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之前,越国都城是诸暨

 副館 2015-11-06

[转]绍兴之前,越国都城是诸暨

 (2010-09-22 14:1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方志、地理学

绍兴之前,越国都城是诸暨

作者:钱汉东 来源:文汇报  2010-08-08

钱汉东
   
   
 越国(又称作於越),春秋战国时代位于我国东南的诸侯国。我们所熟知的卧薪尝胆的句践是第39代越王。如今的绍兴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都城,始建于越王句践七年(前490年),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这座由越国大夫范蠡主持兴建的古城,体现了周代的建都礼制。
   
   
 今年是绍兴建城2500周年。从夏朝少康癸卯年(公元前2058年)越国开国之君无余受封会稽至句践迁都绍兴时,越国已存在了1568年。但在句践迁都绍兴之前,越国都城在何处?这引起我的兴趣和关注。有说诸暨曾是绍兴迁都前的古都,此说究竟是否站得住脚?它的遗址到底在何处?我开始收集和研究相关史料,为此我还到相传为诸暨古都遗址的埤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农民进行了座谈,听到了不少传说。我还专程拜访了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古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他认为越国古都确实在诸暨北面的埤中,他还特别强调勾践的应写为字。
   
一、文献史料记述越国古都在诸暨
   
   
 原来的越国古都,从无余立国到句践继位,千余年间,长期居于会稽山腹地之中。绍兴城始建于越王句践七年,时值句践在吴国经受三年凌辱后回国之初。句践采纳了范蠡诸臣的意见:越国要实现报仇雪耻、东山再起、称霸中原的目标,必须把都城从封闭的会稽山区迁到开阔的平原上来。故从会稽山西南部的诸暨埤中迁往绍兴。
   
   
 越国开国之君无余,是夏王少康之子,大禹苗裔。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又云: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国语》载:允常之时,疆土始大。《吴越春秋》也说:越之兴霸,自允常矣。允常为越王句践之父,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而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史记·越世家》记载: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这些文字说明越国开国之君无余是奉命来祭祀先祖大禹的,到了允常这代君主时,越国开始强大,曾与吴国交战,吴越可谓老冤家了。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浙江水》引《吴越春秋》云: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云:余始受封,人民山居,虽有鸟田之利,租贡才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祠禹墓于会稽。唐代释道世《法苑珠林》记载:诸暨县,越旧都之地也。这说明越国已在诸暨埤中建都,还有象征国家政权性质的社稷、宗庙、税赋等,管理体制已经比较完备。无余入乡随俗,与当地土著同吃同住,没有一点架子,非常亲民。
   
   
 宋人罗泌著《路史·国名记》载:封云西瓯处于埤中,削发文身以负俗,曰无余。”“……一曰於越,处埤中,号无余。据专家考证,埤中当在今诸暨北界次坞、店口至阮市一带200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由绍兴市文物管理处主编的《越国文化·於越历史年表》记载:少康,夏帝相之子,灭有穷氏,复夏国,史称少康中兴。为祀禹祠,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於越,是为越国始祖,都埤中,在今诸暨、绍兴交界处。
   
   
 越国在周初时与中原地区的中央政府周朝取得联系并有交往,主动向周朝进贡,《竹书纪年》载:周成王二十四年,於越来宾。说明越国已正式与西周王朝确立了君臣关系。而这位越国第一次派遣去朝见周成王的特命全权大使,就是从诸暨出发的。所以,历史学家陈桥驿教授说:从历史传统来说,诸暨是代表浙江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的。《逸周书·王会解》又载:珍於越纳。越国派遣使者前往洛邑向周朝敬献的不仅有珍宝,而且还有水产品、白雉(见王充《论衡》),并受到周公的接见。
   
   
 陈桥驿教授在《绍兴史话》中亦说,诸暨境内的埤中,曾经是部族酋长的驻地,并作《暨阳随笔》一首。其诗曰:於越流风远,埤中在暨阳,西子音容邈,典范照故乡。说明埤中确实是无余建立越国时期的都城所在。
   
   
 越国先后在诸暨境内的埤中、大部、句乘三地先后建立过都城,这不但有史籍可查,而且有遗迹可稽考。
   
二、实地考察证明越国古都在诸暨
   
   
 不久前,我为考察诸暨境内的越国古都遗址,在市文物部门有关人员陪同下,对诸暨北的次坞、店口、阮市一带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拜访乡里年长者,从他们世代相传的故事中,寻找埤中越国古城的遗存信息。
   
   
 冒着酷暑,我走在乡间田野。眼前池塘遍布,河网交叉,荷花争艳,柳树成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杭金衢高速公路旁边通过,连接起这里和外面的世界。
   
