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学》理论介绍

 汉斯理论馆 2015-11-04

《知识学》

作者:韩妙第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期:20231105日


《知识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艺术品:艺术家提供

日期:20231105日

一.信息

信息蕴涵于信号之中,信息依靠信号而传输”,信息是以信号为载体,因而信息资源可被理解为用以指引“资源性”活动的载信物质或载信能量。信息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信息有序化的过程,它通过揭示知识传播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大量分散杂乱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和优化,使之成为知识传播组织中的组织化、系统化等要素,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和服务知识传播的目的。显然,信息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知识内涵要素有序化的过程,它通过揭示客观事物事实存在状态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大量分散杂乱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和优化,使之成为知识中存在状态的组成要素。所以,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信息使得人类认知事物时增强了对认知境界的确定性。

二.内容

内容是通过感知、体验、摸索、辨别以及经过感悟而意识并整理出来的脑力活动成果产品。是针对认知活动中各个系列环节而形成的成果或产品。认知活动形成的内容是指内容中所要表现出的题材、故事、细节、情节、情感、特征、功能、属性等要素的总和。在各项认知活动中,通常特指需要添加的物品需要的半成品以及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物品或工作现象;二指认知活动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话题以及谈资。显然,内容是指整个认知活动的题材、故事、细节、情节、情感、特征、功能、属性等要素的总和。

三.确定

确定就是明确和肯定的意思,确定性意味着定义项被确定而不再变化。它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将人类一定行为模式固定化了、制度化了。制度因之有可预见性,人们在行为之前可预料知识对概念被确定的态度,从而根据知识的控制性要求设计概念所需要的描绘、论述以及解释的行为。确定性还意味着知识是一种不可朝令夕改的规则体系,一旦知识设定了一种因果关系的连接,就应当尽可能避免对该知识进行不断的修改和破坏,否则知识将丧失权威性和信用。

四.定义性

什么是知识?

知识指的是在认知主体观察、感受以及体验被认知对象时刻,会产生知道并能够识别的感觉状态。这种感觉以觉察、记忆以及思维方式被留存在人类的经验之中。因此,知识的感知是通过探索性、研究性以及发现性三大作用反应,同时通过定义性、概念性以及论点性达到目的,并又通过正知识、伪知识以及反知识的认知结构体现出知识的应用功能。

五.概念性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类通过认知活动获得的结果,是人类心智结晶的外在客观表现,因而利用了人类大脑这种物质载体形成经验并经整理之后进行感知的表达。显然知识的指导思想是由赋值性、形象性以及观念性组成,并通过感知获得探索性、研究性以及发现性三大作用,更在感知过程中秉持观察性、感觉性以及思辨性三大原则,而且在现象层面显现出内容性、信息性以及确定性三大特征。还以经验性、反映性以及见识性三种存在的类型显现出知识的不同感知结构。

结语:

知识的起源大致是在人类为了生存而对各种事物的内外信息化和符号化以及象征化,其目的不外乎就是记忆,从而能够识别,进而认知。并且通过认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知识又是通过人类发明的语言和文字得以代代相传,这从甲骨文到竹板刻字,我们的祖先毕升创造了活字板印刷术,从此文字以纸张的形式被永久记录下来了。由此,农业时代的经验知识,工业时代的技术知识,信息时代的信息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程序知识等等得以升华。知识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命运,然而我们对知识的认识还很有限,以至于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知识的统一定义。

“知识源自欲望”,在所有的资源中,知识是人类最情有独钟的资源,它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动下不断被解答和认知,并且不断被颠覆和进化的独特资源。知识就是知道与识别两个意义复合的词组。德鲁克当年在展望未来时就睿智地指出,社会必将向知识社会转变,“现在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所彰显的,是反映一定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当然,一旦形成了“知识”就自然具有了经验的存在形式,经验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的特点。而且,“知识”一旦被产生制造出来,呈现一种可为人感知的客观状态,其后,无论是借助于形形色色的物质材料作介质以支撑其存在,还是被抽象转化为以意象,存储于大脑的记忆中,就知识的形式特征而言,具有永不磨损的品格。自然,知识是依赖认知活动过程中具有的觉察、记忆以及思维的方式,不具有实体性,它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为存在条件。知识所阐述的核心就是依据任何事物经过知识的介入处理,从而使得该事物变得具有知识的境界、概念、特征、类别以及其原因、目的和功能。因此,知识性是指客观事物由于其中蕴含的知识内容抑或创新的知识,能够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的求知欲。这就是《知识学》理论开创的立足点,也是《知识学》理论中核心的知识点。即有知识的事物、信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引导社会意识尚,引领社会发展。并且不断提升生产力,切实推动经济发展,产生高效率的生产力。而且,促使新知识积极转化、渗透以及融合进产业化的生产、产品等的环节,同时,在渗透其他行业过程,不同的行业看中新知识巨大的经济潜力,不断与新知识进行融合,结成新的利益联盟,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知识的不断进步就是承载着更多的高新知识,就是将知识的价值融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从而改变现实生活,使得现实生活洋溢着知识的氛围。所以,《知识学》理论中的核心就是“知识”的性质,而知识的性质决定了知识的学术境界。

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活动首先是针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随后的社会分工导致经济活动由自然资源转向到人力资源的利用;而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经济活动更强调对于知识资源的利用。虽然知识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历史与文化的体现,但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社会运转的核心,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趋势以及主导力量。

知识作为财富的核心价值重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其产品是软盘及软盘中包含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网络时代以及人工智能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

