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坛“画荷巨匠四大家”:张大千、潘天寿、老可、王雪涛

 zyc58 2015-11-06

中国画坛“画荷巨匠四大家”:张大千、潘天寿、老可、王雪涛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尊奉荷花为君子之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承载了不尽的情感,为世人所敬仰。纵观中国画坛,画荷颂荷者,林立众多,但画荷高手却寥若星辰,尤其近现代。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荷花在文人墨客笔下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真实意义,而化育为精神的象征。文人画的兴起,也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荷花在中国画题材作品中的特殊意义。一度被人们所公认的画荷巨匠四大家:张大千、潘天寿、老可、王雪涛,他们的作品不仅仅给予人们的是艺术之美,而是在这个时代已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莲,乃佛国之花。相信,好的荷花题材作品,将会是人们很珍惜珍爱的精神食粮。

   分别就中国画坛“画荷巨匠四大家”的艺术概况介绍如下:

张大千

张大千

          张大千,别署张爰、大千居士,斋号“大风堂”。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绘画意境清丽雅逸。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潘天寿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他一生的奋斗,正与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他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老 可

老可

老 可,号:清公、莲道人、随翁、问石山人、知不道人、沾化砚农、榖者等,斋名“大颐堂”(曾用:大如堂)。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香华美术院院长,中国画教学工作室导师,于北京专门从事中国画专业的学术研究、课徒教学和创作交流。著有《浅谈禅宗与中国画》《老可画语录》等论著,出版有《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丛书. 老可》《老可花鸟画集》《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经典. 老可卷》《中国美术家大系. 老可卷》等画集。老可作品以好古尚典,借古开今,独标新风而享誉画坛。其山水画为密体山水。独创“钉头皴”,山川物象均以此笔法写之,语言单纯、统一,格调高雅,意禅境邃。作品积墨而就,彰显北派山水大气磅礴、雄浑苍茫之壮美。其花鸟,在与山水画的结合上作了成功的突破。构图气势恢弘,笔墨酣畅淋漓,率意灵动。其形象语境,大气而别开生面,做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澄怀味象,写心肖品,独树一帜。形成了风神清爽、古朴大气的绘画风格。在老可的山水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其笔墨语汇秉承于传统,生发于心悟。在感悟中写意,于顿悟中求真,在渐悟中生变。提按舒缓,不乖物理,独有己抒,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而别具自家迹象。既有对远古历史悲怆的追忆和思索,又有把于其相关经历、相关生活、相关命运拧在一起的一腔情结,满怀激情挖掘笔墨内在深度而直面现实生活赋予的淳朴与希冀。赏读老可的巨幅水墨山水,其大气磅礴,慑魂夺魄之势,令人视觉和心灵在震撼中感受愉悦;其苍茫浑厚之壮美,清逸雅静之禅境,则会使人对人生况味产生无限遐思。老可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山水中人。他把人与自然的交融和共鸣,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既爱高远之境界,以吐高山仰止之胸怀;也崇平远之佳境,以抒淡泊平和之心迹;更尚深远之幽邃,以泻澄怀味象之禅悟。

老可画的突出特点是,笔的意趣和墨的韵致,两相结合,再造情境;且空灵飘逸,适意天真,在平易简淡中洋洋洒洒、挥簿心情的本真。千古以来的绘画主题——都在其疏淡的笔墨之中,展示出永恒的虚妄和真切的瞬间,并最终归于“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主题。在返与清虚、空灵和简远中,画家在咫尺间的结体、意韵、造境方面,均独劈蹊经,其笔墨流畅、蕴籍,放脱,其风韵秀雅、含蓄、润秀,都说明画家意欲把笔墨形式语言推向一种理想的极至。并由此形成独家风范——以意命笔,放性而行,或气韵适当,墨趣悠扬,深得纵横之意。从老可的画中审视出他极重笔墨的怡悦性,并与心境的发现、畅簿相融,由审美的人生而至审美的笔墨,及至绘画,进而成为个性特点。从老可的作品中,读到的正是心灵的无所依傍,而透露出的真切于乐尽天真。 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

老可是当代中国卓有成就的中国画大家,于长期的学术研究和不断探索中在山水和写意花鸟绘画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斩获。这种一以贯之的把学术研究放在首位的刻苦治学精神,表现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立身于世的时代责任和文化自觉。老可的作品可贵在取意高古而又清气和畅,锐意创新而又不落时俗,挥洒自如而又郁勃灵动,观之一派生机、满境禅意。正因为老可先生坚守了一向被其视为生命的学术自尊和自信,自觉践行淡定恒远、益智养德、纯正冲和的文化诉求,不断提升和修正自身的学术定位和目标,在艺术实践中笔墨毫端的人文关怀注入真切,明心见性,人格毕现,见笔见韵,画格高正,才创造出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为世人叹仰的鲜明风格。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老可作品

王雪涛

王雪涛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曾任北京画院院长 。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 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花鸟画》,别具一格的花鸟技法被重点收录其中。

王雪涛博学多识、才思敏捷而又虚怀若谷,特别是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在广取传统画法之长的同时,也不带偏见的汲取西方绘画的理论和实践之长,在运用于中国画画理、画论的探求中总结出独到的论点。他将中国画结构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主线、辅线、破线”相辅相生的关系,并加以引伸。在一幅墨笔牡丹画稿上曾题曰:“破墨法”,并注“泼误破”。以其 多年的绘画实践,简捷地将千年以来为人所难于辩清的古人“泼墨”一派做了肯定的释解。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王雪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