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心在线 37岁女性,因'阵发性心悸3年余,再发1天'入院。 曾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室上速'。既往体健,现已妊娠27周。请产科会诊,胎儿状况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既往无特殊疾病史。 血压110/80 mmHg,心率180次/分。 心电图 1. 仔细研读以上心电图,诊断考虑为? A. 阵发性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B.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C. 心房扑动 D. 阵发性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2. 如果患者首次就诊基层医院,结合其临床及心电图,怎样处置最恰当? A.腺苷或ATP B.异搏定 C.普罗帕酮 D.胺碘酮 E.电复律 F.反复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 3.如果在基层医院已经三次给予异博定为5mg,5mg,10mg,但心电图仍为室上速,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转至上级医院,接下来如何处理? A. 异搏定 B. 改换腺苷或ATP C. 直流电复律 D. 洋地黄 E. 急诊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F. 食道调搏 从本例心电图特点来看,考虑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可能性大:患者心电图提示为窄'QRS波'心动过速,节律规整;各导联未见明显'F波'与'f波',隐约可见QRS波后的P'波(下图箭头所指)。另外,心电图中II、III、aVF导联P'波负向,R- P'>70ms提示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可能性大。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后需要进一步行食道调搏或电生理检查。 临床工作中,妊娠期发生室上速比较少见,但几乎行医过程中又总会遇到,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持续的心动过速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从而危及胎儿的安全,所以必须尽快终止;另一方面没有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妊娠妇女来说是'完全安全'的,所有药物对胎儿的发育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每个医院的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实际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根据《2011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通常来讲,治疗上应和普通患者一样,但其用药更趋于保守。 2011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建议 1. 首先,尽量考虑使用非药物手段来终止心动过速,如刺激迷走神经等方法。 2. 如果非药物手段治疗无效,有食道调搏设备的医院可以首选食道调搏。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其潜在危险性,而且效果较好。 3. 如果所在医院没有食道调搏设备,则只有选择药物。根据指南:腺苷、异搏定、洋地黄、普罗帕酮以及β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除外)都可以作为一线药物。特别是腺苷,其半衰期特别短(10s),对胎儿几乎无影响,而且本身是一种能量物质,使用不存在明显的禁忌,但也有个别报道认为其可导致胎心减慢。 4. 如果食道调搏和药物治疗均无效,则应果断考虑电复律终止心动过速,这也是指南推荐的方法之一。当然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则应果断行电复律。 5.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可以转复窦性心律,但心动过速仍然频繁发作,可以考虑尽可能使用三维标测下的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