撰写《知识学》理论不仅仅要对知识进行定义,但是更重要的是针对今天的知识大爆炸,人类已经进入了超级智慧时代。网络时代的今天人类,人类仅仅三十年发明创造的知识创造已经是人类五千年来所有知识总量的三倍之多。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有的知识被淘汰,成为无用的知识,有的知识被发明,但是暂时不能用上,甚至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可能被用上。而全新的知识又不断的被发明出来,并且从某些个人的见识变成部分人的共识,更甚至变成人类的常识。而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知识互联成为常态。知识大碰撞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全新知识问世。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灿烂的知识财富时代已经来临了,这就是真正将知识作为财富的时代已经来临。

附:知识5.0时代来临了

一.1.0时代

1.0时代就是一元化时代。中国古代的老子“一分为二,二分为三,三分天下”观念应该是知识1.0时代的标准样板。在老子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从一这里分裂出来的,即整个世界的知识呈现都是通过裂变产生。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彼此孤立,无法形成更为有利的理论状态。另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也是如此。

1.0时代,知识分子总是用“1”来解释世间万物。记得在小时候的小学生报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说的是四个考生进京赶考,在路上遇到了下雨,四个考生赶紧就进了附近的寺庙躲雨。寺庙中的大师傅一看知识分子来了,连忙亲自接待。期间双方不断的寒暄交流,这时有一书生问道:“师傅,我们这四位其中哪一位会中举?”大师傅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同时笑而不语。这时又一位书生问道:“师傅,我们这四位会不会一起中举?”大师傅又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同时伴随着笑而不语面庞。这时第三位书生问道:“师傅,我们这四位当中那二位不会中举?”大师傅又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脸上同时荡漾着微笑。此时第四位书生发问道:“师傅,我们四位当中那一位会名落孙山”。大师傅还是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脸上依旧荡漾着微笑。此时外面的雨停了,四位考生向大师傅告别。待到考生走后,边上一直在帮忙沏茶的小和尚问大方丈道:“师傅师傅,他们四个人问了你四个不同的问题,你怎么能够都用一来回答他们?”大方丈此时告诉小和尚说道:“三个人不中举,一个人中举是一;二个人中举,二个人不中举也是一;三个人一起中举,一个人不中举也是一;四个人一起中举也是一;四个人一起不中举也是一。你说对不对?”显然,在这里,“一”如同万金油一般变成万能的解释。大师傅将“一”变成能够阐述任何事物的原则。事实上这是标准的诡辩术,但很多人却当做了神奇。

中国古代的老子“一分为二,二分为三,三分天下”观念应该是知识1.0时代的标准样板。在老子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从一这里分裂出来的,即整个世界的知识呈现都是通过裂变产生。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彼此孤立,无法形成更为有利的理论状态。另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也是如此。

一元化是指由多样向单一发展由分散向统一发展,亦特指集中统一。一元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独立性、投机性以及统一性。

 一元化的知识,即将任何知识以独立的整体出现,通过一元化来表述、概括以及阐述。当然,这样的结果会出现简单性、混沌性以及整体的全息性。但它回避了多样性以及多元化。所以,1.0是当代的知识就是象征性。

二.2.0时代

2.0时代就是二元化时代。作为拉丁语系能够在中古代到现在取得最大的成功就是逻辑性。其原理就是将不同的知识通过逻辑进行串联,形成两点一线的二维化,这是人类历史1.0时代的知识量远远无法比较的时代,这个时代为人类知识的大跃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即使至今,知识体系的二元化还是整个社会的主流知识。

所以,2.0时代的知识能够超越1.0时代的知识,其伟大之处就在于让知识通过由此及彼的逻辑关系,使得知识从此有了相互对应的关系。在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成果就是将人类以前所有积累和创造的知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但是请注意,知识的进化步伐并未停止。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又兴起了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核心在于研究人类的人性、灵魂以及情感,而其中尤为复杂的是情感之中的不确定因素。当然还有就是“什么是美”这一旷世难题。

在这一方面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帕拉图时代。希腊人在解决了数学和天文学上的问题后,便转向更微妙、难度更大的知识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灵魂。 

柏拉图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等问题,要比对“为什么会下雨?星球怎样运动?”等问题感兴趣得多。若说亚里士多德享有最高自然哲学家的地位,则柏拉图就是最高道德哲学家了。罗马时代的希腊思想家对道德哲学越来越感兴趣,而对自然哲学越来越疏远。普罗提诺于公元250年所提出的极为奥秘的“新柏拉图主义”,可算是古代哲学最后的一次发展。 [01]

 二元化的划分意味着客观事物有着二极的对立,作为二极也就确定由阴阳的关系进行组合。二元化的内涵事实上就是在一元化的基础上裂变、分化以及解构或肢解以及解体。在具体的知识层面组织关系来看,将两个不同源的信息孤岛连成词组,就是二元化的卓越之处。

二元化的形式有着黑白、上下、正反、错对、高低、内外、好坏、清浊、阴阳、大小、奇正、水火、冷热、积极消极等等状态;

二元的作用:具有相反相成的对立作用。具体的作用体现在矛盾性、辩证性以及极端性,在链接上具有单向维度的链接。所以,2.0时代的知识具有概括性。

三.3.0时代

3.0时代就是三元化时代。中世纪,数学家笛卡尔发明了立体坐标,人类由此有二维进入了三维,这也说明人类人类的知识世界可以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二元化的理论体系分为三个独立的体系。而伴随着文艺复兴产生的“人文”概念,特别强调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明的关注。人文的意义就是体现人性的文明境界,是对人类的人性在文明境界上反观、自省、自审以及探索和关切,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外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性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

