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是灿烂的三朵奇葩。现在,人们喜欢作诗填词,往往却忽略了曲,对曲有点陌生,这实在是一件憾事。为使大家对曲有个一般地了解和学习制曲,现仅就曲的一些常识以问答形式作一简要介绍,供以参考。
一、曲的起源?
继唐诗宋词之后,出现了“曲”这一新的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于宋金时期,在元代有了空前大发展,所以人们总是说“元曲”。两宋时期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市民阶层逐渐壮大,都市日趋繁荣。这时出现了群众游艺场所,称为“瓦子”、“瓦舍”或“瓦肆”,演出各种民间技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曲”这一来自民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就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元代是曲的鼎盛时期,著名的曲作大家先后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乔吉、张可久等。清代后期,曲进一步与音乐分离,成为徒诗(不配音乐)的一种,散曲发展至此接近尾声。
二、什么是曲?
“曲”一般称作“散曲”。广义的曲,包括杂剧(戏曲)和散曲。杂剧就是诗剧,它有人物、故事,它的的唱词就是一首一首的散曲。例如《西厢记》、《拜月记》、《桃花扇》等就是杂剧,也就是诗剧。狭义的曲,则专指散曲,简称曲。曲没有人物和故事,是一首一首的供清唱(不配乐)的歌,是诗的又一种形式。
三、曲是怎样分类的?
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大体上以淮河为分界线。主要是腔调、板眼衬字、伴奏乐器三个方面各有不同特色。以下只讲北曲,不讲南曲。
散曲是这样分类的?散曲分为小令和散套两大类。小令又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带过曲、集曲四种。散套分为北曲散套、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三种。
散曲这个名称,是相对戏曲说的。戏曲有曲子(歌曲)、有宾白(对话和白)、有科介(动作),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的。散曲只有清唱,所以又叫“清曲”。下面具体说一说分类:
㈠小令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大类。小令的体制比较短小,一般以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为独立单位;重头和带过曲虽然是两支以上的曲子,但也不是成套的曲子,所以称小令。
曲的小令,和词的小令不同,词的小令是指体制短小的词,即56字以内的单调小词。曲的小令是相对成套的曲子而言。小令被称作“叶儿”,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小令体制短小,象一片叶子;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小令不属于套曲,是单支曲子,象树叶儿不附在枝干上。
⒈寻常小令。寻常小令就是通常的小令,是指单支的曲子,大都一韵到底。它是小令中最简单的形式,其体制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如:
[中吕]山坡羊
元·张养浩
峰峦如巨,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一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官阕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朝天子
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招声价。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辩甚麽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
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⒉重头。词中上下片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叫重头。曲的重头就是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调,重复填写。至于填写多少?没有规定。重头的用韵可以每首不同,题目也可以每首不同。
⒊带过曲。带过曲也称带过头。带过曲是以二支或三支同一宫调的小令连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成为“带过曲”。如[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十二月带过尧民歌]等。它是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它主要是补充词意表达上的不足。它往往形成习惯性的兼带关系。带过曲之间通常空一格。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曲,它们之间的音律必须衔接。带过曲一般填写三支为止。如果还要填写,就不如改作套曲。
⒋集曲。集曲就是将几支甚至几十支不同的曲调,在每一个曲词中截取一句或数句,组成一支新的曲调,另外取一新的调名。如集曲[梁州新郎]的曲调名就是原曲调[梁州序]和[贺新郎]中各取一个或两个字组成。有的集曲是取很多曲调组成,新调名一般就用数字表示,如[巫山十二峰]是用[三仙桥]、 [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犯胡兵]、[香遍满]、[锁寒窗]、[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 [东瓯令]十二个调组成的集曲。集曲也叫“犯调”。就象词有“犯”与“摊破”一样。前人常用的带过曲由两调合成的有[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中吕·醉高歌带过红绣鞋]、[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等等。由三调合成的有[双调·带过雁儿落清江引碧玉箫]等等。
㈡散套。曲中的散套又叫套数。是指散曲中的套曲和戏曲中的套曲而言。套曲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相联。套曲必须首尾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曲是因为用两支以上至十数支曲子相联,有首有尾,不能以支计算,所以称为套曲或套数。如元·马致远的散套《夜行船》:
[双调]夜行船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
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作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麽渔樵没话说,纵荒坟
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知他是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有多时好天良夜。看财奴将心似铁,争辜
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急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
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
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带过歇指煞]蛩吟罢一觉才宁帖,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注:唐·裴度)绿野
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露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
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著):便北海(注:汉代孔融)
探吾来,道东篱(注:作者自称)醉了也。
这首散套,其中[夜行船]、[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风入松]、[拨不断[六支曲子是支曲,属于同一宫调—— [双调],所以它们可以相连在一起,末尾加上同一宫调的[离亭宴带歇指煞],便组成一套北曲散套。全套用车遮韵,一韵到底。
四、曲有哪些特点?
