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物游心——古代大艺术家的小癖好

 东方竹马 2015-11-06

人们也许认为艺术家似乎是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创作是他们生活与工作的全部内容,其实不然,生活向来就是多姿多彩,艺术家们也非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们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小“癖好”。这些小“癖好”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滋养了他们的艺术创作……


王羲之爱鹅



(赵春秋插图 王羲之爱鹅图

书圣王羲之一生除了锲而不舍地读书练字外,还有一个爱鹅的癖好。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王羲之爱鹅成癖,为见好鹅,不辞劳苦,更不惜墨宝。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地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


苏东坡喜砚



(赵春秋插图 苏东坡喜砚图 )

兼文学家、书画家于一身的苏东坡“平生字画为业,砚为田”。他一生访砚、藏砚、刻砚、赏砚,乐之不疲、终身不厌。他多方藏砚,拥有许多砚台精品;他好铭砚,平生所作砚铭近三十首,几占其全部铭文的一半;他所用砚,多流传人间,为世人所珍藏。东坡翰墨一生,几起几落,但他一天也没有放弃过爱砚、玩砚和藏砚,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关于砚的艺林佳话。

有一次,苏东坡见好友张近家中有“龙尾子石砚”,便欲拿家传古铜剑相易,可见他喜砚之情,超越爱剑,此番“以剑换砚”,他还振振有词曰:“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洼。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然张氏素爱东坡文才,也很通情,不纳铜剑,愿将石砚送与苏东坡。苏东坡觉得过意不去,写诗道:“试向君砚求余波,诗成剑往砚应笑。”最终还是把剑送给了张近。

苏东坡爱砚,可谓至死不愈,他在去世前一个月曾借米芾也非常珍爱的紫金砚把玩,因为十分喜爱,就嘱咐其子将紫金砚陪葬,米芾听闻此事,顿时坐不住了,马上写信追讨,这就是著名的《紫金研帖》。此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既是米芾与苏轼交游的珍贵纪录,也不失为苏东坡爱砚的佐证。苏东坡于砚,或游心寓意,或托砚咏志,或劝勉讽喻,实在是他潇洒性情、旷达人生的一个写照。

米芾 《紫金研帖》


米芾拜石



(赵春秋插图 米芾拜石图 )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爱石成癖,玩石如痴如醉。有一次,他外出时见到一块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在他搭棚拜石处修建了一座“拜石亭”,还在奇石与亭子之间修建了“绕石桥”。他在江苏涟水为官时,因为当地毗邻盛产美石的安徽灵璧县,便常去搜集上乘奇石,回来后终日把玩闭门不出。他的衣袖中总是藏着奇石,随时随地拿出来观赏,美其名曰为“握游”。

米芾在担任无为州监军时,看见立州府衙署的奇石独特,一时欣喜若狂,便让随从给他拿来袍笏,穿好官服,执着笏板,如对至尊,向奇石行叩拜之礼,还称其为“石丈”。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对他议论纷纷,这一举动也成为朝廷的谈资笑柄。有人就问米芾:“确实有这件事吗?”米芾慢腾腾地回答说:“我哪里是拜,只是作个揖罢了。”

玩石如此痴迷,也影响了米芾的仕途升迁,一生只得“三加勋,服五品”而终。但他并不后悔,终生都在藏石赏石,与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总结出“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时至今日,这四字仍是藏石赏石者品评石相的标准。


其实,几位艺术巨匠的小癖好都相当的正经,试想,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什么小癖好,做的人情趣必然会大打折扣。古人对于癖好的论调还是很有道理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表示“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也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由此可见,这癖好不但关乎情深意浅,而且事关人品。


(编后记:朋友,你有什么小癖好?不要再相信玩物丧的鬼话啦,勇敢地展示出来,大胆地坚持吧,此乃真名士也!)


努力打造实用的书画欣赏、学习、交流平台,国画艺术(微信号quicksnowfall)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