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神秘人物,想说给你听的新年心愿

 图书 馆员 2015-11-05
 

10个神秘人物,想说给你听的新年心愿10个神秘人物,想说给你听的新年心愿

2016-02-02 09:14生命时报

【导读】 走亲戚、访老友、会同学,大吃大喝、熬夜打牌、通宵欢歌……春节假期的娱乐放松,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突然的变化可能会让身体吃不消。这不,身体的各个器官就纷纷跳出来“抗议”了。究竟它们有什么话想说给主人听?戳文吧,生命君告诉你↓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刘又宁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 刘士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 常翠青

北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陶琳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内科主任医师 耿同超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台保军

武汉市青少年近视眼防治中心 杨莉华
  

逢年过节,最被羡慕的就是我,多少美食大餐,都是我第一个品尝,但这里面的辛酸又有谁知道。放假后,主人作息变得不规律,很多次半夜喝到烂醉,回家倒头就睡,忘了给我洗澡。牙菌斑滋生,诱发了我的炎症,造成牙龈肿胀、出血。糖果等甜食粘在我身上,慢慢产生酸性物质,牙齿泡在里面,开始软化;主人大鱼大肉,常弄得我满身异味,他跟别人聊天时,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此外,主人过节忙,免疫力下降,再加上每天辛辣、滚烫、烟酒,溃疡也就来了。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尽量少吃点零食和夜宵,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漱口,并用牙线为我剔出食物残留。
  

过年了,我的负担只增不减。聚会席间,油腻食物搞得我开始发炎。主人常说“无酒不成席”,可他推杯换盏喝得爽快,我却被酒精伤得厉害。亲朋好友一见面,在嘈杂甚至烟雾缭绕的环境下他聊得火热,我则冒烟了,然后再去KTV高歌整夜,唱到喉咙沙哑,要是再来一杯冷饮,甚至可能让我直接哑掉。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记得欢聚有度,手边随时放个杯子,稍有空闲便喝上两口水。高歌到兴起的时候,记得喝温水,别用冰水灌我。宴席上喝酒、饮食都要限制,既尽兴又别忘保护我。  

酒是我的克星,醉一次伤一次,而且醉酒的伤害一点也不亚于得肝炎。过节时油腻食物吃多了,还会造成脂肪肝。好多人都知道抽烟伤肺,却不知,作为邻居,我也跟着倒霉。每逢过节,本就患有慢性病的主人,一忙起来就忘了吃药,这也让我很受伤。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生活起居能规律一点。如果要喝酒,最好选低度的,最多喝2两,中度酒最多1两,烈性酒不能超过25毫升,啤酒一天只喝1瓶。喝酒前,还应先吃点主食,喝完不舒服了,可以来点蜂蜜水或果蔬汁。
  

过年最辛苦的非我莫属。主人不停地吃,我就不停地工作,几轮下来,肚子里装满了高脂、高糖、高蛋白的食物,我被撑得变了形。食物冷热夹杂,我感觉一会儿被炭烤,一会儿被冰冻,滋味真不好受。瓜子、糖果、薯片等零食也弄得我胀气难受,实在没劲儿消化了。不仅如此,主人三餐不规律,打乱了我的生物钟,坚持不了多久,我就功能紊乱,只好罢工了。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善待我,每餐控制量,只吃七八分饱,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新鲜天然的蔬果,适当喝粥、喝茶帮我消化。
  

主人过节吃好喝好,我却无辜受到波及。暴饮暴食增加了血液黏稠度,酒精则会使血管痉挛,引起血压升高,让我很不舒服。因为和亲友团聚,主人总是很兴奋,偶尔熬夜打牌,不管输赢又会变得很激动,令心跳加快。一旦忘记按时服药,我就更危险了。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假期娱乐能够适可而止,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别忘服药。  

