,我们从社会道德建设的本身上看,《朱子家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立足于提升个人品德的修养,最后的归宿则落在了家庭美德的塑造上。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家训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形式,甚至是比学校还要重要的教育形式,为什么呢?因为古人常说“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整个国法、乡约,也就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基石是在家庭层面。古人一直认为,没有良好的个体的个人品德修养,没有良好的家庭、家族、宗族的家庭美德培养,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从个人品德到家庭美德再到社会道德,这三德是一个完美的体系。而不论是在哪个时代,也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所有人都期望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追求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模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内。《朱子家训》的这个特点,对于塑造培养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一家一户,到一宗一族,一乡一地,再到整个全社会,对整个社会道德层面,产生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因而它不仅在民间得到了自发的推崇与传播,在社会层面,也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重视,甚至社会上层,也会支持促进它的广泛传播。

  以古鉴今,尤其从《朱子家训》当时创作的背景到后来它传播、它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家训史、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看,我觉得当今社会都可以从这类经典中汲取思想精华。无论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发展,还是整个族群,甚至一家一户、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与发展,都可以引作一个良好的借鉴。这种经典,抛却它时代背景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因素,其内在的教育精神和价值,必将恒久绵长地传承下去。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郦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