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人】王纪林:顺自然,得正果

 昵称28909381 2015-11-06



姓名:王纪林

:泊尘

:宜斋主人

年龄:57 岁

职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克拉玛依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毕业院校:1995 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在西安美术学院深造

座右铭:与世无争,顺其自然

喜爱的书籍: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

喜爱的音乐:古筝、古琴、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

近年获奖情况


2012年11月获“克拉玛依杯”首届新疆书法篆刻展铜奖;

2013 年1 月获“墨舞中原”第二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

2014 年6 月获江西省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一等奖;

2014 年9 月获庆祝新中国成立65 周年全国产(行)业文联书法精品展优秀奖;

2014 年2 月被中国书协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2015 年4 月获中国书法第五届兰亭奖佳作奖

王纪林:顺自然,得正果

本报记者张冰


他双眼突然闪光,倏地站起身,两步走到案台前,将一张黄色宣纸折叠成合适的大小,从摆得平平展展的毛笔中选出一支,蘸墨、调色。片刻沉寂后,笔头优雅地划过,一个柔软如少女玉璧的“撇”便轻巧地落

在纸上。四个字,五分钟。这五分钟里,房间就像只有他一个人。

从一位业余书法爱好者到摘得国内书法界最高荣誉兰亭奖的书法家,王纪林用了15年。他不是天才,也并非最为刻苦,若问他成功的秘诀,恐怕不过“顺其自然”四字而已。


四十有惑

都说男人四十“不惑”,可王纪林四十岁时,仍有不少迷惑。昏黄的烛台下,父亲佝偻着腰写春联的场景,还时常入梦。他对书法的热爱,从那时,就在心底悄悄落了根。

上小学时,他在班上写字最规整,常被作为范例在班上传阅。

放羊间隙,他掏出随身带的小本画山画水,练习写字。1980 年,到技工学校任教后,他凭借在独山子石油学校读书时参加业余美术班的书画

功底,承担起了校报、宣传栏的绘制工作。

20 年后,他被调至新疆石油管理局退管中心,负责老年书画班的管理工作。这一年,王纪林41 岁。年过四十,中年已至。王纪林看不清远处的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抱负,只是自顾自地在书画的世界里徜徉。他说不清楚是什么力量敦促着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始终保持着对书法的热爱和纯真,他只是觉得,一拿起毛笔,心中的那些浮沉,便能一扫而空。

谁也不知道命运在拐角处安排了什么。比如,王纪林的一幅练习作品被送到了当时克拉玛依市著名书法家王研充的手上。

经过王研充的一番点拨,王纪林才认识到,自己写了几十年的字根基不稳、出处不明。王研充劝他放弃从前,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谈何容易。王纪林陷入了矛盾之中,究竟是如王研充所说专攻书法,还是和往常一样,书画兼得,自得其乐?反复思量之后,王纪林决定一试。他在王研充的建议下,开始临摹张迁碑,并报名参加了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的隶书函授班。

刻苦的练习,很快为王纪林带来了回报,他的作品连续两届被选入新疆书协临书临印展。

2003年,王纪林随其他两位书法家参加了中国石油书协在河南安阳举办的培训班,此次学习,让王纪林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不再盲目练习,而是有意识地和传统接轨,投入大量精力临摹古代碑帖。

远方的路途清晰起来,王纪林的心里,渐渐有了方向。


拨云见日

45 岁时,王纪林的小楷作品入围了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

这让王纪林更加确定自己没走错路。书展结束后,王纪林为自己定下了第一个人生目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有一个重要条件:两次以上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专业展览。听起来遥不可及,王纪林却倍加珍惜这姗姗来迟的目标,他心里知道,只要心向往之,一切皆有可能。

王纪林没有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计划,也没有限定时间,他认为,书法亦是一门心学,倘若有朝一日他的书法水平和心灵的匹合度达到了书协的要求,一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若说字如其人,不如说字如其心。外表粗犷壮实的王纪林有一颗柔软娴静的心,他格外喜爱隶书的精巧和小楷的灵秀。

窗外飞沙走石,只要他拿起毛笔,落在纸上的便是风清日丽。黑云压城,笔锋掠过,扑面而来的便是花香鸟语。习练书法时,王纪林的内心总是轻快怡然的,他不会强迫自己废寝忘食,一切都顺应自然,故而他的隶书和小楷线条爽朗清逸,姿态秀丽通透,恰似端坐于妆台前的古典美人。

2009 年,王纪林的小楷和隶书作品先后入选了中国书协举办的西部展及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正式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员。

抵达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王纪林用了6 年。


登上“兰亭”

攀过一座山峰,另一座山峰矗立在眼前,是止步于此,还是继续前行?

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后,另一个目标渐渐浮上王纪林的心头:参加全国书协届展,捧回兰亭奖!

确定这个目标后,王纪林自己都倒吸了一口气,难度太大了!全国届展四年一届,数万件投稿作品中,只有寥寥三四百件能通过层层甄选最终入展;而兰亭奖则是中国书法界的最高荣誉,对于一个刚成为书协成员的新人来说,摘得这一奖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可王纪林泰然自若,他定下这目标并无执念,只为检验自己的水平,甚至是否抵达都成了其次,前方有目标,心中才有方向,步子方能走得踏实稳健。

长期习练隶书和小楷,让王纪林的灵思进入了停滞期,他苦于作品没有新面貌,就如美人再美,久看也会让人审美疲劳,如何才能突破自我?