在所有器官中,我的自保能力最差,可以说是备受委屈。过年全国欢庆,少不了燃放烟花爆竹,导致PM2.5“爆表”。漂浮的颗粒、有害气体进入我的体内,真让我受不了。吸烟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敌人。可亲戚朋友一聚在一起,就爱互相敬个烟,特别是打麻将、唱卡拉OK的房间里,更是烟雾弥漫。不管是自己抽烟,还是被迫吸进二手烟,都直接影响了我的健康。此外,油烟也是我的大敌,春节免不了下厨做饭,还特别喜欢准备一些油炸食品,如果通风不好,受苦的还是我。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多吃银耳、百合、莲子、梨、藕等润肺食物;下厨做饭,尽量少煎炸,需要煎炸时,一定做好通风工作,让抽油烟机开足马力;阴霾天气最好少出门,外出戴好口罩;尽量不吸烟,也要避开二手烟。

虽说我是总司令,但过节期间也管不住主人的行为,甚至因为主人的一些行为而受伤。腊肠、腊肉、烧鸡等都是高胆固醇代表,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里,久了血管硬化、阻塞,就会造成脑中风。主人爱抽烟,这不仅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尼古丁还会破坏我的神经细胞。熬夜、过度劳累也会让我中风的危险加倍。此外,春节天气寒冷,受了寒血管收缩同样让我受伤。更可怕的是,主人不能按时吃药,直接阻拦了我的救兵。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能遵医嘱,以身体为重;过节管住嘴,吃得清淡;尽量少抽烟;保证休息时间;还要注意保暖,出门记得戴帽子,防止脑血管因为骤冷收缩,引发意外。  

每到节假日,我总是最先倒下。主人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再加上过量饮酒,很容易让我水肿,继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面对美食诱惑也不要吃太饱,走亲访友时,糖果、薯片、干果等零食要少吃或尽量不吃;为了我的健康,拒绝过多的油腻食物;酒席记得不要贪杯。 

虽然总受压迫,但我的辛苦,主人很少察觉。即使发出各种疼痛信号,也不被当回事。节假日,不用上班了,主人常常往沙发或床上随便一躺,就开始看电视、玩手机,或是在椅子上一坐一整天地打麻将。其实,这些姿势都会伤到我,让肩、颈、腰椎也都跟着疼。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每坐2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坐也要坐得端正、挺直后背。还可以给腰背垫个舒适的靠垫,或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给我找个可支撑的依靠。
  

一到过年,我就得加班上岗。主人各种娱乐活动忙得不亦乐乎,这边刚看完电视剧,那边又手机、平板电脑不离身,我还得抽空帮他打游戏、盯麻将,一天下来,酸胀得难受。   

我的愿望:希望主人过节别忘了给我放个假。按时睡觉让我休息;别总是窝在家里,也多到室外走走,远眺一下风景;用手机、电脑要控制好时间,不宜过度;让我每上岗1小时,就放松10分钟,闭眼养养神,或给我轻轻按摩一会儿。▲( 李沛珅)

春节用药安全指南,不注意当心减药效节日用药安全指南
2016-02-02 10:30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刘 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张 征

春节来临,作息和饮食结构改变等,会对用药的患者产生很多影响。为此,本报专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刘维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张征为您分别从节日期间饮食、居住、出行等方面,介绍服药应当注意的问题。

饮食:当心减药效

春节少不了亲友聚餐,然而食物中有不少药物的“敌人”,它们或影响药效或增大副作用。张征表示,服药的患者应对下列食品或饮品格外留心。

抗生素,要戒酒。服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影响酒精代谢,引起双硫仑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特别是肝肾功能异常、年老体弱患者,在停药后7天内饮酒也可发生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都应远离酒精。若酒后出现发烧、咳嗽等感染症状,需用抗生素治疗,也要提前和医生说明,以便选择合适种类,避免出现风险。除了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氯霉素等也可影响酒精代谢,服这些药物期间也应忌酒。调味酒、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等,虽含酒精成分相对较少,但被人体吸收后,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也要留心。

