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钟汉良给粉丝的安全感

 零度1230 2015-11-03
 
我想谈谈一个偶像给粉丝带来的安全感。
此偶像钟汉良,他的标签之一,是其身后有个追随多年、不离不弃的庞大粉丝群。
许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忠诚不渝不了解、不理解。而在我看来,他们长情相守的根本原因,正是钟汉良予之的安全感。

世上无数艺人中,能给得起粉丝这样东西的人真不多。
身处喧噪无常的娱乐圈,艺人被认为是最无安全感的群体。在他们自身都缺乏这样东西时,我们如何能从他们身上要到?
粉丝们或许从没敢想过,他们可以从偶像身上奢求安全感,而社会公众也似乎未期望偶像可以带来这样东西。 
尽管,作为能影响千千万万粉丝的偶像,他们能否给人带来安全感其实非常重要。说轻点,偶像能影响粉丝的心理健康,说重点,他们也藉此影响着社会健康。

什么是安全感?简单说就是:没有焦虑,对现在和未来都有信心。
如果要拗口的,心理学家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什么样的世界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呢?
充满人性光辉的世界。
什么样的人能让你相信这个世界呢?
钟汉良这样的人。

                               一  爱
爱,是安全感的源泉。被爱的需求,是对安全感的渴求。
当我们是婴儿时,妈妈的爱和胸怀是我们的安全地,没有妈妈软软暖暖的乳头吮,我们就吃手指头。
长大了,人生另一半、朋友、同事、邻人,以及所有人的爱,都是我们获取信心的地方。

钟先生的粉丝是被他爱着的。
他的那句暖在粉丝心头的“我的粉丝我也喜欢的”,绝非虚情假意之言。
钟先生年轻时,那时候喜欢他的人多是青春妙龄女郎,于他相仿年纪。她们对他的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难得的是,他懂。他不但懂,还给以贴心的回应。比方称她们写给他的信为情书,告诉她们他很爱读。比方温柔地叮嘱她们要听话,好好学习工作,好好做个好女孩。他常常强调,“她们懂我”,“我都理解她们”。
这是他的纯良天性,也是他的同理心。

世上有多少人能做到同理心呢?不多,极少。
爱得多的一方和爱得少的一方,条件差的一方和条件好的一方,地位低的和地位高的,前者总是受到后者高傲的践踏。
而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却用他的尊重和平等以待,使她们从未感到过卑微。

后来,喜欢钟先生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了,有青春年少,有成熟盛龄,还有白发老者。
这阶段的钟先生自己,也从青涩少年、轻熟型男,一路蜕变成温润的智者。他对爱的含义,也有了与年少时不同的理解。
他相信爱是一种行为,是爱护的责任,他相信大爱的力量。于是,所有喜欢他的人都幸运地被他以这样的爱爱着,护着。

他的爱和护,像一张温暖的安全的毯子,将喜欢他的人紧紧包裹,使她们相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他的现在和未来,以及她们和他的现在和将来。

 
                                二 信任
信任,是安全感的保障。能被信任的人,是自信的人。
当我们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有了自己对世界的判断和反应,这时候,我们的安全感已经不只是依赖父母或别人的爱,我们还需要信任和认可。

每个人在年少时或成年以后,或许都有过因为不被信任而受伤害的时候。
聪明的父母信任孩子,懂事的妻子信任丈夫,智慧的上司信任下属……光环笼罩的偶像信任他的粉丝?这个,看上去有点违和,但是钟汉良是信任他的粉丝的。

他相信她们都是很好的孩子,他常常当着她们面或背着她们的面表扬她们,赞她们有才华,赞她们懂事有分寸,赞她们都很优秀。在外人或媒体对她们颇有微词时,他还是相信她们,即使她们个别偶尔有不好表现,他还是理解她们的情有可原并相信她们可以做到更好。

他说的那些话她们都当真,因为他确实对自己身后这群人很关注很了解,他常常能细数一件件她们在他背后做的事、一句句她们说过的话。
于是,在这样的信任之下,她们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做人,努力让自己更有才华,努力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优秀之人。
被自己喜欢的人信任包容并欣赏,她们也为自己感到骄傲。纵使她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他给她们的安全感。
 
                             三 引领
引导者,是我们能否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并去主动寻找能引导自己的人。此人可能是你喜欢的老师,可能是优秀的长者,可能是你理想的情人,当然,也可能是明星偶像。

为什么我们会有意无意去找到这样一个引领者,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喜欢或追求的特质,有我们认为值得仿效的地方。
自己喜欢的特质在他们身上得到实证,学习仿效他们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些,都让我们感觉更加自信、自由、安全。

自然,若你的仿效对象本身都充满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你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无安全感的人。
所以,成长时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引导自己,至关重要。
而能够找到钟先生作为自己引领者的人,都是幸运的。

关于钟先生是如何从方方面面引领着他的粉丝、影响或改变她们对生活甚至对世界的态度,我想偷个懒。
他的粉丝说,钟先生的好说也说不完。还说,你以为他已经足够好,可是他总是还可以更好。
如此,我不说也罢,有缘的人可以自己去探索。