   
 越地文化历史悠远,是原始先民生息之地。市文物部门有关人员说,在诸暨次坞的楼家桥遗址发现了6700年前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单把钵、陶鼎、陶豆、动物堆纹陶、石器、玉玦、玉环等器物;出人意外的是这里还发现了稻谷,它告诉人们,那时已进入农耕文明的时代,先人们已能生产稻谷。楼家桥遗址北面不远处为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遗存,往东百余里有六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存,近在咫尺的南面浦江县有近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存。无余埤中建都期间,古越先民在诸暨的部族已星罗棋布,至今尚保留着十多处遗迹。诸暨尖山湾遗址发掘出距今四五千年前古越民居遗址和文物100多件。这一带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六年前我为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来阮市镇柁山坞春秋战国窑址考察过。这些窑场遗址表明当时越国经济发展的水准,反映了越人的聪明才智。这次再访,在茫茫的山野之中,又见那棵耸入云霄、很有气派的大樟树。茂密的杂草丛中竖着文物保护石碑,颇有破败之感。由于行走困难,我们只能在大樟树附近东挖西找,但不见堆积层。六年前,这里还能看到一些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碎片,我甚至还意外地挖到一只大型陶豆足,惊喜之情宛如眼前。在下山的泥地里,终于觅得一件原始青瓷的碗底,釉色青中泛黄,釉层较薄,碗内圈纹清晰,瓷化程度较高。春秋战国器物以罐、坛为主,陶片表面拍印纹饰有回纹、云纹、席纹、网纹、米格纹等。原始青瓷是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周边环境来分析,南临滔滔的浦阳江,山上的林木茂盛,交通便捷,完全符合烧制陶瓷器的条件;而且,这里多山坡地,很适合建造龙窑。阮市下檀村一带烟囱林立,窑场遍布,作坊满地,可能是当时手工业制陶和交易的中心。越国烧制出的原始青瓷的釉色和瓷质,基本上可与东汉时期上虞小仙坛瓷器媲美。越国陶瓷除了向吴国贡奉外,当地居民的需求量也很大。越国还采取积极鼓励外销的措施,那些价廉物美、便于清洗、卫生实用的创新产品——原始青瓷大量出口,受到各地普遍的欢迎,这为越国赢得巨大的利润,积累了财富,也为最终越人击败吴国,东山再起,做好了财力上的准备。
   
   
 在埤中北部与绍兴相连接的次地、店口、阮市一带,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诸暨越人举行祭祀活动所埋在地下的遗迹,即祭祀坑。在良戈舍为越王句践图谋复国雪耻藏匿精兵利器的所在地,犹如今之储藏精良兵器库房。杭坞山传为越王句践系舟之坞,杭坞江段深水处是越国水兵训练基地,最多时水兵达五万以上。
   
   
 从柁山坞往里走,可见天子山和王殿畈。天子山主峰海拔156,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埤中一览无余。白塔湖群山环抱,波光粼粼,湖面隐而不露,传为当年越王允常和句践造船练兵之处。同《越绝书·记地传》记载相符: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公元前510年,越王允常曾舟师从此出杭州湾入海,转入长江与吴军作战获胜。公元前494年,越王句践夫椒之战,300余条战船和水兵都由此出航参战。天子山的山坡周边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带榫卯结构的建筑遗物,很可能就是古越国的宫殿或先民所居之地。当地老乡告诉我山上有不少古墓,天子山尾还葬有越王之墓。
   
三、著名学者论说越国古都在诸暨
   
   
 在杭州浙江大学教工楼我拜访了古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88岁高龄的陈桥驿教授。不久前,陈教授刚刚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被誉为当代郦学领域的学术泰斗。陈教授从事学术活动60余年来,先后出版各类著作逾70种,共2000万字。在他的书房里,我们就越国古都诸暨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陈桥驿教授谈锋颇健,他说:夏王朝自大禹开创以来,经历103年时间,遭后羿、寒浞二氏40年内乱,中央政权在东南地区的势力大为减弱。夏王朝中兴之主少康在消灭内乱以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重振夏王朝在该地区的力量,于癸卯(前2058),六十有一岁,封庶子无余于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2),以祭祀大禹的名义,建立越国,以巩固夏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陈桥驿认为,诸暨是越国古都,尔后由句践迁都绍兴。无余建立越国时,距大禹治水只有一百多年,会稽山以北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左右。在第三次海侵时,如同余姚河姆渡的古村落一样都还淹没在波涛之下,是一片浅海。而诸暨浦阳江沿岸的河谷平原海拔都在10-20,均处于海平面之上。因此在4000多年以前,於越部落只能选择海平面以上地势较高的地区,作为他们生存的家园。为祭祀大禹的方便,无余选择会稽山以南的埤中作为居所。
   
   
 春秋时期,宁绍平原虽然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但卷转虫海退尚未完成,平原虽已出露,而潮汐直薄,土地斥卤,饮水和燃料等也都难以解决,长期来对部族居民是一片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陈桥驿说,於越部族活动于会稽山区(当然也包括四明山区),见诸记载的部族酋长驻地,如埤中和嶕岘大城等,都在山地内部,部族居民过的是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的迁徙农业和狩猎业生活。埤中作为春秋时越国的早期都城,故址应在今诸暨市北隅店口镇与阮市镇一带。《水经注·浙江水》有记载。特别是《四库全书》中宋《路史·国名记》记载很清楚。这就说明越都埤中为无余所创建。考古资料表明,埤中阮市柁山坞村、白浦村、下檀村,分布着手工业作坊和制陶工场,经专家鉴定属于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分布面广,堆积层厚,以烧造印纹陶罐、坛、鼎、罍等生活用器为主。也有原始青瓷碗、筒形罐、碗沿装饰越式器上常见的S形堆纹。专家认为这里窑址烧造时间长,窑址多,范围大,是越族聚居的重要活动地区。
   
   
 综上所述,诸暨为越国古都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大量资料、文化遗存、专家考证告诉我们的。诸暨,地灵人杰。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使於越从小到大,由弱转强;越女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不负使命,兴越沼吴。於越人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活跃在这片热土之上,显示出开拓进取的秉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非凡的智慧,形成了经济本位的价值取向、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10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