退热药,少吃甜。春节聚会,大家总少不了喝上一两杯汽水、果汁等甜饮料。但市面上常见甜饮料都添加了蔗糖等甜味剂,它们在人体内多会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减慢胃排空速度,影响药物吸收。这对含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退热药物影响尤其明显。故感冒用退热药时,应少喝甜饮料,尤其别用饮料送服药物并保持清淡饮食。此外,大量糖分还会让尿液酸化,使磺胺类抗菌药如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等的溶解度降低,吸收变差,严重时可能会在尿液中出现结晶。

降压药,别太咸。尤其南方一些地区,过年常吃腊肉、香肠等。但这些腌肉类食物中含盐较高,加上不少人做菜喜欢多放盐,可能造成节日摄入盐过多,影响降压药效果。因此,服用利尿剂、降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尽量少吃腌制食物,以免药效受损。此外,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常被制成泡腾片,其崩解剂碳酸氢钠或碳酸钠含钠,服药期间别吃太咸,以免短时间内摄入钠过多,伤害血管。

降脂药,换换油。服他汀等降脂药的患者,最好尽量使用植物油,以免影响药效。另外,炸鱼块、茄夹是部分地区春节餐桌上常吃食品,但油炸类食物含油脂较高,可能影响他汀等降脂药的效果,因此应尽量少吃。▲

出行:备好三类药

春节期间,有些人会选择出游。刘维提醒,除了要打包衣物,一些药物也必不可少。   

旅游途中人们很可能因为饮食不洁等出现腹泻,可随身带些黄连素片,腹泻还会引起大量水分丢失,这时可喝些淡盐水,如果有条件,建议备一些口服补液盐,它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情况下,服用时可根据说明书,每包用一定量温水冲调(约500毫升),在腹泻严重的时候可多次服用直至腹泻停止。但需注意,服补液盐应遵医嘱和说明书,不可操之过急,如补液过快,肠道不易吸收,反而加重腹泻。若腹泻时伴有发烧、呕吐等症状,建议马上就医,根据相关检查判断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出行晕车是一件比较扫兴的事,这时可备些晕车药如地芬尼多片、茶苯海明片、东莨菪碱贴片等。其中地芬尼多片、茶苯海明片等口服药物一般需要在上车前半小时服用,服后30~60分钟可达最大疗效,作用大多可持续4~5小时。东莨菪碱贴片是一种缓释剂型,释药缓慢,故通常建议在出发前至少4小时贴于一侧耳后没有头发的干燥皮肤上,乘车结束后取下贴片。一般情况,该药起效可持续3天,如果需要治疗3天以上的时间,则应弃去第一枚贴剂,另取一枚贴在另一只耳后无毛发的干燥皮肤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东莨菪碱接触到眼睛时可能引起一过性的扩瞳和视力模糊,大家在接触过贴剂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服用晕车药后,不可随意追加服用。但需提醒的是,多数晕车药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最好不要给儿童用,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大家可通过控制饮食、保持通风、分散注意力等方式预防晕车。胃肠功能不好、肝肾功能较差、有眼病等特殊人群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   

此外,出游更容易出现摔伤等情况,可备些红花油、碘酒、创可贴等。   

除以上大多数人都要准备的药物外,哮喘患者等特殊人群,出行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备好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以免出现疾病的急性发作,最好将药物随身携带,不要将它放在行李箱内。▲

居住:给药箱大扫除

新年到,打扫卫生辞旧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张征表示,对小药箱的“大扫除”,能让全家的健康储备更安全。

首先,清理过期药。除了要仔细查看药箱里每种药品的说明书,查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过期外,还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变色、变味或形状发生改变。一旦发现异常,建议及时清理,以免用药时发生危险。如果药片出现变色、松散、粘连、糖衣开裂等;胶囊出现发黏、破裂等;大瓶液体药物出现分层、沉淀、异味等,则可能是变质了,不可继续服用。对于口服片剂、胶囊等,可先将包装盒破坏,防止被人再次使用,然后把药品从内包装中抠出,放在纸袋或塑料袋中,投入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液体药物,如眼药水、外用药水、口服液等,可将里面的液体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注意不要混杂。   

