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独立记者,教你养小孩

 yagi1 2015-11-07

她调查逾两百名师生发现:聪明不是天生

访过最多资优生的记者 教你养小孩

美国独立记者瑞普立,走访全球四大洲、近百所学校, 采访「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前段班学生,找出聪明小孩的配方, 她发现聪明可以养成,只要多阅读与聊天,就会变资优生。 

瑞普立 现职:独立记者、新美国基金会会士

哪个父母不想教出聪明小孩?但,「聪明」,是可以教的吗?

曾以教育议题为《时代》(Time)杂志拿下两座「国家杂志奖」、同时身为母亲的记者瑞普立(Amanda Ripley)写了《教出最聪明的孩子》(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got that way),在二、一一年间亲自深入芬兰、南韩和波兰三个「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前段班国家,并对照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其余五国,调查采访超过两百名老师、学生,找到教出聪明小孩的答案。此书从去年八月出版,至今仍是亚马逊书店(Amazon)国际教育类排行榜冠军。

瑞普立在接受《商业周刊》独家越洋专访时说:「聪明(smartness),绝对可以教;有严谨的教育,便教得出聪明的小孩。」

台湾自二○○二年推动多元入学、正式废除联考制度,十二年来教育体系逐渐松绑,但瑞普立的结论,无疑是台湾教育在松绑过程中的一记警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下为专访纪要。

《商业周刊》问(以下简称「问」):看过这么多聪明小孩,妳对聪明的定义是?

瑞普立答(以下简称「答」):三十年前的「聪明」,指累积并管理教科书和信息来源的知识,但现在知识因为太容易取得,开始贬值,且环境变化速度太快,教科书知识无法面对现代环境。

我很喜欢我采访过的一个学生的说法:「聪明是师法他人(learning from others),」聪明是学习的成果。

在现代的经济环境,学习意味着以知识和技巧为基础,同时持续吸收新信息,然后连结新旧信息,重新解读、沟通且产生观点。这是随环境调整、适应改变的能力,这是现代的「聪明」,就是适应、弹性。

聪明是可以教的
拚命解题,不如换角度思考

问:这样的聪明可以教吗?

答:我相信可以。我们如果越知道怎么学习,越能从经验里思考、掌握面对未来的知识。
聪明究竟是天生还是后天,每个文化和时代看法不同。认为并证明聪明是天生的,暗示基因、遗传,更胜过老师、教育体系,其实这样比较方便,不是吗?

以美国为例,因为有种族主义,导致有人以此来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聪明在美国变成基因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复杂交错。然而随着时代改变,知识的定义改变,聪明会越不被认为是天生的。

问:聪明可以教,在看过八个国家的教育和超过两百个聪明小孩,怎样的教育能教出符合现在定义的聪明小孩?

答:可以驱使学生做自我思考,让学生认真看待学习的教育,我称为「严谨教育」(rigorous education),这才会教出聪明小孩。严谨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容易、也不太难,但会诱使学生一步步去吸收消化知识,建立世界观,最终发展出专长(mastery skills),同时懂得如何使用专长持续、快速往前回应世界的变化和需求。

从学校的角度,赋予学生的任务,必须具备挑战性且与自己产生关联(relevance),让学生在挑战和挫折中间找到甜蜜点(sweet spot);可是又要依照个体有所不同,才会刺激学生思考。

很多国家的父母和老师认为,让学生读更多书、解更多的题目,功课多又难就是严谨,结果只是重复知识,做完好像跟这个世界、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是吗?反而不如只给学生三、五个问题,然后让他们换角度思考,被迫找其余的信息并运用。因此这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质量的问题;懂得控制难易度、运用知识转化成让学生思考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

聪明来自父母陪伴
每天交谈,一起读书看报

问:严谨的教育除了老师,父母可以怎么做?

答:多数父母都想为孩子做些什么,可是不得其门而入。以我最熟悉的美国来说,公、私立学校要求父母到学校办拍卖啦、卖饼干,这些活动都与学生学习无关:有的父母发觉活动无助于孩子学习,转而买高科技产品给小孩,还是没有帮助。再看南韩的父母,通常在家会教小孩阅读和数学,还是对学习未必有帮助。

问:那到底父母要做什么才能刺激孩子思考?

