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你不知道四大健康真相

 yagi1 2015-11-04

吃肉对身体不好? 

蔬菜对身体好,肉对身体不好。我想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无论世界上多出多少草食系男子,人类还是不能只吃蔬菜,肉类也是必需的。 

牛肉、猪肉、鸡肉、羊肉等食用肉类都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均衡地含有人体无法自行制造的九种必需胺基酸。而且,牛肉含铁质,猪肉含维生素B群,鸡肉含维生素A等等,能补充因偏食而不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食用肉类含有很多成分可以抗氧化,避免老化或引发癌症。 

「吃太多肉容易得癌症」这则以往的常识,也是不对的。关于火腿、香肠之类腌制加工的肉类,的确有报告指出吃太多会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但即使如此,只要不是每天吃一大堆,就不需要担心。 

肉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也有人认为吃肉不仅不会对身体不好,甚至是长寿的秘诀。 

日本现在是世界最长寿的国家,但19世纪后半到20世纪初,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日本是从营养状况因战后复兴而改善的1947年左右,平均寿命才超过50岁的。1964年东京奥运之后,彷彿配合着经济高度成长的脚步,来自肉类与牛奶等乳制品的动物性蛋白质与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增加,1980年左右,才成为世界最长寿的国家。这也是原本居死亡原因第一位的脑中风(尤其是脑出血)因营养状况的改善而减少的原因之一。 

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的柴田博先生等人,针对居住于东京都小金井市的70岁高龄人士进行长达15年以上的追踪调查。这项「小金井研究」发现,高龄人士约有半数有摄取肉类和牛奶的习惯,而且其中20%几乎每天都吃肉。 

日本成人每日的肉类摄取量,男性约88公克,女性65公克。来自肉类和牛奶等乳制品的动物性脂肪,若摄取过多,容易罹患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但以日本人的平均摄取量来看,应该不用担心会产成不良影响。 

在美国餐厅点牛排,送上来的是像草鞋一样大的一大块肉,所以应该担心得心脏病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肉类摄取量远远高过日本人的西方人。江户时代的儒学家贝原益轩所留下来的《养生训》也承认肉类的重要性,但仍引用自古以来的教诲:「谷应多于肉,肉不应多于谷」来提醒人们不要吃太多肉。先前提到的小金井市的高龄者,肉的摄取量男女平均为45公克左右。所以肉吃过量是不对的。

这则常识是「假的」:适量食用肉类不仅不会对身体不好,反而是长寿的秘诀。

喝太多酒会得肝癌?

人体最大的脏器,那就是肝脏,大小约等于手掌,重量约1.2公斤。肝脏负责的工作有代谢营养素、荷尔蒙,分解毒素等等,多达500种。而肝脏的天敌,就是酒里面的酒精。 

酒精对人体有害,因此被当作毒素送到肝脏进行分解。光是1瓶中瓶啤酒的酒精,就必须花上3~4小时才能完全分解完毕。每天晚上喝到深夜,等于是强迫肝脏在睡眠期间也熬夜加班,会造成肝脏的负担。 

虽然酒精会像这样造成肝脏的负担,但喝太多酒导致肝癌的例子却很少见。日本人罹患肝癌的原因,90%都是肝炎病毒。肝炎病毒分为A型、B型、C型3种,而肝癌有75%是C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其次是B型肝炎病毒,占15%左右。

肝炎病毒在肝脏增殖,从内侧破坏肝脏细胞,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肝炎、肝硬化,演变成肝癌。在日本,每年约有3万5千人发现罹患肝癌。 

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再长期喝酒,的确会比不喝酒的人容易罹患肝癌。但是,在没有感染病毒的情况下,只因为喝酒这个原因而罹患肝癌的例子少之又少。我长久以来一直相信大量饮酒、肝硬化、肝癌这个老常识,后来因为杂志的采访而有机会拜访的日本大学医学部T教授,一位世界知名的肝脏外科医师,是他告诉我真相的。

得肝炎的人,吃蚬反而伤肝 

最后是一则重要的忠告。有些爱酒人士相信「蚬有益于肝脏」,宿醉的早上会喝蚬味噌汤。蚬的确是很美味,也富含优良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蚬中含的铁质会让肝炎恶化。肝脏具有囤积铁质的功能,而囤积过多的铁,容易受到活性氧的氧化之害,伤害肝细胞。据说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特别容易囤积铁质。肝脏不好的人,不但要小心蚬,也要小心别吃太多猪肝、红肉等铁质含量高的食品。

这则常识是「假的」:纯粹因喝酒过多而罹患肝癌的例子很少见。

蔬菜水果可以预防癌症?

