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友千古

 田牧 2015-11-06

尚友千古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抚琴不若听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太美好的事物,众人往往难以体会,太珍贵的东西,众人也不容易了解。因为大家看惯的都是平常的事物,品味也跟着随俗。所以,曲高和寡也理所应当。格调太高的音乐很难让众人接受,所以伯牙在子期死后便不再弹琴。原因是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再难寻觅了,既无知音那就不如绝弦。换而言之,子期不死,伯牙之音又共与何人听?吾言高山流水亦仅二人相视耳!断琴止为念矣!
  如楚辞中记载之宋玉答楚襄王问:
  襄王问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玉答曰: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虽众人皆入其中,却也是附和之音,难有共鸣了。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却也是昭然若揭!既然自己抚琴,琴音如此凄切,抚来增添寂寞,倒不如听人抚琴的好。然而,抚琴之人是有心抚呢?还是无心抚呢?听琴又是有心听呢?还是无心听呢?不管有心、无心又岂在弦呢?如果有弦琴是给有心人听的,那么无弦琴便是给无心人听的喽?谁又能真正明白琴中的意趣或旨趣呢?在我看来,世事如棋不足观,人心如琴不可弹。谁又能解人内心这张无弦琴的真音呢?
  最珍贵的宝物很难让众人喜爱和认识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人们的价值往往建立在比较上,而且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内质。没有东西可堪比拟的宝物,往往就被误认为是毫无价值一样。就像我们的心,它甚至比和氏璧更宝贵,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去认知而体会呢?因此卞和才会因宝玉不被认识而抱着玉在荆山上哭泣。所以情感之物多匪夷所思啊。
  弄绿绮之琴,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瞻云望月,无非凄呛之声;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绿绮之音无非求凰之曲,惟有情人能解。抚弄着诉爱的琴,为的是能得到像文君一般解音的女子来聆听。濡湿了画眉的彩笔,为的是得到温柔之人,来为她画眉。抬头望见浮云明月,耳中所闻已经没有当初的悲寂之音,攀柳摘花,也没有了魂梦无依的境地。人言: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知音难遇,爱人难求,爱人若要知音更是难上加难。无佳人共知音,还继续抚瑟与谁听?为人画眉,所画是情非眉,若得有情人,画眉深浅仍然顾惜,又与谁看?
  混迹尘中,高视物外,陶情杯酒,寄情篇咏,业亦昭色,藏名一时隐与此,作伴知音,尚友千古,三五知交临复,夫复何求?闻有道者寻与同谋,勿烂勿罔。在尘世中安置自己的行迹,眼光却超出世间的物累,在酒杯中得到了无比的乐趣,在诗词歌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事业上也有声有色,暂且隐匿自己的声名在这里,与知音作伴,在精神上与古人为友,几位知交好友常来常往,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精神上已经超越了物质的层面,世界好像也无比开阔自由了,不为尘世所牵缚。
  能为友者,固不在形迹,能显名者也不在一时。一时名声,徒绕人心,以形为友,却也总不知心,修来又有何用?扰神处,泱泱博学,语出竟无,词似道尽,惟恋俗世之虚华,仅剩曲高而和寡之语悬于首案,待无罔之而令传。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此即吾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