答:有件事情父母做了绝对有助于小孩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还免费!那就是父母引导孩子讲话。不管说什么,父母传达出去的远比自己以为的要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只是单方面发言。

好比父母跟五、六岁孩子读故事书,当故事念到一个段落,可以暂停下来问孩子:你觉得接下来会怎么样?一开始,孩子会要你继续说故事,因为他们习惯被动式阅读,但如果你坚持下去,每到一个阶段停下来问问:你觉得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哭呢?你认为这个女孩在怕什么?终究他们会开始想,并发觉自己在故事里面有角色,便会习惯参与。

孩子长大了,不要停止跟他们交谈。你可以问他们:今天怎么样啦?也可以说说自己今天过得怎样,聊聊国际大事、兴趣、嗜好,电影、书、音乐,对话可以随机应变,但是都会非常有价值。

其次是父母自己喜欢阅读。我们做过十三国的调查,在控制各项变因后,父母有阅读习惯的,孩子表现比父母没有阅读习惯的,在PISA中成绩要好一五%。

问:但如果父母真的不爱读书,那该怎么办?

答:退而求其次,他们总有其他嗜好吧,好比拼字游戏、运动,阅读与兴趣相关的读物也可以,诸如报纸运动版。至少让孩子看到父母真心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得先把阅读当成一回事或者吸收知识的管道,然后你的小孩才会当一回事。他们要看到才会相信,你的行为胜过一百万次你口头告诉他阅读很重要,他看到你读书,感觉到你的乐趣,他们也会开始仿效。

适当赞美是催化剂
过犹不及,诚实是第一守则

问:除了阅读和聊天之外,还有吗?

答:务实的赞美小孩。
赞美是一把双面刃,因为赞美会鼓励,也会放纵。赞美必须聚焦于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directed to their efforts),并且要诚实。你不能让孩子认为他们是天才,然后终究发现父母的赞美不真实;现代父母过于在意孩子开不开心,结果反而把小孩想得太脆弱。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因为平均标准低,所以有好成绩,然后父母过度赞美,他们以为自己很强,但是上了大学,对于数学、阅读要求更高,约有一半高中生进到大学后,成绩不如预期,被迫要重修,以弥补上高中和大学的差距;当发现自己原来不如想象中聪明,甚至可能辍学。

问:看过这么多聪明小孩,会影响妳怎么教育小孩吗?

答:两个影响。
一是生活排序改变。我比以前更知道要为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诸如周末小孩的学校有拍卖活动,我不去也不会有罪恶感,可是以前会。

但如果老师希望我到课堂上跟孩子上写作课,或与其他父母分享,任何时候我都会答应,而且我愿意花上好几倍的时间准备。

二是认真培养孩子的人格能力(character skills,如乐观、同情心、坚持、良心、自我节制。我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要自己先学习,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具备这些特质,我要自己先开始,并且跟女儿谈。好比女儿最近在学写名字,一直写不好,抱怨很多,我就跟她说,去感觉当下的感觉,妳想做某些事情但是不如预期,这就是学习,非常好!

过去我可能会尝试用其他方法帮她解决遇到的状况,但现在我会让她先待在当下,体会那个感受,而不是逃开。

选好学校,上课风气比高档设备重要

学校教育是严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瑞普立看过美国四大洲近百所学校,针对父母为孩子挑选学校,提出五项建议:

一、观察学生上课情况,而不是看教室公布栏,也不要太注意老师。注意学生有没有专心上课,或者会被观课的你吸引?教室的气氛是热络、参与的,还是低头猛抄、死气沉沉的?

二、跟学生聊天。瑞普立会问学生: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你在班上是否获益良多?同学表现是否符合老师期待?课堂活动有没有浪费时间?如果有不明白的事情,你怎么办?在课堂严谨的学校,学生一定有答案。

三、听其他家长的意见,直接询问学校的弱点,并仔细聆听。

四、避免挑选华而不实的学校。根据「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创设者史来赫(Andreas Schleicher)的说法,多数表现杰出的教育体制内,重点摆在教学方法,所以教室里没有科技产品。优秀的学校和设备没有关系。

五、向校长提问:如何遴选教师?如何提升教师能力?如何评鉴教学成效?如何确保教学严谨,藉由不断提高标准,挑战学生的能力?

小档案_瑞普立

学历:康乃尔大学人文学学士
经历:《时代》杂志记者
现职:独立记者、新美国基金会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