㈠从体式上说,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要求,均有规定的格式,但又允许在定式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添句子。衬字的应用是为了解决灵活的口语与固定的曲调之间的矛盾。但是,一般只用来补足语气和描摹情态,使之生动有致,加强音节的变化。
《天净沙》的格式是:
+ ? +Ⅰ? ? ? + ? +Ⅰ? ? ? +Ⅰ? ?ⅠⅠ? + ? ?Ⅰ·+ ? +Ⅰ? ? ?
全曲五句:6?, 6?, 6?。4*, 6?(注:?韵脚,*暗韵)所谓暗韵是指可押韵亦可不押韵之字。
下面举两例:
[越调]天净沙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作“平沙”),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
元·严忠济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褰,有朝一日天随人愿,
赛田文(即:孟尝君)养客三千。
第一首没有衬字,第二首有三句加了衬字(见黑体字)。曲中可以随意加衬字的情况,在词中是没有的。
衬字的位置大都用在句首或句中,不可用在句末和停顿处。何句可用衬字?没有一定。每句衬字多少?也没有一定。一般来说,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在小令中通常是一句中衬一个字、三个字;文字典雅的小令中衬字少,运用俗语俚语入曲的,衬字多。
㈡从语言上说,散曲分四声、定平仄、归韵类。押韵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混押。而且韵脚密,有的曲牌还句句押韵。曲的语言比较通俗、浅显、自然,接近口语,不避俗语、方言,尤其是衬字、衬句上。形成一种新的文体的语言风格。
㈢从修辞手法说,散曲最突出的是着意使用叠词、重句,以及象声、摹形、拟态等形容词语,用以增强语言效果。
㈣从句子的对仗上说,有“偶对”(两句对)、“鼎足对”(三句对)、“连对”(四句对)、“连珠对”(多句对)。
㈤从风格上说,诗尚雅正、贵含蓄;词要求婉转。而曲则求抒发率真,酣畅淋漓。风格上为另一种情味。
五、曲律和曲谱有哪些规定?
曲律。曲是配合音乐的长短句,不论散曲和戏曲,每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称,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以曲律要分宫调、曲牌、联套、曲韵、四声五个问题。
六、什么是宫调?
宫调是我国古典音乐调式的名称。通常是五个或七个基本音构成的。归纳这些基本的音而组成的音列,就叫作调式。我国古代乐律有十二律吕,音乐有五音二变。十二律吕就是十二个半音节的名称。这十二个半音阶,六个单数的叫“律”,六个双数的叫“吕”,“六律”、“六吕”,合起来统称“律吕”,也叫“十二律”。
我国古代的五音,或称五声,按照音乐从低到高排列,形成五声音阶。它们是:宫、商、角、徵(zhǐ)、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u)、2(re)、3(mi)、5(sof)、6(la)。后来再加上二变:变宫、变徵,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7(ti)和#4(fis)。五音加上二变,成为七音,或称七声,按照音乐从低到高排列,七声音阶的音名是:宫、商、角、变徵、羽、变宫。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的1、2、3、#4、5、6、7。
北曲六宫十一调是:
六宫: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
十一调: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角调、角调、高平调、歇指调、宫调、商调、越调、双调。
七、宫调的音律风格都有哪些?
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作过分析,可供参考:
[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
以上六宫。
[大石调]风流蕴籍;[小石调]旖旎妩媚;[高平调]调扬滉漾;[般涉调]拾掇(duō)坑堑;[歇指调]急并虚歇;[商调]悲伤婉转;[双调]健栖激袅;[商角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八、各种宫调的曲牌写什么内容是否有规定?
曲牌就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每一个曲牌都属一定的宫调。如[天净沙]曲牌属[越调];[叨叨令]曲牌属[正宫]。每一个曲牌,字数、句法、平仄、用韵都有基本定式。制曲要选用合适的曲牌,主要看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例如:若表现欢悦情绪、豪迈气势,可选用《喜春来》;若宣泄忧闷心情,可用《小桃红》;若表现雄健激越情感,可选用《折桂令》;若抒发感叹情怀,可用《四块玉》;若表现清新绵邈情感,可用《一半儿》、《昼夜乐》;若表现惆怅雄壮情感,可用《黑漆弩》、《塞鸿秋》,等等。
曲韵。诗有诗韵,词有词韵,曲有曲韵。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一部供北曲作家押韵审音辨字的书。它分十九部,平、上、去三声通押,平又分为阴平和阳平。与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基本相同。
九、《曲牌》有哪些?
据《中国曲学大辞典》所载:《曲牌》包括北曲曲牌、南曲曲牌及小曲曲调三部分。总收牌调名382条,其中北曲曲牌178条,南曲曲牌156条,小曲曲调48条。大体上已包罗常见常用的曲牌及小曲曲调。
十、小曲也属于曲吗?
小曲是曲的一种门类,一般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种民间歌曲。小曲的“小”,与结构规模上的大小无关,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较为简单而已。小曲在民间的俗称很多,如俗曲、俚曲、市井小令、时调等。
小曲的起源可追朔到战国时期。《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汉代的《相和歌》、《子夜四时歌》等,则是小曲的滥觞。小曲的内容多样,它反映农人、市民、江湖艺人、僧侣、乞丐等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等。内容当然也有色情下流的低级趣味。
(岁寒斋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