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是健康的饮食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但是否就能将蔬菜水果视为万能食物就有疑问了。尤其是「蔬菜水果能防癌」更是大错特错。动物实验中,虽然发现花椰菜芽所含的萝卜硫素(sulforaphane)等成分可抗癌,但现阶段尚未能证明对人体有效。 

最近也出现了「食用大量蔬菜水果也无法降低罹癌风险」的报告。例如,2000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以13万名美国男女为对象,针对蔬菜水果的摄取与癌症的关系,进行10~16年的追踪调查。 

得到的结论是,在直肠癌、结肠癌、肺癌方面,蔬菜水果的摄取量与罹癌的风险无关。吃大量蔬菜水果的人,和很少吃的人,罹患癌症的机率差不多。 

2010年,美国的研究团队分析欧洲十国男女约48万人的资料,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行的研究期刊电子版上,发表其研究结果:「摄取蔬菜水果的总量多,可降低癌症的风险,但效果有限。」

日本人的蔬菜水果摄取略嫌不足 

假如随手可得的蔬菜水果就能补充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低下的癌症抵抗力,那真是太好也不过了,但是,看来我们无法指望光靠蔬菜水果就有预防癌症的效果。「摄取蔬菜水果的总量多,可略微降低癌症的风险」,或许是因为会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的人,生活通常都很健康,会运动、不抽烟、少喝酒。 

虽然说医食同源,但食物就是食物,期待食物有药效并不合理。 

蔬菜水果虽然不能预防所有的癌症,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和脑中风,因此如果喜欢蔬菜水果,不妨放心大嚼。 

蔬菜水果能丰富我们的餐桌,而多彩多姿的饮食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就算没有抗癌效果,蔬菜水果仍含有大量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而且,多吃蔬菜会有饱足感,自然能达到避免吃太多的效果。 

日本厚生劳动省建议每人每天摄取350~400公克的蔬菜,与200公克的水果(指可食用的部分的重量)。日本成年人的每日平均蔬菜摄取量是295公克,水果120公克左右,两者都应该再增加一些。 

每一餐的蔬菜摄取量,生的大约双手合捧,熟的大约单手手掌的量,就能达到建议量。蔬菜料理一盘大约以70公克来计算。200公克的水果,相当于1个苹果、梨子、葡萄柚,或是2个奇异果、橘子、柳橙、杮子,或是1条半到2条的香蕉。

这则常识是「假的」:就算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也不能降低所有癌症的风险。

便秘的人容易罹患大肠癌?

人体内有一根贯穿的管子。那就是从口一直连到肛门的消化道。从嘴里进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在体内吸取了必要的营养素,把不要的东西当作粪便排泄出去。 

食物从吃进去到排出来,最长需要72小时的时间,也就是3天左右。依照食物的种类和体质,这段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但一般而言,3天以上没排便,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就是便秘。

即使是3天以上没排便,但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也健康的话,就没有必要在意。相反的,即使是2天排一次便,但若伴随着残便感等不舒服感觉的话,那就是便秘。尤其是女性更容易便秘,有一说是日本人的成年女性每2人就有1人便秘。这是由于女性荷尔蒙会降低形成粪便的大肠蠕动,因此容易便秘。此外,因为减肥等原因而使饮食量减少,没有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也是便量减少、进食到排便的时间拉长的原因之一。 

便秘令人不快,但听到「便秘容易得大肠癌」,可不是觉得不舒服就算了。那么便秘和大肠癌有关吗? 

「一旦便秘,食物就会在体内腐化,产生有害人体的毒素,因而提高大肠癌的风险……」有人是这么说的,但在统计上,便秘与大肠癌似乎没有关联。

改善便秘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 

2006年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结果指出,无论是经常便秘或经常腹泄,和排便正常的人相比,罹患大肠癌的机率都没有差别。研究是从1993年到2002年针对5万8千人进行追踪调查。排便的频率分为每天2次以上、每天1次与每周2~3次三组,比较大肠癌的发生率,但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差异。 

只不过,有便秘问题的话,当然是越早解决越好。 

有人说膳食纤维是消除便秘的王牌,但光靠膳食纤维,不能保证每天都畅通无阻。相反的,当肠胃机能减弱时,饮食中还含大量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有时候反而会使粪便变硬,让便秘情况更加恶化。所以不要只依赖膳食纤维这单一营养素或食品,重新全面审视生活习惯才是改善便秘的唯一办法。每天均衡食饮,经常补充水分,再加上适度的运动吧。 

尤其要避免的是不吃早餐。食物进到胃里的刺激便引起反射,让停留在结肠的粪便往直肠移动,进行排便(胃?结肠反射)。这种反射在早餐时最容易发生,因此不吃早餐容易便秘。 

透过改善生活习惯就能改善的便秘,是肠胃机能衰弱所引起的「功能性便秘」。另外还有因肠道疾病而引起的便秘,叫作「器质性便秘」。若是便秘的情形一直没有改善,请接受专科医师的诊断。尤其是1周只排1次便的严重便秘患者,或者是每天拉肚子的人,有时候原因是躲在背后的疾病。

这则常识是「假的」:每周有2~3次排便,罹患大肠癌的机率就不会上升。

书籍简介

别被健康常识骗了:你不能不知道的50个健康真相 

作者: 井上健二/着、工藤一彦/监修

译者:刘姿君

出版社:平安文化

井上健二 

1963年生,毕业于九州大学经济学部。他是著名的健康、健身编辑,20年前便担任《Tarzan》杂志的编辑,并曾在《an.an》、《ar》、《MISS》、《美的》等杂志撰写健康专栏,也参与香取慎吾、SHIHO、草刈民代等名人减肥、健身书的执笔工作。 

工藤一彦 博士 

1947年生,毕业于信州大学医学部。曾任防卫医科大学内科讲师、女子营养大学教授,现为产业医学研f:b CD/文明病综合研究所所长。除了担任内科医师外,并透过出版、影视等方式,倡导现代文明病的相关常识。另着有《你的内脏该减肥吗?》,并担任《降低胆固醇饮食指南》、《预防文明病的全新健走法》等书的监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