其次,更新药品种类。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和季节变化,都影响药品储备的需求,应根据情况更新药物种类。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活动增多,饮食不规律,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此时,可以备一些感冒药如银翘解毒片等,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有孩子的家庭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儿童专用的感冒药、退烧药等。慢性病患者有必要在年前到医院随诊,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一下用药,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过节时会情绪波动等容易犯病,可提前到医院检查,再遵医嘱准备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以免出现心梗等急症。

最后,归类摆放。清理药箱时应将药品归类,分开摆放,例如外用药和内服药,成人药和儿童药都要分开放,以免取错。最好选用带有隔断的小药箱,以便对不同种类的药品进行分类。最好将药箱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

娱乐:最忌漏服药

节日期间,娱乐活动较多,这时仍应当记得提醒自己按时服药。

如果在家,患者可备些便笺,上面写上提醒吃药的时间和剂量,贴在冰箱、药箱上等显眼地方。外出时,可备一个小药盒,将所需服用的药物按次数和剂量分装,有条件患者可用带提醒功能的电子药盒,或用手机等设定闹铃,提醒自己按时吃药。同时,一起娱乐的亲友,要注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此外,有些老人相信"过年不服药"的说法,即使得了病也拒绝吃药,部分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常擅自停服几天药,以祈盼新年健康,殊不知这反而会导致疾病恶化或反弹。

若忘记吃药,可按照以下几点分别处理。1.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处于两次用药间隔一半内,可按单次用量补服,不需要剂量加倍;若超过此间隔一半以上,一般不需再补。2.不是所有药物漏服都要补,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三餐前服用的短效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通常漏服之后不需再补;抗菌药应当一天三次服用,若中午忘服,则在晚餐时再服单次剂量即可,第二天仍按照常规剂量一天三次服用。▲

提高健康素养,快乐平安过年
2016-02-02 15:16生命时报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们要告别生活中的坏习惯,迎接新理念。最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火热出炉,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送大家一副健康对联,和大家一起学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上联是“多果蔬控慢病戒烟限酒辞旧岁”,下联是“少熬夜多运动心情舒畅迎新春”,横批为“健康过大年”。

多吃果蔬少油盐

回家过年,推开门后,最先看到的多半是一桌子半成品的菜肴。走近再看,满盆的卤牛肉、酱排骨、烧肘子、烧鸭……可以热热就吃,也可以跟辣椒、香葱炒出一盘,让人食欲大开。如今物质丰足,人们不再只是指望着过年时吃点“油水”,但数千年的老习俗使得春节饮食依然偏重大鱼大肉,蔬菜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多。“每逢春节胖三斤”并不仅仅是大家的戏谑,而真的变成了事实。

许多人的肠胃比较娇弱,对高蛋白和油腻食物的承受消化能力有限,有时一餐多吃几块扣肉、几只大虾,就会觉得胃里难受。春节期间美食不断,即便是喊着要“减肥”的人,往往都很难控制摄入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以至于摄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食物。连续吃上七八天,肠胃再好的人也会变得食欲不振。大鱼大肉吃多了还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嘴角起泡、便秘等症状。

春节饮食不妨参考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新《健康素养66条》)和《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具体说来,首先,春节膳食仍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荤素、粗细搭配。特别建议每天摄入1斤蔬菜,其中一半应是深色蔬菜。其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用酸奶、自制豆浆等代替其他甜饮料。再次,蛋白质的摄取上,可以用鱼虾等海鲜替代部分肉类。第四,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比如用清蒸鱼代替红烧鱼、用排骨汤代替烧排骨等。最后,亲友聊天时不要只嗑瓜子、吃糖果,可以多准备一些水果,如梨、柑橘、柚子、草莓等。▲

