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埃及! 埃及风格自诞生以来和珠宝设计就有着不解之缘,神秘、华丽、高贵、永恒是二者都极力追求的美学标准。在霍华德·卡特发现图坦卡蒙宝藏的那一刻起,全人类都不可救药地染上了埃及狂热症。只有金色埃及和珠宝光华交织而成的圣曲,才能治愈那落日时分的黯然神伤。 1798年的拿破仑战役使埃及首次吸引了欧洲文艺界的注意,巴黎人此刻都迫不及待地把家具、摆设、服饰置换成埃及元素。即使拿破仑战役以法国落败而告终,都不能浇熄巴黎人对于埃及的热情。以此同时,拿破仑在埃及阴差阳错挖出的罗赛塔方碑,更是带动了埃及文化研究的热潮。波旁王朝复辟后,路易十八甚至在巴黎的协和广场竖立了一座正真的古埃及方尖碑。整个十九世纪,欧洲最知名的珠宝商如 Giuliano、Castellani 、Cartier 都做过以埃及为主题的创作,圣甲虫、法老、狮身人面像等题材一一成了高级珠宝上的图腾圣物。 Egyptian-Revival 1870. Egyptian-Revival 1860. 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发现了图坦卡门的宝藏后,欧洲的埃及热开始飙升到了顶点。图坦卡门的宝藏向世界完整展示了埃及的东方风格。是谁说古埃及严格的直线和新艺术风格自然的曲线不能结合在一起,埃及的莲花和纸莎草纹样不正是新艺术珠宝最适合的装饰图案。圣甲虫的翅膀此刻染上了新艺术的色彩,盘旋于欧洲艺术的殿堂。 莲花和纸莎草胸针 太阳、圣甲虫、鹰翼完美结合的古埃及图腾标志。 如果连新艺术风格都能和埃及风格相融合,更何况是随之而来的Art Deco风潮。几何切割的图案、红珊瑚和黑玛瑙的配色都将埃及元素发扬光大。擅长埃及风格的卡地亚珠宝甚至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古埃及文物,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激动人心的作品。这股奢华的埃及风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告一段落。 人类灵感的创发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基于长时间的文化积累。谁又能说古罗马尼禄的宫殿和古埃及法老的宝藏不是上天指给我们的灵感源泉呢。 Cartier, Cartier, Paris, 1924. Cartier, Paris, 19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