 
                              四 依赖
有时候,我们会借助外物来得到安全感,比如对金钱的依赖,或某些人对毒品的依赖。
除了物质的东西,我们内心也常常需要有精神的依赖,比如对神或佛的信仰。神佛对世界的解释和体验,以及超能的力量,都能使相信他们的人在迷茫痛苦中获得安全感。

对于很多钟汉良的粉丝而言,他就是她们的信仰。
她们相信他,并通过相信他而相信这个世界。
她们说,他从不会让她们失望。

作为一个演员,他的演技值得她们信赖。他在演艺上一次次突破自己,且一次次超越了自己。这些,使她们坚信他的未来一定比现在和比过去好。
有时候,他的选择也会令某些粉丝不解,但基于过去的他从未让她们失望过,她们还是选择无条件信任他,她们说,任何时候,只要相信他就好了。

作为一个名人,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她们苛刻地用放大镜照着研究,每一次,她们的结论都是:这个男人经得住任何细节的考验,越用放大镜看,越能发现他的好。
她们一点一点细致地去挖掘这些好,最后,由衷叹服,做人、做事,他都是无可挑剔。由此,她们永远相信,他不会给她们丢脸。
对,粉丝也怕自己的偶像给自己丢脸,正如有些孩子担心父母的行为让他失去颜面。
让爱他的人如此担心的人都难以给对方安全感。钟汉良的粉丝没有这样的心理刺激。

她们信任他的世界观。
他对人生,总有自己朴实又智慧的看法。
她们对他所讲的人生道理深信不疑,因为,他所讲的一切做事为人之道,都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实证过而且还在继续实证的。
她们坚信,只要向他靠近,学习他的品质,像他一样的做事做人,她们就是走在对的路上。

于此种种,钟汉良成为了她们的精神依赖。
很多粉丝在不愉快的时候,会选择上微博看看钟汉良的笑容。
然后,在看过钟氏笑容后,她们的心情就变好了。
这些粉丝以为自己只是花痴,其实是钟汉良给她们的安全感,使她们得到心灵的慰籍,从而可以笑着继续新的一天。
有人言,只要钟汉良还在笑,世界就是美好的。
正是他给予的安全感,使她们相信着这个世界。

                              五 归宿感
百度对归宿感的解释是:那种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真好,家的感觉。

英文里有句话,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心之所在的地方是家。
要找到能安放自己一颗心的家,在现实中已属不易。可能我们有自己漂亮的房子,却不是能给我们安全感的家。可能父母的家曾经是我们的归宿地,如今他们却反要从我们身上找安全感,或者干脆物是人非。
在能触摸到的身边我们都难以找到安放心的地方,妄谈从遥远天边的偶像那儿去找!

神奇的是,钟先生居然给他的粉丝打造了这样一个家。
“良家族”,它的本质就是粉丝俱乐部。但是钟先生称它为家,称良家族会员为家人。
他像家长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她们,严格要求,却予以关爱、包容和温暖。
被接受、被爱护、被尊重,甚至被严格管束,都使她们有了归宿感。

加入这个家,她们那颗爱着他的心找到了安放地,并在和其他千万颗心的共处中得到安慰和快乐。
有时候,她们在外面——网络或现实,因为维护他的声誉而受到委屈,这种时候,代表钟先生的良家族一句“家人”的称呼,或者是家长本人微博上的一张自拍,不管是真的有默契还是巧合,她们都因此而获得巨大的温暖,重新开心起来。

一个家庭温暖从而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他宽容、友好、积极、乐观、热情。
同样的特质也体现在钟汉良身后的粉丝团体中,因为她们是有安全感的粉丝。

 
最后,我要单独说说70之约。
关于70之约,我所了解的大致是这样的:某年钟先生的演唱会上,他问,唱到70岁,你们还来吗?大意如此。
粉丝齐答:来,一定来!
就我的理解,这应该是他一时兴起的一句玩笑话。
然而那些执着的姑娘,她们居然把它当了真,心心念念,念念不忘,一厢情愿,殷殷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甚至,为了那一天的约,她们下决心要好好的活,要美好地去与他相见。

她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等待,因为她们始终相信,他说过的都会做到。钟先生,真是不能随便开玩笑啊。
啊,就算知道他当时是在开玩笑,她们也对此约的实现深信不疑。因为,还是相信那两个字,她们单方面决定了这件事,然后相信他会看到、了解她们等待的耐心,她们相信,为了满足她们的等待,他一定会给她们一个70之聚。她们相信,钟先生就是这么地宠着她们。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居然也相信如斯。我还相信,就算他将来不唱歌了,到那时候他依然会给她们一个满足。因为他确实是钟汉良。
我甚至还像她们一样,也期待这个约定的实现。
因为,当那日来临,即使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能感受到那是多么美好的聚会、多么充满着人性光辉的聚会啊。

无论世界有怎样的黑暗,人性的光辉总是刺穿黑暗的一道光,世上没有哪个人,是不向往光明的。


PS,开始这篇文的时候,我是相当冷静的。
写到中间,却被指下流出的他和她们的美好感动了。
最后,它就这样具有了感情色彩。
PPS,图来自良民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