走亲访友限酒烟

春节走亲访友,免不了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不论餐馆还是家中,很多时候一进屋大都是烟雾缭绕,仿佛进了“仙境”一般,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呛鼻的烟味;酒桌上,大家互相劝酒,到最后往往醉倒一片,吃下去的美食也都“贡献”给了马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伟伟表示,在“无酒不成席”的传统观念驱使下,春节时很多人的饮酒量往往增大。

饮酒对健康的危害早已不新鲜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60种疾病与过量饮酒相关,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硬化、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等。新《健康素养66条》指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病。

除了上述健康危害,醉酒后的丑态会影响自身形象,被人疏远;经常酗酒会破坏家庭关系,让妻子生气、爸妈摇头,还会教坏孩子;而过度劝酒还可能伤了彼此的情谊。

在酒桌上要学会拒绝,不妨提前想好不伤和气的拒酒词,比如对酒精过敏、正在吃感冒药等。最好的做法还是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但态度要平和、诚恳,相信大多数人会理解的。如果非要喝酒,一定要控制好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约为一杯红酒的量。另外要避免空腹喝酒和“一口闷”。

陈伟伟还表示,控烟限酒并不是春节才要注意的,而要贯彻到每一天的生活中。特别要为家人、孩子考虑,不要让他们吸二手烟。▲

少坐多走动一动

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与亲友打牌、搓麻将,两三个小时不下桌;一顿饭从中午吃到傍晚,推杯换盏、吞云吐雾,一下午屁股都没离开椅子……春节期间是久坐的“重灾区”,而这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其中所说的“久坐伤肉”是指,久坐不动,气血不畅,会使肌肉松弛、倦怠乏力,重则还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精神压抑。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研究表明,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身体长时间处于低能量消耗状态,使得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升高,腰腹围增加,提高肥胖风险,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久坐不动还易导致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此外,久坐导致腰椎承受的压力增大,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成年人每日应当进行6000~10000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建议大家春节时,利用一切机会站起来、动起来。比如走亲戚或购置年货时,能走着去就别开车;年轻人回家别一屁股坐进沙发玩手机、看电视,多帮父母做做家务,擦擦玻璃、洗洗菜,陪他们外出逛逛街、散散步等,好好陪陪父母,还能动起来;打牌时注意时间,每隔半小时就起身倒杯水,活动活动。▲

娱乐适度不熬夜

没日没夜地吃喝玩乐,是不少人春节假期的主题。而无休止的鞭炮声也让许多人休息不好,春节过后纷纷喊累。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为了让身体听从大自然的安排。熬夜违背了自然规律,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一,中医认为,缺乏充足睡眠使得肾气大量消耗,导致头发缺乏精元之气的滋养,进而出现脱发以及发质干、脆、黄等问题。其二,长时间熬夜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其三,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白天就会没精神、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其四,熬夜的人常会吃夜宵,会导致饮食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食物长时间留在胃中,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损伤胃肠功能。其五,经常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因此,我们切不可因为放假而放纵自己,保持规律作息,11点前就上床睡觉。如果因为有人放鞭炮而睡不好,次日要好好午睡,把精神补回来。如果必须要熬夜,则要注意补水,可以喝红茶。夜宵可以选择水果、坚果、酸奶等。比如杏仁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饱腹感强;酸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加点新鲜水果,口感和营养更丰富。▲

控压降糖稳慢病

春节期间,人们大都欢天喜地,走亲访友,日子热热闹闹的。但喜庆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健康风险,特别是一些慢病患者可能会疏于自我管理。

陈伟伟解释说,多数“三高”人群平时健康自我管理做得还不错,但一到逢年过节期间就忘了健康这码事。他们要么不由自主地大吃大喝,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要么身不由己地随大流,跟亲友一起喝酒抽烟,导致血压、血脂、血糖又高了,带来健康隐患。

具体说来,其一,过春节讲究吃好喝好。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太多会增加血液黏稠度;酒精会导致血管痉挛,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其二,久未谋面的亲友相聚,人们情绪高涨,加上熬夜玩乐等,容易使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生活节奏被打乱使得一些慢病患者常常忘记服药,也加大了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其三,冬季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慢病患者迎来送往,如果不注意御寒,寒冷的刺激会使得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升高血压。

