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以为,婚姻大事,嫁娶的日子影响人的一生祸福和家庭兴衰,以求趋吉避凶。但时代不同,观念也发生着变化,许多人嫁娶择日只讲究有纪念意义、方便家人聚集。结婚后,小夫妻和和睦睦,事业顺顺利利,隔年生个小宝宝,几年后置房买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尽人意,左思右想,猜疑嫁娶时冲了什么。于是,有人又注意了嫁娶择日。 嫁娶择日要考虑诸多因素,然几千年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产生了各门各派各自的理论,因而,择日的结果就有了差异。纵观各门派择日考虑的诸因素,大同小异,最后在黄历中选日子时就出现了差异。因为目前市面上的黄历版本太多,即使同一天,有的说宜婚宜嫁,有的说诸事不宜,各自的说法出入很大。 究竟如何择日?说白了,择日就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大家不必用几个版本对照,也不必完全按照黄历上所说的去做事情,但择日过程中的诸因素还是需要考虑,因为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累,是根深蒂固的民俗,嫁娶是人生大事,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宁愿信其有,图个心安理得。 嫁娶择日的方法: 1、择年: 无春年(也叫盲年)不结婚。所谓无春年,就是当年没有立春日,又称为“寡年”。俗以为“寡年”结婚,会守寡乏嗣。 “本命年”不结婚。如属兔的在兔年结婚,说是对本身不利,结婚只能推迟到下年或提前到上年。 “禁婚年”不结婚。民间还有与婚嫁男女属相联系在一起的“禁婚年”,如男方结婚:子年禁蛇相,丑年禁马相,寅年禁羊相,卯年禁猴相,辰年禁鸡相,巳年禁狗相,午年禁猪相,未年禁鼠相。女方出嫁:子年忌兔相,丑年忌虎相,寅年忌牛相,卯年忌鼠相。就是说属蛇的男子鼠年忌婚,属兔的女子鼠年忌嫁。 避免喜冲喜或丧冲喜 。一年内,家里最好不要办两次婚礼。若家中有直系亲属辞世,该年便不宜办喜事。 大吉之年: 双春。指在年头及年尾有两个“立春”之年。由于春有一年之始及开枝散叶的象征意义,所以被认为特别宜嫁娶。 闰月。指该年在农历中有闰月,即共有十三个月份。由于“闰”有滋润、丰收之意,所以象征夫妻有爱情滋润,恩爱和睦。 双春兼闰月。“双春”和“闰月”都是宜嫁娶的年份,一年中既有“双春”,又有“闰月”,自然喜上加喜了! 2、择月: 择年之后再择月。择月多以女方的“生辰八字”为准。按旧时“婚书”规定,每个属相在一年中,有两个“大利月”和两个“小利月”。“大利月”的口诀是:“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与猪,四、十龙狗行,五、十一月牛羊出,六、十一月鼠马同。”“小利月”的口诀是:“正、七迎龙狗,二、八牛羊行,三、九鼠马走,四、十鸡兔迎,五、十一月虎猴出,六、十二月蛇猪同。”为了大吉人们多使用“大利月”。万一在“大利月”里因故不能完婚,就只得在“小利月”里查找。当然,也可选其他月份的黄道吉日。 避免特殊节日之月。避免正月,以免与过年这个大节相冲。避免有阴气极重的清明节、盂兰节的三月和七月。 3、择日: 择月之后再择日。在黄历中查找本月宜嫁娶的日子,再在其中选个黄道日。 避开“月忌”。即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俗语说“初五、十四、二十三,穷嘴老鼠不出庵”。 避开三娘煞。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喜与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便不宜结婚。 避开新人及亲属的生日。避开新人自己及双方父母、未婚兄姊的生日。若双亲已经过身,则避开其生忌、死忌。 避开与新人属相相冲的日子。如某日为猴日,猴日冲虎(这些在黄历中有说明),新人属相中有属虎的,不宜在此日嫁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