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的作者John Bramblitt是一位艺术家,但他很特别,他是一名盲人艺术家。 从11岁时John Bramblitt就患有癫痫症,这时起他已经开始渐渐丧失视力,30岁的那年,他完全失明了。 失明后的Bramblitt万分沮丧,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但当陷入绝望的时候,他决定试着让自己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起来,而且他真的这么做了,他学会了用画笔和颜料画出“多彩”的作品。 John Bramblitt可以用手指“看”他自己的画作,用触觉区分不同颜色的颜料,“举个例子,黑色的颜料就像是油一样非常的稀,而钛白就像是牙膏”Bramblitt说。但他的每一管颜色上都有盲文,他也会像正常的画家一样把他们整齐的摆放好。 现在,John Bramblitt有300多幅画,2本画册。他会在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做演讲,作品被20多个国家的艺术爱好者收藏。他的画作还出现在国际印刷,电视和电台。
John Bramblitt作品 为什么突然写起了盲人画家?首先MedSci小编觉得John Bramblitt的作品确实很棒,他的经历也非常感人、励志;但更加重要的是,今天(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盲人节,也被称为白手杖节。 设立这一节日的主旨是为了增加社会对于盲人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但MedSci小编在撰文的时候却发现,即使视力不便,仍有许盲人在努力生活;即使看不到这精彩的世界,也能活得很精彩。他们可能不只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关爱的对象,更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今年国庆期间,第17届肖邦国际音乐大赛在波兰华沙举行,这一大赛被誉为钢琴届的“奥斯卡”。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决赛现场出现了一位盲人选手,来自中国重庆的罗新。 据报道,肖邦国际音乐大赛是世界上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那个舞台是所有学钢琴人的终极梦想。在之前,闯入肖邦国际音乐大赛决赛并获得大奖的中国人如今都是国内鼎鼎大名的钢琴演奏家,有李名强、傅聪、李云迪、陈萨等。 罗新患有先天性眼底黄斑变异,双目失明,学习钢琴的路自然是异常艰苦。无法看到曲谱、无法观察老师手部的动作等,这些不便意味着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复练习,一天练琴6-8个小时已是家常便饭。 2010年,罗新自学波兰语,考上了比得哥什音乐学院,并在今年走上了肖邦国际音乐大赛的舞台。 Joe Robinson是一位74岁的失明老人,他在英国达勒姆郡的克鲁克乡村里可以算是一个名人。他的花园拥有大约24盆惊艳、五彩缤纷的海棠花,是邻居和游客争相称赞的“景点”。 20年前,由于疾病的原因,JoeRobinson的眼睛完全失去了视力。但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理装饰自己的小花园。他说:“当我完全失明以后,从没有想过停止,尽管我不能看到我做的事,但我可以依靠触觉和嗅觉。” Joe Robinson在失明后仍坚持悉心照料自己的花花草草,他的故事通过网络传播开来,感染激励了许多网友。“起初我确实担心过我可能不能再好好种东西了,不过人们从各地过来欣赏花园,最近还有一对来自新西兰的夫妇拜访我们。”Joe Robinson说。 一般人可能无法用手分辨不同的颜料,无法光靠听觉练习钢琴,也无法靠嗅觉打造五彩缤纷的花园。但我相信我们肯定可以找到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一直死磕下去,就像绘画之于Bramblitt,钢琴之于罗新,花花草草之于Robinson。 没错,就是坚持、死磕,你的生活可能也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精彩。 盲人音乐家陈君恩老师在他历时8年完成的新书《将苦难转化成祝福》中提到,“失明后,我才读懂了海伦凯勒。黑暗, 对于她和对于我一样, 都是一种缺憾, 一种折磨, 一种苦难。然而,她说:‘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 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阳光。 免费获得《将苦难转化成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