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慢性病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和血压的变化。陈伟伟呼吁广大慢病患者,过年期间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切不可疏忽大意。除了管住嘴、限烟酒、少激动,还要备好常用药。特别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品,最好备足十天到半个月的量。节前做好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复查,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影响过节。患者还应注意服药的饮食禁忌,不要因熬夜、看电视、聊天等而漏服药物。▲

远离意外保平安

春节期间,除了饺子、春联,你也许还会想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和满地的红纸屑。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些意外伤害的高发期。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别让意外给佳节蒙上阴霾。

春节最易发生的伤害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炸伤。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年俗之一,但年年都有因燃放烟花爆竹被炸伤的案例。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2015年春节期间,浙江、湖南省在烟花爆竹经营环节先后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最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炸伤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身上。其次是交通意外。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近五年春运期间,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年均发生117起,占全年总量12.6%。春运正值农闲,赶集、民俗活动集中,面包车超员超速、货车和拖拉机载人、酒驾等违法行为多发,事故风险较大。此外,扫除时发生的跌伤以及猫狗咬抓伤等也很常见。

过节图的是开心,一定要避免去做危险的事。尽管是传统民俗,但放鞭炮的弊端不言自明:污染空气、制造垃圾和噪音、容易伤人,还会埋下火灾隐患。有人会说,不放鞭炮年味就不浓了。可年味不只是鞭炮的硝烟味。中国有丰富的年俗,少了放鞭炮,还有除尘、挂年画、贴窗花、赏灯会等。和家人一起来做,一样热闹有趣。如果一定要放鞭炮,切忌在手里燃放,观看放鞭炮时应离远点。一旦不慎被炸伤,要先将异物清除干净,反复冲洗创面,用无菌或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尽快去医院。

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则提示大家,春节开车走亲戚,尽量不开夜车,尤其要避开18时至21时这一“魔鬼时段”。出门前看天气预报,避免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中行车;如果在恶劣天气中开车,要降低车速、注意观察、减少变道超车、谨慎驾驶,尽量避开早晨和午夜雾气、暗冰多发时段。驾车时集中精神,不要接打手机、玩微信,举家出行时要避免与同车人嬉笑打闹,低驾龄驾驶人应尽量避免长途自驾。并注意克服急躁情绪,保持心境平和,防止路怒、追逐竞驶等。▲

聚不过喜离莫忧

每年春节前,很多老人就会掰着手指数日子,算着孩子哪天到家,该给他们准备点啥。可短短七天的天伦之乐过后,子女们不得不踏上新征程,不少老人的心好像坐上了“过山车”,从喜悦的顶峰跌倒谷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黄悦勤表示,年节期间,不管子女在外地还是本地,都会整日陪伴老人。老人也会忙里忙外,好像浑身的力气都用不完。由于心情比较兴奋,晚上休息不好,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这是“过喜”可能带来的隐忧。相见时难别亦难,儿女走前一两天,老人的心里像被掏空一样难受。待到春节过后,儿女欢聚一堂的热闹与节后的冷清形成巨大反差,老人的心也随着子女去到远方,出现“空巢焦虑”的表现。

黄悦勤解释说,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经济供给、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是处于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三方面问题。古人说“七情致病”,心理社会因素在某些身心疾病的发病上起到“扳机”作用,慢慢会转化成持续的情绪低落或躯体问题。俗语说的“心揪成一团”,就是形容焦虑对身体的伤害。

要想避免老年人因为“空巢”陷入焦虑情绪,最重要的是,子女平时就要多关照老人的内心。很多年轻人与父母住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区,都很少回去看父母,更别提那些“漂”在大城市的人了。因此,离家近的人每周、每个月就定期回家看看;离家远的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定期联系。同时,一旦答应父母某天要回家了,就尽量别改变计划。春节离家前,提前告知父母离家时间,不要搞“突然袭击”;走之前拥抱父母,告诉他们自己心有挂念,给予老人心理支持。老年人要增强心理自立,有自己的生活乐趣,春节时也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到点该睡就睡,别迁就子女。老人的“再社会化”很重要,要找到这个年龄自己能做的和希望做的事情,要有社交活动,安排好生活,不要“与世隔绝”,走出相对封闭的空间。▲( 张杰)

