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心理学

 云想飘逸 2015-11-06

  儿童心理学汉语拼音:ertonɡ xinlixue;英语:child psychology),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中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是指从出生到进入成熟之前,通常到17~18岁这个阶段的个体。个体的生命发生于妊娠期,即从父母的精卵结合成合子的一刻开始。儿童出生以后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以出生前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为基础的。为了探讨心理现象的发生以及遗传、环境因素对毕生发展的影响,现代儿童心理学把产前期作为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

简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近代的儿童心理学发源于西方国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世纪,西方社会还没有童年期的概念,即人们还不认识儿童具有区别于成人的特殊本性。在文艺复兴以后,由于资产阶级的兴起,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也由于教育实际的要求,对儿童的看法才发生了改变。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J.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强调环境、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J.-J.卢梭则主张“成熟论”,强调发展的动力来自儿童有机体本身。他们的儿童观对其后的西方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有深远影响。19世纪进化论创始人C.R.达尔文曾对婴儿的行为作过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他通常被认为是科学研究儿童的先驱。一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W.T.普莱尔(1842~1897)。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作过观察研究,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20世纪初,美国的G.S.霍尔和A.格赛尔倡导用常模法研究儿童,与此同时,法国的A.比内编制了发展的诊断量表,以测验方式区分儿童智力的正常和不正常。他们对推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20世纪中叶,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流派纷纷出现。有些流派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了自成体系的理论(如J.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有些则是从对人的心理所持的整体理论立场出发,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主张(如行为主义的学习论和精神分析学派的性心理发展等)。20世纪下半叶以后,各种儿童心理学理论都有所发展和变革,出现了一些新思想如新行为主义、新精神分析、新皮亚杰学派,还有用信息加工来解释儿童的认知和它的发展,苏联心理学家L.S.维戈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论等。儿童心理研究蓬勃开展,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出现众说纷呈、百家争鸣的景象。

研究内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儿童心理学要研究儿童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生了哪些普遍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儿童心理学家不仅要收集发展的事实,还要进一步揭示这些事实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将如何发展。研究的更高目的是要预测有关心理行为的发生和变化,依据有关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心理水平的提高。

  概括起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5个方面:

  认知的发展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也包括想象、创造和智能等。认知发展即上述认知活动的发展。用现代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认知是指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和活动,包括从简单的感知觉到复杂的社会活动的全部心理活动。用这一观点研究认知发展,就是要揭示不同年龄儿童如何获取、储存、提取和评价利用信息的,即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信息加工能力是如何提高的。

  情绪和意志的发展 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个体产生或体验某一种情绪时,必然表现为一种意向或行动。情绪在意向行动中起了一种动机作用,并伴随着意向的全部过程难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意志是一种对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力量。情绪和意志都属于人的意向活动,情绪和意志的发展就是意向活动的发展,它和认知的发展一起都是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也即研究的主要范围。它们都属于心理过程,所以总称为心理过程的发展。

  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在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稳定的特点,即个性特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的特点,总称为个性。个性的发展有先天的基础,又是个体和环境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形成的过程,也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主要内容。

  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都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的。新生儿从出生时起就处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之下,在接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遗产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心理,由生物的人成长为社会的人。所以儿童的社会化也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个别差异 儿童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儿童的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普遍性变化,还要研究心理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从智力发展来说,绝大多数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但也有少数儿童表现出智力超常或智力低下。这种智力发展中的两个极端是怎样形成的,超常儿童或弱智儿童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如何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干预和促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等,都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从个性发展来说,绝大多数儿童能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发展是正常的;但也有少数儿童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甚至反社会行为问题,被称为“问题儿童”。即使发展正常的儿童,也会存在各种社会适应性不良的行为。对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研究,正成为儿童心理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点,以及与其他相邻学科如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儿童犯罪学交叉合作的研究领域。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部分。个体心理发展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但是,要把个体的全部发展过程明确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十分困难。阶段的划分应以心理发展的事实为依据,但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全面地说明个体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发展心理学家通常是依据自己所研究的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的事实,提出发展的指标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准,如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S.弗洛伊德提出了性心理发展阶段;E.E.艾里克逊依据情绪的发展,提出了社会心理毕生发展的阶段理论;L.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苏联心理学家A.N.列昂节夫倡导活动理论,他和I.D.列维托夫依据儿童的主导活动如游戏、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等划分发展的阶段;A.A.柳布林斯卡娅则依据教育的要求(或学制)划分阶段;等等。他们划分阶段的年龄界限有许多是共同的,但也有交叉。

  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产前期:从受孕合子的形成到出生。②婴儿和学步儿期:出生的头两年。③童年早期(又称幼儿期):2、3~6、7岁。④童年中期:6、7~11、12岁。⑤青少年期(或称青春期):11、12~17、18岁,有些学者把这个阶段又细分为两个阶段,即童年晚期(又称少年期,11、12~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17、18岁)。以上的阶段划分,年龄的界限有很大的人为性,只是代表发展的一般趋势。这是因为心理的发展带有很大的个体之内差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一个女孩可能10岁来月经,这标志着她的身体发展已进入青春期,但她可能仍然具有儿童期的情绪和个性的特点。又如,儿童之间认知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如果用标准的皮亚杰认知作业任务进行测查,同一年龄的小学儿童大部分仍处于具体运思阶段,少数可能进入形式运思阶段。总之,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每个儿童都可能以不同的年龄经历以上划分的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整个心理学一样受两股力量的推动:一是每个时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二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儿童心理学从它的哲学母体中脱胎出来就打上了17~18世纪英国、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哲学思想的印记,近代几个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派别也无不受当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他们对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如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发展的基本过程、发展中的人的本性或发展的动力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他们表面上很不相同的观点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或多或少地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因而对心理发展的本质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解释。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论、关于教育和心理发展关系的学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研究兴趣,反映了这一趋势。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推动力。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就是和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科学背景自然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受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强烈影响;现代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的进展不断刷新人们关于生理与心理、遗传与环境对发展关系的认识;对动物行为习性学的研究为观察儿童行为发展提供了新思想;计算机科学带动的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说明手段。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人类个体的发展处于生物的、心理行为的和社会的等不同水平变量的交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影响之中,因此要全面深入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仅停留在行为水平的研究上,还要利用现代神经科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探查儿童有关心理活动的脑机制。总之,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为指导,开展心理学与其邻近的社会科学(如哲学、教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和自然科学(如遗传学、脑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的合作研究已成为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参见条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