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辨治汇讲第一讲(上)

 txw40 2015-11-06

温病, 是中医临床常见病,也是中医急症的主要种类之一。因其起病急, 热势重, 且多见危重证候, 对人体危害严重, 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对温病进行预防与辨治,越来越引起中医界的广泛重视。

1 温病的概念
温病, 是外感四时温热或湿热邪气所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在这里,应当注意温病的概念中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温病乃外感病, 其致病是由外界邪气所引起, 这就把温病和内伤杂病区别开来。一是温病与四时(四季)关系非常密切, 不同的季节, 气候各异, 就导致一年四季中温病病种的不同。一是温病的致病因素总的来说是温热邪气或湿热邪气, 简单地说, 也就是热邪。这就把温病和伤寒区别开来。温病和伤寒同为外感发热性疾病, 但病因不同, 一热、一寒, 所导致的病种、证候、发展趋势均不同,其治法当然也不相同。一是温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感受热邪之后, 有明显的急性发热过程。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 温病并非单指某一种疾病, 而是具有上述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多种感染性疾病, 其中当然也就包括多种急性传染病, 如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黄疽型肝炎、痢疾等。还有某些急性热病, 如中暑等, 虽非感染性疾病, 但因其符合温病的特征,也属于温病的范畴。

温病学,就是专门研究温病的病因病机、发展变化规律及辨证论治的一门学科。

2 温病的特点

温病虽然包括多种疾病, 其证候类型复杂多变,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每一个病证都有其个性。但由于同属温病, 所以它们又具有共同的特点, 也就是温病的共性,概括地说有五个方面。
2.1
外感温热或湿热邪气而发病 温病是外感性疾患, 其病种虽多, 总括起来不外温热病与湿热病两大类,其病因不外温热邪气与湿热邪气。
2.2
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温病是外感温热或湿热邪气而发病, 因此它具有既不同于内伤杂病,又不同于伤寒的临床表现。简言之, 温热病主要表现为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等特点。湿热病多表现为身热不扬、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病势缠绵难愈等特点。
2.3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 温病的发生与季节密切相关, 如春季温暖多风, 气候干燥, 易发生温热病;长夏季节气温高而多雨,则易发湿热病。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不同, 因而所发生温病的病种也具有其地域特点,如江南水乡气温偏高而水域广阔, 所以每多见湿热病。

2.4 大多具有传染性 温病是外感时令之邪而为患,邪气自口鼻、皮毛侵袭人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 病者可以通过呼吸或接触而由口鼻传染他人。某些温病, 如温疫, 甚至可以造成大面积流行。但也有些温病并不传染他人。所以说, 温病大多具有传染性, 但并不是所有温病都必然传染。
2.5
发展变化有其独特的规律性 温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其最终结果, 或邪气渐退而向愈, 或邪盛正衰而导致死亡。(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