过年如何给感情加分
2016-02-02 11:01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 张学新
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 王裕如

亲情:到家了,陪老人

亲情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总能让人感到放松。但这种放松体现在春节假期中,常常会表现为无所顾忌地自行其是。年轻人将大部分时间给了睡懒觉、玩电脑、看手机;偶尔被拉出去走亲访友,不情不愿;好不容易跟父母聊一会儿天,心里还惦记着微信红包能不能抢上;每当话题进行到自己最不愿提及的结婚、生子问题,脸色和口气就会立刻大变,甚至甩手离开。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说,这样的处理方式难免会让双方都感到受伤、失望。亲情是温暖而放松的,但在处理亲情问题时却不能是粗线条的,而应当是小心翼翼的。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关注点不同,在谈话中或行为方式上肯定有较大差异,此时就需要年轻人、中年人负起主导责任。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也表示,回家与亲人团聚是双方情感的自然需求,不仅人要到,心更要到。年轻人心里装着世界,老人的心里只装着子女。年轻人有责任分配出足够、完整的时间与父母交流,而不是三心二意,一心多用。

陪老人喝喝茶,聊聊天。在谈话内容上,张学新建议,年轻人应当更主动一些,嘘寒问暖,表达关心;在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时,切忌不耐烦,可以找借口委婉回答,然后再转换话题;只要父母喜欢,就算说过多遍的老话题也要耐心倾听,这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挽着父母的手散散步。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儿女经常牵着母亲的手外出散步,能缓解老人因某些疾病引起的疼痛,让内心明显平静下来。

创造孙辈与祖父母交流、玩耍的机会。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亲情关系,可以同时提升两代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老人的抑郁风险。祖孙间的情感纽带关系越紧密,两代人从中获得的心理健康功效就越大。

离家时,给父母一个拥抱。与父母的拥抱,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催产素,让父母产生安全感、增进亲子信任。▲

友情:多祝福,少炫耀

在曾经广泛流传的“过年九大怕”中,“怕同学聚会”赫然在列。2014年某媒体进行的大型调查显示,超过五成人会因为“混得不好”而放弃同学会。

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证实,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对健康的危害等同于每天抽15根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联络情感的同学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同学会上大家叙旧的少了,混得好的显摆工资、房子、车子;混得不好的默然不语,或干脆不去。张学新说,不能放平自己的身份是现在同学聚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首先从以下方面做起:

不八卦他人私生活。同学聚会中的谈话一定要掌握“度”,应做到,不主动提及或询问他人的私事,如工薪、婚否等。谈话中要察言观色,避免触及对方的谈话“雷区”。对方愿意说的就听着,不想说的做到不追问,以表达尊重。

对人宽对己严。在别人炫耀成绩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多听少说,让对方获得满足,少嫉妒多祝福。自己则要少炫耀,选择大家都能参与的话题,多说能让人开阔眼界、获得愉悦的事。比如,谈谈热门事件、讲个笑话等。

谈过往、忆当年。面对当年一起说笑、打闹、奋斗的伙伴,放下现在的身份,回忆过往趣事,追忆青春远比攀比炫耀来得更有意义。同学会应该是一个让人想起就觉得温暖的词,友情应当是同学会永远的主题。▲

爱情:夫妻俩,宜同行

小夫妻选择去谁家过年可不是个小事。去年,安徽省一对结婚仅3个月的新婚夫妻甚至因此闹上了法庭。一对夫妻,双方父母,如何选择?张学新说,无论是在去谁家过年还是其他问题上,夫妻都应该尽可能遵循一起行动的原则,否则很容易伤了感情。