人文的宗旨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寻,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人文重视思想和理性的价值,关注人类的发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生存的资格和潜能。

而上述这些都是人文科学形成独立科学体系的肇始,所以,要将心理科学、情感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剥离出来,并且在自然科学中将生命科学也剥离出来,使得人文科学的核心科学是建立在心理科学、情感科学以及生命科学这三大科学基础之上,形成事实上的三元化知识。

显然,在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作为三元化的象征,将迸发出强大的知识。而其中人文科学则又以不断地探索人性的深邃内核为使命。

 三元化的划分确认了第三极的存在,这个第三极事实上就是二极的中间过渡带。它起到的作用就是隔断二极的混合,同时具有中介性,传递着二极的力量或能量的互相转变以及压迫或影响。并且正是因为三元化的出现,使得知识在理想状态下,也就是静态的状态下得到了形态的定位,呈现出相对的稳定以及立体化表象。

通过第三元的介入形成立体化,从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感和存在感的结构。结构即是客观事物的内部组织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3.0时代的知识具有定位性。

四.4.0时代

4.0时代就是四元化时代。四元化的划分明确了作为一个框架的存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框架所起到的约束性,自然在这个框架内的三极所存在的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以及质变到量变就不复存在。显然,作为四元化的最大意义就是以一个框架,组织和形成一个单独并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系统,并且使之在更为高级的状态下进行运转。

而且,四元化的第四元起到的核心作用在于动态的状态下如何被精准定位。即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答案。所谓以变应变就是如此,即变是不变的法则。如果说围棋是2.0时代的知识象征,那么作为4.0时代的象征则是五子棋的指导思想。即互联互通。知识唯有互联互通才能形成强大的信息量,从而解决更为重大和复杂的问题。

那么4.0时代人类知识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这主要表现为网络化、体系化、共生性三大特征。

在这个时代中,三个分属不同学术根源的理论体系进行互动互联。而在这其中起到互动互联的知识体系则是人类知识的第四元,这就是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的先人发明了两种弈棋的游戏,一种是围棋,它的要求就是通过博弈,赢得半目也是赢。另外一种则是五子棋。五子棋的要求则是在己方的五个棋子要连成一线则算赢。强调的是通。其方式则是立体化的通,即通过迂回曲折进行沟通。如果说围棋是1.0时代的知识象征,那么作为4.0时代的象征则是五子棋的指导思想,即互联互通。知识唯有互联互通才能形成强大的信息量,从而解决更为重大和复杂的问题。但是互联互通是要受到约束的,这种约束就是4.0时代的知识。

五.5.0时代

5.0时代就是五元化状态。五元化的划分并确定,就是强调知识整个体系是以1.0,2.0,3.0,4.0,至5.0扩张形成的。人类在开展实践活动时,经常会受到无知性、不确定性以及非理性三个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身、未来趋势以及联络和组织的多变性五大因素。而作为五元化更在四元化的范畴之外凸显了第五元就是无限的极端,也就是无极。而无极对于整个系统最大的价值何在?基于对无极的无知。所以,无极对于整个系统未来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的效应下所体现的未来性,将会产生颠覆性、逆袭性以及迭代性。

这些因素会对现状进行边际性、迭代性以及颠覆性或逆袭性进行解构。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生命规律逐渐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并知道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产生的一些预测类的方法,从而规避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时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五元化的划分同时也在昭示着无边无垠的全新知识必将涌现。显然,在此机遇下,作为5.0的价值在于立足当下的知识结构,确定目标开创未来全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5.0时代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简而言之就是在所有的信息孤岛和碎片化的知识链接起来,形成巨大的网络之后。并在此基础上将网络化的超级智慧知识转化为全新的生产力,推动知识进化。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以及趋势下以变应变,从而把握并实现最终目标,开创出全新的格局和天地。这恰如庄子在其《逍遥游》《北山录》中所著:“汤问革曰:'上下四方有极乎?’革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知识的呈现将无极无限。

所以,五元化状态就是针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防范和预测的认知境界,心理层面具有忧患意识。就是针对未来发展趋势中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前瞻性质的预防策略的知识,从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如何排除任何干扰因素,把握趋势、顺势而为,绝处逢生的制造声势,因势利导的驾驭趋势走向目标。所以,5.0时代的知识具有多样性。

摘录:

[01]摘自《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知识学丛书·关联著作

一.知识点:

《元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518018740.html

《正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518018740.html

《伪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76018356.html

《反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348781

《陈旧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887060156.html

《腐败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917039

《垃圾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736127164.html

二.组织性:

《知识结构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601908924.html

《知识系统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729963657.html

《知识体系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67699380.html

三.认知性:

《学习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67626149.html

《认知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587228819.html

《理解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76010157.html

《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821783686.html

《知识科学》理论介绍

四.组合性:

《通识学》理论介绍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998078621.html

《全知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948066434.html

《意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652249260.html

五.联系性:

《定义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696083081.html

《概念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784493119.html

《逻辑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608264230.html

《论文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713118356.html

《理论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670983296.html

《著作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578903688.html

作者:韩妙第;

微信号:13311750318;欢迎转载!!!

