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人趣事
2015-11-04 | 阅:  转:  |  分享 
  
1、苏格拉底觉得自己的学生们过于依赖自己,以致于他们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只是

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他想教育一下这帮学生。

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到街上去散步。他的学生们也像往常一样在广场

上等他。他到广场的一角坐了下来,学生们都围了上来。他们已经习惯每天听老

师教授幸福之道。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着这些虔诚的学生说:“这是我刚刚从果园里摘下来

的苹果,看起来是熟透了,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他的第一个学生闻了闻,想了想说:“是苹果的味道”第二个学生也闻了闻,抬

起头,对苏格拉底说:“是苹果的香味”其他的学生都闻了一下,都表示闻到了

苹果的香味。只有柏拉图没有说话,苏格拉底见了,问道:“柏拉图,你闻到了

什么味道?”柏拉图看着老师,说:“我什么味道也没闻到”

苏格拉底微笑着看着柏拉图:“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他把那个苹果给学生们传

看,众人呆住了——那只是一个蜡做的苹果,不可能闻到任何味道。

苏格拉底对他们说:“学生们,你们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选择相信

真理。你们总是过于相信我,就像认为一件经常发生的事必然发生一样,这无疑

是错误的。我说这是从果园摘来的苹果,你们就相信,甚至不假思索。而且有一

个人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他可能是嗅觉产生了问题,你们这么多人都错,只能

说明你们人云亦云。这是没有主见,放弃自我的表现!

为什么你们宁肯相信我的话,也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觉呢?为什么你们在不确定

的时候宁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呢?不挑战权威,永远无法进步。一味

地相信其他的东西,只会让你失去自我。我希望看到你们做真正的自己,用主观

意识来判断事物,而且不要人云亦云。”2、三字经给我们讲孔子的故事,“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句话是说,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

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时候,项橐不过是个几岁的小孩,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本事,让

孔子甘拜下风?

据说小项橐长得眉清目秀,反正我也没见过,就当是吧。

这个孩子无师自通,聪明过人,属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类型。如果他生活在今

天,估计很多父母招架不住,什么都要追着问,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倒是喜欢,如

果心情不好,会觉得烦死人,不信,往下看:

夏天项橐见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就问父亲:“天为啥打闪打雷?”

父亲说:“是天老爷打雷劈坏人和妖怪。”

项橐反问:“那坏人和妖怪只有夏天有,冬天没有吗?”

父亲张口结舌说不出道理来。

一天,舅舅来走亲,晚上在院里乘凉,天空晴朗,繁星满天,舅舅逗项橐说:“橐

儿,你说天上有多少颗星?”

项橐说:“跟地上的人一样多。”

接着反问舅舅:“你头发有多少?”

舅舅回答:“跟你的一样多,不信你数数呀!”

项橐说:“行,你把头发拔下来,我就数。”惹得在座的人哈哈大笑。

孔子通过小道消息知道了这么个孩子,很好奇,决定带着弟子去一看究竟。

孔子乘着马车风尘仆仆,就来到这个地方,突然一个孩子蹲在路中间玩,弟子子

路就大声吆喝:“闪开!闪开!”

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子路满脸怒气,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制止。孔子

下车问:“你这小孩子怎么不让路?”项橐说:“城躲马?还是马躲城?”他把

自己比喻为城墙,孔子一时语塞,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他们

还不知道这个孩子就是项橐。

他们继续赶路,看见路边有一农夫,正好在那儿锄地。子路心里气还没消,就下

车去问农夫,“看你忙忙碌碌,你可知道你每天锄头要抬起来多少次啊?”

农夫一下憋在那儿了,“我天天种田,哪有闲工夫数啊”,没想到刚才拦路那个

小孩又赶过来了,说“我爸爸年年种地,当然知道手中的东西,每天抬起来几次。

你老夫子出门都是坐马车,那你一定知道,马蹄每天要抬起来几次了?”

孔子当场晕倒,这个小孩子太聪明了,于是就下车仔细打量项橐。跟项橐讲“哎

呀孩子,你真是才智过人,现在我出一道题,你出一道题,胜者为师如何?”

项橐说:好,但是你不可以戏弄我,你是老人家。

孔子:一言为定。

孔子出题:“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

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你说这道题怎么回答,问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下有多少粮食?孔子真是准备要难

住他,没想到项橐的回答更绝。

项橐,“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意思

是天太高了我没法量,地太广了我也没法用尺子量,一天一夜星辰,五谷一年收

一季。听到这个回答,我估计孔子当场就晕菜了,他先输了。

接下来,轮到项橐出题:“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

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两道眉毛生在眼晴上,天天可以

看见吧,眉毛人人都看得见,天底下的人都看得见,那么夫子,您知不知道两道

眉毛,一共有多少根啊?

这一问,真的把孔子难住了,按照约定,孔子甘拜下风,拜项橐为师。

3、有一天,老洛克菲勒把孩子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孩子以为有爸爸的保

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父亲却走开了,他摔得很重,在地上

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老洛克菲勒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

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开始去学会自立吧。”



献花(0)
+1
(本文系金木水火土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