夫妻感情不同于其他情感,夫妻双方既是亲人,又是朋友,更是爱人。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发现,好的夫妻关系不仅有助于保证心理健康,还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张学新建议,应利用好春节长假,为夫妻感情加温。

不偏不向,公平安排。去谁家过年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需要每年一换即可。比如,结婚第一年可以按照传统习俗去男方家,第二年则去女方家,做到公平。

参加聚会,能一起就一起。回家过年难免会参加各种聚会,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两人一起去的,避免将一方单独留在家里。如果有确实需要参加的单人聚会,也应该尽可能少一点,尽可能早回一点。

多安排两人一起的行动。不要以长假需要休息为借口,拒绝对方一起散步、购物、走亲访友,或是做家务的要求。长假七天,最多用一天休息补眠就够,睡得太多反而让人精神更差。

张学新提醒,在春节期间尤应注意夫妻关系,不要为了维护周围其他关系而牺牲了家庭关系,伤了夫妻感情。▲

师生情:谢师恩,要登门

师恩难忘,要记在心里,更要化为行动。这不仅包括在每年教师节表达谢意,还应借着回家过年的机会,拜访一下曾经教过你的他们。“对于师恩的感念,我们很多人都还做得不够。”张学新说。

约几个老同学一起。多人同去气氛更好,谈话更热烈,给老师带来的慰藉也更强烈。

带点礼物。看望老师主要是为了致敬、致谢,两手空空固然不好,礼物太贵重也不合适,一般常见的水果、鲜花即可。

表达挂念,表示关心。对师恩表达感激之情通常会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成功慰藉老师当年的付出;登门拜访显示对老师的挂念和尊重;关心身体状况,让老师感到温暖。

张学新认为,感恩中小学老师尤为重要,即便那些在自己学生生涯中起到重要的老师已经不再记得你,也不会令你带去的祝福和感恩打折。因为看到桃李满天下就是一名老师最大的骄傲。▲( 张芳)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过了明天,就是除夕啦!民谣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家家户户进入准备主食过年的节奏啦。这天,山西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蒸枣花”,河南人“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你们家呢?

 
古人写“猴”的诗词
福字
寿字福字设计
福禄寿喜福字

福字福字


 
古人写“猴”的诗词


今年是生肖猴年。大家对“猴”的印象都是像美猴王那样泼皮神气、古灵精怪,但是诗人眼里的“猴”却并非如此,猿猴带给诗人更多的反而是哀愁凄清的感受。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诗里让人哀愁的“猴”。

【唐】徐夤

宿有乔林饮有溪,生来踪迹远尘泥。

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

  

【唐】吴融

翠微云敛日沈空,叫彻青冥怨不穷。

连臂影垂溪色里,断肠声尽月明中。

静含烟峡凄凄雨,高弄霜天袅袅风。

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

  

【唐】常建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唐】张乔

挂月栖云向楚林,取来全是为清音。

谁知系在黄金索,翻畏侯家不敢吟。

 

【唐】杜甫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出山作

【唐】卢仝

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

当时只有鸟窥窬,更亦无人得知处。

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唐】张籍

山禽毛如白练带,栖我庭前栗树枝。

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唐】刘禹锡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买山吟

【唐】于鹄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疏处种桄榔。

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今天,腊月二十四,送你9幅猴年春联!】民谚有“二十四,写大字”,写春联、贴春联,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那方块字里流淌着新年的美好心愿。“九天献瑞传花果;万木逢时合栋梁”——喜庆吉祥;“岁在丙申再着千钧力;地同南北重开万里天”——意气风发。愿你猴年更明亮、更灿烂。早安!

#春天来啦#【绝美!56首诗词写尽春天】今日立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春风:“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不同意象,不同趣味。转发收藏↓↓

2016日历 - 鳕鯡鮩鲒 - 鳕鲱鮩鲒的博客

 

 

                                                 2016日历 - 鳕鯡鮩鲒 - 鳕鲱鮩鲒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