《知识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0年05月23日

第一章:知识的现象┉┉┉┉┉┉┉┉┉┉┉┉┉┉┉┉┉┉┉┉┉┉┉┉┉┉┉┉(001)

一.知识的概念┉┉┉┉┉┉┉┉┉┉┉┉┉┉┉┉┉┉┉┉┉┉┉┉┉┉┉┉┉┉(001)

(一)词本位┉┉┉┉┉┉┉┉┉┉┉┉┉┉┉┉┉┉┉┉┉┉┉┉┉┉┉┉┉┉┉(001)

(二)递归性┉┉┉┉┉┉┉┉┉┉┉┉┉┉┉┉┉┉┉┉┉┉┉┉┉┉┉┉┉┉┉(001)

(三)定义性┉┉┉┉┉┉┉┉┉┉┉┉┉┉┉┉┉┉┉┉┉┉┉┉┉┉┉┉┉┉┉(001)

二.知识的特征┉┉┉┉┉┉┉┉┉┉┉┉┉┉┉┉┉┉┉┉┉┉┉┉┉┉┉┉┉┉(001)

(一)信息性┉┉┉┉┉┉┉┉┉┉┉┉┉┉┉┉┉┉┉┉┉┉┉┉┉┉┉┉┉┉┉(060)

(二)内容性┉┉┉┉┉┉┉┉┉┉┉┉┉┉┉┉┉┉┉┉┉┉┉┉┉┉┉┉┉┉┉(064)

(三)确定性┉┉┉┉┉┉┉┉┉┉┉┉┉┉┉┉┉┉┉┉┉┉┉┉┉┉┉┉┉┉┉(001)

三.知识的类别┉┉┉┉┉┉┉┉┉┉┉┉┉┉┉┉┉┉┉┉┉┉┉┉┉┉┉┉┉┉(001)

(一)正知识┉┉┉┉┉┉┉┉┉┉┉┉┉┉┉┉┉┉┉┉┉┉┉┉┉┉┉┉┉┉┉(001)

(二)伪知识┉┉┉┉┉┉┉┉┉┉┉┉┉┉┉┉┉┉┉┉┉┉┉┉┉┉┉┉┉┉┉(001)

(三)反知识┉┉┉┉┉┉┉┉┉┉┉┉┉┉┉┉┉┉┉┉┉┉┉┉┉┉┉┉┉┉┉(001)

第二章:知识的形态┉┉┉┉┉┉┉┉┉┉┉┉┉┉┉┉┉┉┉┉┉┉┉┉┉┉┉┉(001)

一.知识的思想┉┉┉┉┉┉┉┉┉┉┉┉┉┉┉┉┉┉┉┉┉┉┉┉┉┉┉┉┉┉(001)

)赋值性┉┉┉┉┉┉┉┉┉┉┉┉┉┉┉┉┉┉┉┉┉┉┉┉┉┉┉┉┉┉┉(001)

(二)形象性┉┉┉┉┉┉┉┉┉┉┉┉┉┉┉┉┉┉┉┉┉┉┉┉┉┉┉┉┉┉┉(001

(三)观念┉┉┉┉┉┉┉┉┉┉┉┉┉┉┉┉┉┉┉┉┉┉┉┉┉┉┉┉┉┉(001

二.知识的程序┉┉┉┉┉┉┉┉┉┉┉┉┉┉┉┉┉┉┉┉┉┉┉┉┉┉┉┉┉┉(001

(一)理念性┉┉┉┉┉┉┉┉┉┉┉┉┉┉┉┉┉┉┉┉┉┉┉┉┉┉┉┉┉┉┉(001

(二)信念性┉┉┉┉┉┉┉┉┉┉┉┉┉┉┉┉┉┉┉┉┉┉┉┉┉┉┉┉┉┉┉(001

(三)悬念性┉┉┉┉┉┉┉┉┉┉┉┉┉┉┉┉┉┉┉┉┉┉┉┉┉┉┉┉┉┉┉(001

三.知识的样式┉┉┉┉┉┉┉┉┉┉┉┉┉┉┉┉┉┉┉┉┉┉┉┉┉┉┉┉┉┉(001

(一)时代性┉┉┉┉┉┉┉┉┉┉┉┉┉┉┉┉┉┉┉┉┉┉┉┉┉┉┉┉┉┉┉(001

(二)品质性┉┉┉┉┉┉┉┉┉┉┉┉┉┉┉┉┉┉┉┉┉┉┉┉┉┉┉┉┉┉┉(001

(三)创新性┉┉┉┉┉┉┉┉┉┉┉┉┉┉┉┉┉┉┉┉┉┉┉┉┉┉┉┉┉┉┉(001

第三章:知识的本质┉┉┉┉┉┉┉┉┉┉┉┉┉┉┉┉┉┉┉┉┉┉┉┉┉┉┉┉(001)

一.知识的原因┉┉┉┉┉┉┉┉┉┉┉┉┉┉┉┉┉┉┉┉┉┉┉┉┉┉┉┉┉┉(001)

(一)特定性┉┉┉┉┉┉┉┉┉┉┉┉┉┉┉┉┉┉┉┉┉┉┉┉┉┉┉┉┉┉┉(001)

(二)特属性┉┉┉┉┉┉┉┉┉┉┉┉┉┉┉┉┉┉┉┉┉┉┉┉┉┉┉┉┉┉┉(001)

(三)特征性┉┉┉┉┉┉┉┉┉┉┉┉┉┉┉┉┉┉┉┉┉┉┉┉┉┉┉┉┉┉┉(001)

二.知识的目的┉┉┉┉┉┉┉┉┉┉┉┉┉┉┉┉┉┉┉┉┉┉┉┉┉┉┉┉┉┉(001)

