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煤油灯”送给从农村走出的长安娃!

 永远的流水声 2015-11-05



一次无意的停电,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习点的煤油灯。童年的夜晚,漆黑而漫长。伴随我长大的是那留在记忆之中的煤油灯。


煤油灯,七八十年代是长安农村普遍的照明用具。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对于90、00后来说,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古董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那盏伴我成长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漆黑的夜晚,那如荧的朦胧的亮光时常从我的眼前闪过,使我不由得忆起远逝的岁月。


记忆之中,长安农村缺电每到夜晚漆黑一片,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一块儿准备吃晚饭的时候,母亲小心翼翼地从堂屋的窗户下端出煤油灯,“哧啦——”母亲划根火柴点燃,霎时,幽暗的小屋就亮了起来。


母亲小心地用手罩护着火苗,把煤油灯放在饭桌的正中,然后把做好的饭菜端上饭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津津有味地喝着苞谷粥,吃着用苞谷面或磨面收了几遍剩下的黑面做成的馒头,“咯吱咯吱”啃着自制萝卜咸菜或浆水菜,温暖的火光映照着一家人幸福的脸。

借助昏暗的灯光我和弟弟、妹妹早已坐在离煤油灯最近的地方开始写作业,伏在煤油灯下写着,熏着,鼻孔黑着,用手抠着········妈妈在一旁缝补衣服,爷爷、爸爸和叔伯阿姨则坐在四周说家事、说国事……我和弟弟、妹妹写完作业,立即吹灭煤油灯,在漆黑的夜晚,又缠着爷爷、爸爸和叔伯阿姨讲故事……全家人夜晚聚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


冬天上学教室无电。看到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煤油灯,也寻思自己做一个。一个废弃墨水瓶。用剪刀在铁盖上剜出一个小圆洞,铁皮卷筒再把旧鞋带放进去,然后盛点煤油到玻璃瓶,做成了一盏煤油灯。


擦着一根火柴,点燃灯捻儿,煤油灯就会发出昏黄的灯光。煤油灯燃起,灯光连成一片,教室里亮堂堂的。风稍大一些,大的火苗就开始跳跃,忽明忽暗,火苗拖着袅娜的黑尾巴在微风中摇摆不定,仿佛扶不起来的红脸醉汉。


有时候,风一刮,所有的灯都被风吹灭了。女生们总喜欢惊叫,调皮的男生也总是喜欢跟着起哄,大吵大闹,教室里乱成一锅粥。但很快就有“嚓嚓嚓”的点火柴的声音,不一会儿,煤油灯慢慢亮了起来,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那时候大部分同学们都是自制墨水瓶煤油灯,并且为了省油,同学们总是把灯捻柠到最小,教室里就弥漫着刺鼻的煤油味,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熏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用手一抹就成了大花脸。当时40多个同学,灯也就有40 多盏。为了防风,教室的窗子是紧闭的,屋里的气味也就相当恶劣。一个晚自习下来,脑袋晕乎乎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那滋味当然是很苦了。



这期图片可能深深刺痛,从农村走出的长安娃内心深处,往事不堪回首,现在想起苦涩童年记忆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