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掌为什么要走趟泥步 - 百度文库

 抱道就一 2015-11-05

八卦掌为什么要走趟泥步

阅读人数:144人   页数:3页

八卦掌为什么要走趟泥步?  关朝

最近看了几个八卦掌视频,发现表演者都是使用自然步而不是趟泥步,一方面感叹八卦掌后继无人,另一方面也感觉很多八卦掌习练者不清楚为什么走转要使用趟泥步,所以才这样随意。因此想在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董海川先师在教授八大弟子八卦掌时,由于多数弟子是带艺投师,董师采用因材施教,因此致使八卦掌没有形成统一的练拳理论和内功练法,各门派所练八卦掌在掌形、拳架差别很大,但在基本功要通过走转练习是基本统一的。且多数门派也赞同转圈要使用平起平落的趟泥步。但为什么要使用趟泥步不一定都能说清楚。

我们一门是程有龙、蒋馨山所传的程派八卦掌,我们一门在走转中使用的平起平落的趟泥步在步型上有两种,即里直外扣和里摆外扣两种,当时我学拳时我的师傅马家龙在开始时让我练习里直外扣转法,在对平起平落比较熟悉后,开始练习里摆外扣的转法。但没讲这两种练法在使用上有何区别。当时理解是里直外扣可能和平时走路多走直线接近,所以先练,里摆外扣是较高级的练法,较难练所以放在后边学习。后来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恩师,两年多后马老师去世了,我也失去了进一步向老师学习的机会。习练八卦掌多年以后,逐渐体悟两种趟泥步在进攻、防守方法、发力类型及重心变换上都有很大区别,都使用趟泥步但原因却不尽相同,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也请各位武友指教。

一、趟泥步可以使气灌脚底、下盘稳固

八卦掌以走为本,在技击中以步法灵活著称。步法灵活身体重心变换就较频繁,此时必须保持下盘稳定,不能像风摆杨柳。通俗说就是在走转中人的身体要像不倒翁一样。不倒翁之所以放到哪都能屹立不倒,就是他的底部有压铁,重心很低。人在快速的走转中要保持稳定,必须气沉丹田,进而气灌脚底,同时保持较低拳架,才能使下盘稳固。但里直外扣和里摆外扣两种趟泥步在如何实施气灌脚底的具体方法上是不同的。

里直外扣趟泥步是多数八卦掌门派采用的步法。我个人体会,使用该种步法时,要求后脚蹬,前脚趟地前行,意灌前脚脚尖。前脚如在水中逆水前行的船头,又如破土前行的犁铧,因此膝盖要前顶。前脚前趟时要和后脚踝磨胫,要剪子腿。这种步法是根劲发力的基础,拳诀讲: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特别要指出的是前腿前趟时身体重心要随前脚同步前移。这和形意拳要求手脚齐到的道理是一样的,手脚齐到实际就是身体整体移动,打人时不是仅靠手去打人,而是用身体整个把人“撞”出去,是以势打人。大成拳把这种发力叫做整体发力。这种步法意念集中在前脚尖,前脚落地时要有踩意、趟意。一位梁派武友把这种步法的劲力总结为(后脚)蹬、磨(磨胫)、(前脚)踢、探、踩五劲,比较好的体现了这种步法的内涵。由于本门技击以贴身近打为主,因此步伐不大,前脚趟出去落地后带动后脚平起,做到平起平落。如果步法比较大,在使用时前脚趟出去同时重心要大幅同步前移,后脚必须要跟,因此形意拳才有半步跟的说法。

~ 1 / 3 ~

里摆外扣平起平落的步法和上边的走转方法有很大区别。该练法是通过胯的掰、裹带动腿进而带动前脚摆、扣。该练法的重心不是随前脚移动而前移,而是身体坐在后腿上(在初、中级阶段),直到前脚落地重心才前移。此种练法也强调气灌脚底,但不是前脚而是后脚,要气灌支撑脚脚底形成后脚涌泉--胯之会阴--头顶百会稳定旋转轴,全身支撑腿半侧身体就是支撑轴,好像农村带门轴的大门的轴,而非支撑腿半侧身体就像那半扇门板,不是整体前移而是整体旋转,以头为旗、三盘合一。正如拳诀所说:拧旋走转,蹬脚磨胫,曲腿趟泥,足心含空。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这种练法前脚可以紧贴地面趟行,也可以悬空,因为前腿是“悬”于胯上的,因此也叫做“悬吸步”。本门的鹤形步就是前腿高抬,但由于重心坐于后腿而不上提,因此仍然是气沉脚底。

二、趟泥步是八卦掌练习整体发力和旋转发力的主要手段:

内劲发力是内家拳的基本功夫,但很多人是通过练习形意拳等去练习发力。而我们是把内劲发力揉在转圈里练习,练习了转掌,就练习了基本发力架构,当然在训练方法和思路上要有些变化。

对于里直外扣的练法,我在带徒弟进行转圈练习时,开始要求使用上述步法尽可能匀速转圈,熟练掌握平起平落、扣步、重心移动等技术要领。同时通过气灌脚底,逐渐把力换到脚上,做到下实上虚。待基本功具备后,转掌就不是匀速的,而是要求每一步有快慢、松紧变化,起步时要慢,前脚落地时要有爆发力,前脚骤然向前踩趟,全身同时一紧,逐渐练出松紧发力。拳诀要求:“脚踏中门夺地位,掌行直穿上下忙。先从下沉桩练起,待发力拳架形成后,进而练习双抱掌、三穿掌、双撞掌等掌形,这样通过走转逐渐练出抱掌发力、穿掌发力、撞掌发力等,怎么练就怎么用。

而里摆外扣这种练法更强调身体的撑裹拧钻,发力不是直线的,而是用腰胯带动旋转发力,技击时更多采用斜出正入。发力可以力从根发,力由后脚的蹬地螺旋上行到手。由于外在是用腰胯带动全身走转,实质是用丹田带动全身,走转时多采用抱元守一,即意守丹田一窍。因此发力时更多采用丹田是力源,用丹田的松紧带动全身的收放、旋转,练到高层次时身体就不是坐在后腿上,此时头虚灵顶劲,会阴上提,百会--会阴形成的轴(实为中脉)使身体悬提,而身体骨肉却节节放松下沉,特别是腰胯要松下来,进入“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意境。这种练法更注重身体的虚实变化。此时发力时手、脚在蓄劲时缩向丹田,发力时是以丹田为中心向相反方向爆发伸展,前手用掌发力,前脚向前、向下踩趟,因此此时的“趟”的内涵和里直外扣练法有所不同。另外在走转中前手、后手要分出阴阳,是后手推着走转,因此八卦掌有“前手打人,后手发力”一说。

~ 2 / 3 ~

趟泥步可以使身体松沉、下实上虚:

八卦掌强调走转用趟泥步气灌脚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腹实胸空、松腰坐胯从而使上虚下实。这是练习八卦掌会不会出偏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八卦掌强调撑裹拧钻,走转时各条大筋都处于旋拧拉伸状态,极易使全身紧张松不下来,出现胸口憋闷、肩膀紧张、胳膊酸疼等现象越酸疼意念越容易往手臂集中,形成恶性循环,这叫“逆劲”。此时只有把意念转移到脚上,用趟泥步引导气血向下肢集中,上边手臂、肩部、胸口自然就会松下来,这叫意念转移法。此外还要注意撑裹拧钻的程度要一点点加量,不要一步到位。任何内家拳都要符合“黄帝内经”所要求的下实上虚、阴阳平衡才能武技、健康同步提升。而趟泥步是达到这个要求的捷径。

~ 3 / 3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