(一)探索性┉┉┉┉┉┉┉┉┉┉┉┉┉┉┉┉┉┉┉┉┉┉┉┉┉┉┉┉┉┉┉(001)

(二)研究性┉┉┉┉┉┉┉┉┉┉┉┉┉┉┉┉┉┉┉┉┉┉┉┉┉┉┉┉┉┉┉(001)

(三)发现性┉┉┉┉┉┉┉┉┉┉┉┉┉┉┉┉┉┉┉┉┉┉┉┉┉┉┉┉┉┉┉(001)

三.知识的功能┉┉┉┉┉┉┉┉┉┉┉┉┉┉┉┉┉┉┉┉┉┉┉┉┉┉┉┉┉┉(001)

(一)知道性┉┉┉┉┉┉┉┉┉┉┉┉┉┉┉┉┉┉┉┉┉┉┉┉┉┉┉┉┉┉┉(060)

(二)判断性┉┉┉┉┉┉┉┉┉┉┉┉┉┉┉┉┉┉┉┉┉┉┉┉┉┉┉┉┉┉┉(064)

(三)识别性┉┉┉┉┉┉┉┉┉┉┉┉┉┉┉┉┉┉┉┉┉┉┉┉┉┉┉┉┉┉┉(001)

第四章:知识的规律┉┉┉┉┉┉┉┉┉┉┉┉┉┉┉┉┉┉┉┉┉┉┉┉┉┉┉┉(001)

一.知识的原则┉┉┉┉┉┉┉┉┉┉┉┉┉┉┉┉┉┉┉┉┉┉┉┉┉┉┉┉┉┉(001)

(一)观察┉┉┉┉┉┉┉┉┉┉┉┉┉┉┉┉┉┉┉┉┉┉┉┉┉┉┉┉┉┉┉(001)

(二)感觉┉┉┉┉┉┉┉┉┉┉┉┉┉┉┉┉┉┉┉┉┉┉┉┉┉┉┉┉┉┉┉(001)

(三)思辩性┉┉┉┉┉┉┉┉┉┉┉┉┉┉┉┉┉┉┉┉┉┉┉┉┉┉┉┉┉┉(080

二.知识的方法┉┉┉┉┉┉┉┉┉┉┉┉┉┉┉┉┉┉┉┉┉┉┉┉┉┉┉┉┉┉(001

(一)解读┉┉┉┉┉┉┉┉┉┉┉┉┉┉┉┉┉┉┉┉┉┉┉┉┉┉┉┉┉┉┉(001)

(二)归因┉┉┉┉┉┉┉┉┉┉┉┉┉┉┉┉┉┉┉┉┉┉┉┉┉┉┉┉┉┉┉(001)

(三)结论性┉┉┉┉┉┉┉┉┉┉┉┉┉┉┉┉┉┉┉┉┉┉┉┉┉┉┉┉┉┉(001

三.知识的形式┉┉┉┉┉┉┉┉┉┉┉┉┉┉┉┉┉┉┉┉┉┉┉┉┉┉┉┉┉┉(001)

(一)经验性┉┉┉┉┉┉┉┉┉┉┉┉┉┉┉┉┉┉┉┉┉┉┉┉┉┉┉┉┉┉┉(060)

(二)反映性┉┉┉┉┉┉┉┉┉┉┉┉┉┉┉┉┉┉┉┉┉┉┉┉┉┉┉┉┉┉┉(064)

(三)见识性┉┉┉┉┉┉┉┉┉┉┉┉┉┉┉┉┉┉┉┉┉┉┉┉┉┉┉┉┉┉┉(001)

第五章:知识的价值┉┉┉┉┉┉┉┉┉┉┉┉┉┉┉┉┉┉┉┉┉┉┉┉┉┉┉┉(001)

一.知识的存在价值┉┉┉┉┉┉┉┉┉┉┉┉┉┉┉┉┉┉┉┉┉┉┉┉┉┉┉┉(001)

(一)隐形性┉┉┉┉┉┉┉┉┉┉┉┉┉┉┉┉┉┉┉┉┉┉┉┉┉┉┉┉┉┉┉(001)

(二)中间性┉┉┉┉┉┉┉┉┉┉┉┉┉┉┉┉┉┉┉┉┉┉┉┉┉┉┉┉┉┉┉(060)

(三)显现性┉┉┉┉┉┉┉┉┉┉┉┉┉┉┉┉┉┉┉┉┉┉┉┉┉┉┉┉┉┉┉(001)

二.知识的交互价值┉┉┉┉┉┉┉┉┉┉┉┉┉┉┉┉┉┉┉┉┉┉┉┉┉┉┉┉(001)

(一)论述性┉┉┉┉┉┉┉┉┉┉┉┉┉┉┉┉┉┉┉┉┉┉┉┉┉┉┉┉┉┉┉(001)

(二)评价性┉┉┉┉┉┉┉┉┉┉┉┉┉┉┉┉┉┉┉┉┉┉┉┉┉┉┉┉┉┉┉(060)

(三)交流性┉┉┉┉┉┉┉┉┉┉┉┉┉┉┉┉┉┉┉┉┉┉┉┉┉┉┉┉┉┉┉(001)

三.知识的导向价值┉┉┉┉┉┉┉┉┉┉┉┉┉┉┉┉┉┉┉┉┉┉┉┉┉┉┉┉(001)