2014 年,王纪林带着这个疑问,前往江西参加书法培训,时长三个月,主要指导老师是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先生。毛国典擅长隶书,在书法方面有高很的造诣,王纪林对他甚是敬仰。学习期间,王纪林经常将自己的习作拿给毛国典品鉴,先生也总乐于倾囊相授。一日,王纪林道出了心中的苦闷和迷惑,毛国典思索片刻后,建议王纪林临汉帛书《皇

帝书》。王纪林心中既喜又忧,汉帛书比较“冷门”,班上几乎没人写,是否适合自己?况且,精力有限,就此中断隶书和小楷的练习,会不会前功尽弃?

左右思量后,王纪林决定顺应自然,欣然接受先生的建议。练习一周后,王纪林将作品拿给毛国典看,得到了先生的高度赞赏。

这让王纪林信心大增。经过两个月的练习,王纪林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古朴秀雅的字体,写得也更加得心应手。学习期间,他的汉帛书作品还入

选了中国书协举办的“长江杯”书法展,更坚定了他习练汉帛书的信心。

回到克拉玛依后,王纪林专攻汉帛书,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汉帛书八尺大幅创作《节录黄帝内经》。让王纪林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不经意的尝试,竟为他赢得了兰亭奖——佳作奖的荣誉。

好事成双,2015 年8 月,他的新作汉帛书手卷《隆中对》,又成功入展了全国难度最大、级别最高的展览——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刻字展。

一年之内,两个梦想全部实现。


学无止境

从业余书法爱好者到全国知名书法家,王纪林走了15年。几年前,王纪林曾感叹,如果把书法比作大海,那他则刚进浅水区;如果就此不动,稍一退潮,就会被晾在沙滩上。时至今日,王纪林仍然认为自己身在浅水区。

荣誉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最渴望的,是心中有目标的充实感。

现在,王纪林潜心练习书法,很少参加各类比赛和展览。无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幼童,只要是他的学生,他都会悉心教授。王纪林反复告诫自己的学生,书法,就是对心性的磨砺。习练书法,实际上是用毛笔扫净心灵上的浮沉,一切理应顺应自然,若过于看重功名成就,反而会一事无成。

对王纪林来说,学无止境。纵观中国历史,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作品。这种个性,是创作者主体精神在作品中的

反映,所表达的是创作者独立的美学思想和人生历练,是创作者独立人格的显现。

简而言之,就是只是看一眼,便知作品的主人。王纪林现在的目标,便是让自己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仅是技法上的创新和特点,更是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

他知道,这条路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他用一生去渐修与参悟。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陈寿《隆中对》手卷(局部)。


新作故事


兰亭奖佳作“诞生记”

本报记者张冰

2014 年7 月,王纪林在江西书法培训班学习。

自从踏上书法之路,王纪林先后上过十余次培训班,但没有一次如此具有“颠覆性”。

江西书协主席毛国典先生建议他暂时搁下他所擅长的隶书和小楷,尝试冷门字体汉帛书。可是,再过两个月就是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投稿的截稿日期,突然放弃自己所长,是福还是祸?王纪林进退两难。

“这届赶不上就下届,多学习总是好的。”王纪林虚心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大庆精神书法展”隶书作品《铁人精神》。


事实证明,他和汉帛书果然有缘。

汉帛书字形布局规整、匀称,绝大多数字体时正方或扁方形,用笔略向左倚,横画或方入尖收,或蚕头雁尾并用,其构形左右对比强烈,给人以古朴秀雅的美感。在反复的习练中,王纪林渐渐爱上了这位“古典美人”。

王纪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次兰亭奖的投稿作品,就用汉帛书!

时间紧迫,打定主意之后,王纪林迅速展开行动。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在王纪林看来,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其实是文学与书法的统一。而汉帛书古香古韵的独特气质,需要同样古朴厚重的文字来展现。

他得空就往书店钻,一待就是大半天,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最终敲定写《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行文简练流畅,用汉帛书创作再合适不过了。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类获奖作品汉帛书《黄帝内经》(局部)


确定了书本后,就要选取合适的内容。王纪林花了一周时间翻看了《皇帝内经》的大致内容,从字数多少、内容的连贯性、语句的通俗性等方面,选出了适合创作的内容。

创作和临帖截然不同,需要耗费更多的心力。遇到字帖中没练过的字,王纪林都会查阅《简读帛书字典》,一个字练习几十遍是常有的事。其他同学课余时间都在休息,只有他埋头苦练。

三个月后,王纪林回到了克拉玛依,兰亭奖的截稿日期也近在眼前。为了专心完成创作,他利用节假日在会议室反复练习。

时机成熟后,王纪林用选定的书写材料一气呵成。可看着新鲜出炉的作品,王纪林心里却没谱了。夫人贺玉萍看出了丈夫的顾虑,她仔细端详书作后说:“我虽然不懂书法,但看到这副作品,感觉特别清雅古朴,真好!”


李白诗篇《秋浦歌》小楷作品。


王纪林听懂了夫人的话,拾起顾虑,立刻将这幅作品投稿了。

一个月后,王纪林吃过午饭正躺在沙发上看微信,一条“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名单” 的微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拇指顺势往下拉,“佳作奖”“新疆”“王纪林”几个字赫然出现在屏幕里,王纪林蹭地从沙发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真是自己!

他唤来夫人和他一起分享喜悦,两人的笑声,在房间里久久回荡。



图文编辑:艾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