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4.0时代来临了

 汉斯理论馆 2015-11-06

知识4.0时代来临了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15年10月1日

 

 

.1.0时代

1.0时代就是一元化时代

中国古代的老子“一分为二,二分为三,三分天下”观念应该是知识1.0时代的标准样板。在老子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从一这里分裂出来的,即整个世界的知识呈现都是通过裂变产生。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彼此孤立,无法形成更为有利的理论状态。另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也是如此。

1.0时代,知识分子总是用“1”来解释世间万物。记得在小时候的小学生报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说的是四个考生进京赶考,在路上遇到了下雨,四个考生赶紧就进了附近的寺庙躲雨。寺庙中的大师傅一看知识分子来了,连忙亲自接待。期间双方不断的寒暄交流,这时有一书生问道:“师傅,我们这四位其中哪一位会中举?”大师傅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同时笑而不语。这时又一位书生问道:“师傅,我们这四位会不会一起中举?”大师傅又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同时伴随着笑而不语面庞。这时第三位书生问道:“师傅,我们这四位当中那二位不会中举?”大师傅又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脸上同时荡漾着微笑。此时第四位书生发问道:“师傅,我们四位当中那一位会名落孙山”。大师傅还是将食指做一的姿态竖起,脸上依旧荡漾着微笑。此时外面的雨停了,四位考生向大师傅告别。待到考生走后,边上一直在帮忙沏茶的小和尚问大方丈道:“师傅师傅,他们四个人问了你四个不同的问题,你怎么能够都用一来回答他们?”大方丈此时告诉小和尚说道:“三个人不中举,一个人中举是一;二个人中举,二个人不中举也是一;三个人一起中举,一个人不中举也是一;四个人一起中举也是一;四个人一起不中举也是一。你说对不对?”显然,在这里,“一”如同万金油一般变成万能的解释。大师傅将“一”变成能够阐述任何事物的原则。事实上这是标准的诡辩术,但很多人却当做了神奇。

 

.2.0时代

2.0时代就是二元化时代

作为拉丁语系能够在中古代到现在取得最大的成功就是逻辑性。其原理就是将不同的知识通过逻辑进行串联,形成两点一线的二维化,这是人类历史1.0时代的知识量远远无法比较的时代,这个时代为人类知识的大跃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即使至今,知识体系的二元化还是整个社会的主流知识。

所以,2.0时代的知识能够超越1.0时代的知识,其伟大之处就在于让知识通过由此及彼的逻辑关系,使得知识从此有了相互对应的关系。在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成果就是将人类以前所有积累和创造的知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但是请注意,知识的进化步伐并未停止。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又兴起了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核心在于研究人类的人性、灵魂以及情感,而其中尤为复杂的是情感之中的不确定因素。当然还有就是“什么是美”这一旷世难题。

在这一方面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帕拉图时代。希腊人在解决了数学和天文学上的问题后,便转向更微妙、难度更大的知识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灵魂。 

柏拉图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等问题,要比对“为什么会下雨?星球怎样运动?”等问题感兴趣得多。若说亚里士多德享有最高自然哲学家的地位,则柏拉图就是最高道德哲学家了。罗马时代的希腊思想家对道德哲学越来越感兴趣,而对自然哲学越来越疏远。普罗提诺于公元250年所提出的极为奥秘的“新柏拉图主义”,可算是古代哲学最后的一次发展。 

【001】摘自《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0时代

3.0时代就是三元化时代

中世纪,数学家笛卡尔发明了立体坐标,人类由此有二维进入了三维,这也说明人类人类的知识世界可以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二元化的理论体系分为三个独立的体系。而伴随着文艺复兴产生的“人文”概念,特别强调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明的关注。人文的意义就是体现人性的文明境界,是对人类的人性在文明境界上反观、自省、自审以及探索和关切,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外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性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

人文的宗旨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寻,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人文重视思想和理性的价值,关注人类的发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生存的资格和潜能。

而上述这些都是人文科学形成独立科学体系的肇始,所以,要将心理科学、情感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剥离出来,并且在自然科学中将生命科学也剥离出来,使得人文科学的核心科学是建立在心理科学、情感科学以及生命科学这三大科学基础之上,形成事实上的三元化知识。

显然,在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作为三元化的象征,将迸发出强大的知识。而其中人文科学则又以不断地探索人性的深邃内核为使命。

 

.4.0时代

4.0时代就是四元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三个分属不同学术根源的理论体系进行互动互联。而在这其中起到互动互联的知识体系则是人类知识的第四元,这就是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的先人发明了两种弈棋的游戏,一种是围棋,它的要求就是通过博弈,赢得半目也是赢。另外一种则是五子棋。五子棋的要求则是在己方的五个棋子要连成一线则算赢。强调的是通。其方式则是立体化的通,即通过迂回曲折进行沟通。如果说围棋是1.0时代的知识象征,那么作为4.0时代的象征则是五子棋的指导思想。即互联互通。知识唯有互联互通才能形成强大的信息量,从而解决更为重大和复杂的问题。

那么4.0时代人类知识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这主要表现为万维性、耗散性以及互联性三大特征。

 

何为万维性知识?

如果说传统的维度是一维、二维以及三维这样的概念的话,那么万维指的是超越四维、五维以及六维等高维状态,有着超越常规数量的维度。在这里,万维指的是知识的的字本位到递归性有着无限之多。而在西方的逻辑关系中,万维的数量体现则如同无限的内涵和无限的外延之间结成的信息纽带。以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这样的书法。当然,对于达芬奇而言只有一个蒙娜丽莎。但正是由于有着众多的围观者从各自的角度来审视和阐述蒙娜丽莎,从而使得蒙娜丽莎的各种信息数据更为齐全和充实,这也是当下流行的大数据概念。

 

何为耗散性知识?

即两个以上独立的系统不断在散发各自的信息同时,还在与其他的信息系统发生沟通和交流。即作为系统本身在散发信息的同时也在吸收外界的信息,从而由内而外的在不断地做新陈代谢的更新换代。作为系统而言不断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知识的体系之中。简单地说,就是作为知识在不断的扬弃陈旧的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外界的各种新鲜知识,不断地在做自我进化。吐故纳新,从而焕然一下。使得知识不断的在更新,为知识而知识,使得知识具有更为强大的与时俱进能力。所以,耗散性知识指的是4.0时代的知识具有吐故纳新的自我进化能力。

 

何为互联性知识?

互联指的是互相联系,即不同科学体系的的知识彼此之间由于跨界,彼此之间产生了全新逻辑的要求。这样的跨界在数学中有称之为拓扑。而拓扑的原理则为“远即近,近即远。内即外,外即内。”在这样的互为内外,互为远近,互为因故的原则下。不同科学体系的知识不断地进行跨界组合、集合、甚至集成,形成更为强大的知识模块。这些知识模块的数量与质量无论表象和内涵,都呈现出高智性的趋势。而且,正是互联这样的联系效应,又使得高智性的知识在被接受的程度上以更为渗透、更为互动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的共享,从而能够以即时性、碎片性以及云数据的方式完成高智性知识的传播。

 

结语:

知识4.0时代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简而言之就是超级智慧时代,这一时代也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是人类智慧得到极大程度释放的时代,更是人类知识创造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时代但即使知识无穷无尽的产生,知识世界的边际仍然无边无垠。这恰如庄子在其《逍遥游》《北山录》中所著:“汤问革曰:‘上下四方有极乎?’革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上下四方有极乎?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