(一)正向性┉┉┉┉┉┉┉┉┉┉┉┉┉┉┉┉┉┉┉┉┉┉┉┉┉┉┉┉┉┉┉(001)

(二)假向性┉┉┉┉┉┉┉┉┉┉┉┉┉┉┉┉┉┉┉┉┉┉┉┉┉┉┉┉┉┉┉(001)

(三)反向性┉┉┉┉┉┉┉┉┉┉┉┉┉┉┉┉┉┉┉┉┉┉┉┉┉┉┉┉┉┉┉(001)


《知识学》

作者:韩妙第

 
 

艺术品:艺术家朴喜淑提供

日期:2015年11月5日


《知识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艺术品:艺术家提供

日期:2015年11月5日

知识的起源大致是在人类为了生存而对各种事物的内外信息化和符号化以及象征化,其目的不外乎就是记忆,从而能够识别,进而认知。并且通过认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知识又是通过人类发明的语言和文字得以代代相传这从甲骨文到竹板刻字,我们的祖先毕升创造了活字板印刷术,从此文字以纸张的形式被永久记录下来了。由此,农业时代的经验知识工业时代的技术知识信息时代的信息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程序知识等等得以升华。知识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命运,然而我们对知识的认识还很有限,以至于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知识的统一定义。

撰写这本书当然要对知识进行定义,但是更重要的是针对今天的知识大爆炸,人类已经进入了超级智慧时代。网络时代的今天人类,人类仅仅三十年发明创造的知识创造已经是人类五千年来所有知识总量的三倍之多。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有的知识被淘汰,成为无用的知识,有的知识被发明,但是暂时不能用上,甚至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可能被用上。而全新的知识又不断的被发明出来,并且从某些个人的见识变成部分人的共识,更甚至变成人类的常识。

而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知识互联成为常态。知识大碰撞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全新知识问世。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灿烂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了,这就是全新的知识4.0时代。

人类知识的发展历史是从一元化时代进入二元化时代,现在已经步入了三元化时代,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互联网,从而加快了四元化时代的到来。

附知识4.0时代介绍:

前提:

).1.0时代

1.0时代就是一元化时代

中国古代的老子“一分为二,二分为三,三分天下”观念应该是知识1.0时代的标准样板。在老子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从一这里分裂出来的,即整个世界的知识呈现都是通过裂变产生。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彼此孤立,无法形成更为有利的理论状态。另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也是如此。

).2.0时代

2.0时代就是二元化时代

作为拉丁语系能够在中古代到现在取得最大的成功就是逻辑性。其原理就是将不同的知识通过逻辑进行串联,形成两点一线的二维化。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将人类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人类历史1.0时代的知识量远远无法比较的时代。这个时代为人类知识的大跃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3.0时代

3.0时代就是三元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将生命科学和心理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剥离出来,并且将自然科学中的部分学科也剥离到心理科学之中。形成事实上的三元化知识。在这一方面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帕拉图时代。

希腊人在解决了数学和天文学上的问题后,便转向更微妙、难度更大的知识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灵魂。 

柏拉图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等问题,要比对“为什么会下雨?星球怎样运动?”等问题感兴趣得多。若说亚里士多德享有最高自然哲学家的地位,则柏拉图就是最高道德哲学家了。罗马时代的希腊思想家对道德哲学越来越感兴趣,而对自然哲学越来越疏远。普罗提诺于公元250年所提出的极为奥秘的“新柏拉图主义”,可算是古代哲学最后的一次发展。 

【015】摘自《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同时,数学家笛卡尔发明了立体坐标,像人类指明了世界可以分为三个独立的体系。

显然,在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作为三元化的象征,将迸发出强大的知识。而其中人文科学则不断地探索人性的深邃内核。

).4.0时代

4.0时代就是四元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三个分属不同学术根源的理论体系进行互动互联。而在这其中起到互动互联的知识体系则是人类知识的第四元,这就是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的先人发明了两种弈棋的游戏,一种是围棋,它的要求就是通过博弈,赢得半目也是赢。另外一种则是五子棋。五子棋的要求则是在己方的五个棋子要连成一线则算赢。强调的是通。其方式则是立体化的通,即通过迂回曲折进行沟通。如果说围棋是1.0时代的知识象征,那么作为4.0时代的象征则是五子棋的指导思想。即互联互通。知识唯有互联互通才能形成强大的信息量,从而解决更为重大和复杂的问题。


《知识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艺术品:艺术家提供

日期:2015年11月5日

第一章:知识的现象┉┉┉┉┉┉┉┉┉┉┉┉┉┉┉┉┉┉┉┉┉┉┉┉┉┉┉┉(001

一.知识的概念┉┉┉┉┉┉┉┉┉┉┉┉┉┉┉┉┉┉┉┉┉┉┉┉┉┉┉┉┉┉(001

(一).词本位┉┉┉┉┉┉┉┉┉┉┉┉┉┉┉┉┉┉┉┉┉┉┉┉┉┉┉┉┉┉(001

(二).递归性┉┉┉┉┉┉┉┉┉┉┉┉┉┉┉┉┉┉┉┉┉┉┉┉┉┉┉┉┉┉(001

(三).定义性┉┉┉┉┉┉┉┉┉┉┉┉┉┉┉┉┉┉┉┉┉┉┉┉┉┉┉┉┉┉(001

二.知识的特征┉┉┉┉┉┉┉┉┉┉┉┉┉┉┉┉┉┉┉┉┉┉┉┉┉┉┉┉┉┉(001

(一).符号性┉┉┉┉┉┉┉┉┉┉┉┉┉┉┉┉┉┉┉┉┉┉┉┉┉┉┉┉┉┉(001

(二).信息性┉┉┉┉┉┉┉┉┉┉┉┉┉┉┉┉┉┉┉┉┉┉┉┉┉┉┉┉┉┉(001

(三).象征性┉┉┉┉┉┉┉┉┉┉┉┉┉┉┉┉┉┉┉┉┉┉┉┉┉┉┉┉┉┉(001

三.知识的类别┉┉┉┉┉┉┉┉┉┉┉┉┉┉┉┉┉┉┉┉┉┉┉┉┉┉┉┉┉┉(001

(一).前理解┉┉┉┉┉┉┉┉┉┉┉┉┉┉┉┉┉┉┉┉┉┉┉┉┉┉┉┉┉┉(001

(二).中理解┉┉┉┉┉┉┉┉┉┉┉┉┉┉┉┉┉┉┉┉┉┉┉┉┉┉┉┉┉┉(001

(三).后理解┉┉┉┉┉┉┉┉┉┉┉┉┉┉┉┉┉┉┉┉┉┉┉┉┉┉┉┉┉┉(001

第二章:知识的形态┉┉┉┉┉┉┉┉┉┉┉┉┉┉┉┉┉┉┉┉┉┉┉┉┉┉┉┉(001

一.知识的应用性┉┉┉┉┉┉┉┉┉┉┉┉┉┉┉┉┉┉┉┉┉┉┉┉┉┉┉┉┉(001

(一).无效状态┉┉┉┉┉┉┉┉┉┉┉┉┉┉┉┉┉┉┉┉┉┉┉┉┉┉┉┉┉(001

(二).储存状态┉┉┉┉┉┉┉┉┉┉┉┉┉┉┉┉┉┉┉┉┉┉┉┉┉┉┉┉┉(001

(三).应用状态┉┉┉┉┉┉┉┉┉┉┉┉┉┉┉┉┉┉┉┉┉┉┉┉┉┉┉┉┉(001

二.知识的时效性┉┉┉┉┉┉┉┉┉┉┉┉┉┉┉┉┉┉┉┉┉┉┉┉┉┉┉┉┉(001

(一).历史状态┉┉┉┉┉┉┉┉┉┉┉┉┉┉┉┉┉┉┉┉┉┉┉┉┉┉┉┉┉(001

(二).当下状态┉┉┉┉┉┉┉┉┉┉┉┉┉┉┉┉┉┉┉┉┉┉┉┉┉┉┉┉┉(001

(三).未来状态┉┉┉┉┉┉┉┉┉┉┉┉┉┉┉┉┉┉┉┉┉┉┉┉┉┉┉┉┉(001

三.知识的境界性┉┉┉┉┉┉┉┉┉┉┉┉┉┉┉┉┉┉┉┉┉┉┉┉┉┉┉┉┉(001

(一).感性状态┉┉┉┉┉┉┉┉┉┉┉┉┉┉┉┉┉┉┉┉┉┉┉┉┉┉┉┉┉(001

(二).理性状态┉┉┉┉┉┉┉┉┉┉┉┉┉┉┉┉┉┉┉┉┉┉┉┉┉┉┉┉┉(001

(三).知性状态┉┉┉┉┉┉┉┉┉┉┉┉┉┉┉┉┉┉┉┉┉┉┉┉┉┉┉┉┉(001

第三章:知识的本质┉┉┉┉┉┉┉┉┉┉┉┉┉┉┉┉┉┉┉┉┉┉┉┉┉┉┉┉(001

一.知识的原因┉┉┉┉┉┉┉┉┉┉┉┉┉┉┉┉┉┉┉┉┉┉┉┉┉┉┉┉┉┉(001

(一).问题性┉┉┉┉┉┉┉┉┉┉┉┉┉┉┉┉┉┉┉┉┉┉┉┉┉┉┉┉┉┉(001

(二).未知性┉┉┉┉┉┉┉┉┉┉┉┉┉┉┉┉┉┉┉┉┉┉┉┉┉┉┉┉┉┉(001

(三).认知性┉┉┉┉┉┉┉┉┉┉┉┉┉┉┉┉┉┉┉┉┉┉┉┉┉┉┉┉┉┉(001

二.知识的目的┉┉┉┉┉┉┉┉┉┉┉┉┉┉┉┉┉┉┉┉┉┉┉┉┉┉┉┉┉┉(001

(一).识别性┉┉┉┉┉┉┉┉┉┉┉┉┉┉┉┉┉┉┉┉┉┉┉┉┉┉┉┉┉┉(001

(二).阐述性┉┉┉┉┉┉┉┉┉┉┉┉┉┉┉┉┉┉┉┉┉┉┉┉┉┉┉┉┉┉(001

(三).权利性┉┉┉┉┉┉┉┉┉┉┉┉┉┉┉┉┉┉┉┉┉┉┉┉┉┉┉┉┉┉(001

三.知识的功能┉┉┉┉┉┉┉┉┉┉┉┉┉┉┉┉┉┉┉┉┉┉┉┉┉┉┉┉┉┉(001

(一).定义性┉┉┉┉┉┉┉┉┉┉┉┉┉┉┉┉┉┉┉┉┉┉┉┉┉┉┉┉┉┉(001

(二).工具性┉┉┉┉┉┉┉┉┉┉┉┉┉┉┉┉┉┉┉┉┉┉┉┉┉┉┉┉┉┉(001

(三).判断性┉┉┉┉┉┉┉┉┉┉┉┉┉┉┉┉┉┉┉┉┉┉┉┉┉┉┉┉┉┉(001

第四章:知识的规律┉┉┉┉┉┉┉┉┉┉┉┉┉┉┉┉┉┉┉┉┉┉┉┉┉┉┉┉(001

一.知识领域规律┉┉┉┉┉┉┉┉┉┉┉┉┉┉┉┉┉┉┉┉┉┉┉┉┉┉┉┉┉(001

(一).自然性┉┉┉┉┉┉┉┉┉┉┉┉┉┉┉┉┉┉┉┉┉┉┉┉┉┉┉┉┉┉(001

(二).社会性┉┉┉┉┉┉┉┉┉┉┉┉┉┉┉┉┉┉┉┉┉┉┉┉┉┉┉┉┉┉(001

(三).心理性┉┉┉┉┉┉┉┉┉┉┉┉┉┉┉┉┉┉┉┉┉┉┉┉┉┉┉┉┉┉(001

(四).哲学性┉┉┉┉┉┉┉┉┉┉┉┉┉┉┉┉┉┉┉┉┉┉┉┉┉┉┉┉┉┉(001

二.知识组织规律┉┉┉┉┉┉┉┉┉┉┉┉┉┉┉┉┉┉┉┉┉┉┉┉┉┉┉┉┉(001

(一).知识管理┉┉┉┉┉┉┉┉┉┉┉┉┉┉┉┉┉┉┉┉┉┉┉┉┉┉┉┉┉(001

).知识构成┉┉┉┉┉┉┉┉┉┉┉┉┉┉┉┉┉┉┉┉┉┉┉┉┉┉┉┉┉(001

(三).知识导向┉┉┉┉┉┉┉┉┉┉┉┉┉┉┉┉┉┉┉┉┉┉┉┉┉┉┉┉┉(001

三.知识进化规律┉┉┉┉┉┉┉┉┉┉┉┉┉┉┉┉┉┉┉┉┉┉┉┉┉┉┉┉┉(001

(一).知识进程┉┉┉┉┉┉┉┉┉┉┉┉┉┉┉┉┉┉┉┉┉┉┉┉┉┉┉┉┉(001

(二).创造知识┉┉┉┉┉┉┉┉┉┉┉┉┉┉┉┉┉┉┉┉┉┉┉┉┉┉┉┉┉(001

(三).知识进化┉┉┉┉┉┉┉┉┉┉┉┉┉┉┉┉┉┉┉┉┉┉┉┉┉┉┉┉┉(001

第五章:知识的价值┉┉┉┉┉┉┉┉┉┉┉┉┉┉┉┉┉┉┉┉┉┉┉┉┉┉┉┉(001

.体系化价值┉┉┉┉┉┉┉┉┉┉┉┉┉┉┉┉┉┉┉┉┉┉┉┉┉┉┉┉┉┉(001

(一).集成知识┉┉┉┉┉┉┉┉┉┉┉┉┉┉┉┉┉┉┉┉┉┉┉┉┉┉┉┉┉(001

(二).知识网络化┉┉┉┉┉┉┉┉┉┉┉┉┉┉┉┉┉┉┉┉┉┉┉┉┉┉┉┉(001

(三).构建知识体系┉┉┉┉┉┉┉┉┉┉┉┉┉┉┉┉┉┉┉┉┉┉┉┉┉┉┉(001

(四).构建大脑BACRL知识体系┉┉┉┉┉┉┉┉┉┉┉┉┉┉┉┉┉┉┉┉┉┉┉(001

智慧价值┉┉┉┉┉┉┉┉┉┉┉┉┉┉┉┉┉┉┉┉┉┉┉┉┉┉┉┉┉┉(001

(一).认识智慧资本┉┉┉┉┉┉┉┉┉┉┉┉┉┉┉┉┉┉┉┉┉┉┉┉┉┉┉(001

(二).智慧资本的应用与资本化┉┉┉┉┉┉┉┉┉┉┉┉┉┉┉┉┉┉┉┉┉┉(001

(三).智慧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较分析┉┉┉┉┉┉┉┉┉┉┉┉┉┉┉┉┉┉┉(001

市场价值┉┉┉┉┉┉┉┉┉┉┉┉┉┉┉┉┉┉┉┉┉┉┉┉┉┉┉┉┉┉(001

知本超越资本┉┉┉┉┉┉┉┉┉┉┉┉┉┉┉┉┉┉┉┉┉┉┉┉┉┉┉(001

(二).知识资本管理┉┉┉┉┉┉┉┉┉┉┉┉┉┉┉┉┉┉┉┉┉┉┉┉┉┉┉(001

(三).知识资本经营┉┉┉┉┉┉┉┉┉┉┉┉┉┉┉┉┉┉┉┉┉┉┉┉┉┉┉(001

.经济化价值┉┉┉┉┉┉┉┉┉┉┉┉┉┉┉┉┉┉┉┉┉┉┉┉┉┉┉┉┉┉(001

(一).知识经济化趋势┉┉┉┉┉┉┉┉┉┉┉┉┉┉┉┉┉┉┉┉┉┉┉┉┉┉(001

(二).知识经济企业化┉┉┉┉┉┉┉┉┉┉┉┉┉┉┉┉┉┉┉┉┉┉┉┉┉┉(001

(三).知识经济引发革命┉┉┉┉┉┉┉┉┉┉┉┉┉┉┉┉┉┉┉┉┉┉┉┉┉(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