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球友,你会不会经常质疑自己没有进步?

 爱卿如梦 2015-11-07

点击蓝字“羽毛球”关注,仅限羽球爱好者

1个有100万球友粉丝的羽毛球精神家园


今天,我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今天,我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成年人学球总是会疑惑最近练习都没有进步,是不是能力到头了没法提高了?

或者训练一段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浅尝辄止了。


而小孩子练球很少会一个星期质疑一次自己进步了多少,闷头一练就是好几年,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


为什么成年人的坚持比小孩少,为什么成年人总是想速成、立竿见影?


而不想结果的小孩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成人想要的效果?


今天,我终于在一篇微信中找到了答案。


今天到达单位比较早,就坐在单位楼下的椅子上翻看手机,看到了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里面有一段这样写到: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勤奋和努力的理解,几乎清一色的来自于学校,更精确的说,在前二十多年的生活中,我们眼中最努力的人,就是那些最能拼命看书和做题的人。


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极其片面而幼稚的,因为看书和做题本身,都是为了一个极其鲜明的目的而存在的,就是通过考试。


这种勤奋的付出极其纯粹,更多的复习时间,更高的复习强度,一般而言,都可以直接的提高考试的分数,它们之间的联系鲜明而直接,每个人都看的懂的。


但生活的美妙之处却在于,很多事情在我们没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没法理解的。


这就好比学英语,十几年漫长的岁月里我都在幻想,要通过多么复杂的流程,多么精密的设计,多么全面的涉及和多么不可思议的努力,终于有那么一天,或许我就能因为前期的那些无懈可击的学习,说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像说中文一样,可以边说边想,而不是说每一句话之前设计它的句式时态词汇然后在心里复述几遍再看上去流利的背诵出来。


谁不是这么设想的呢?


可惜,它不仅从来没有实现,并且让我看不到有任何实现的趋势,对于每一个设立目标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感受。


但是在去了美国两年左右的时间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可以已经毫无障碍的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这并非我采用了什么新的学习方法,而是因为去了印第安纳之后身边中国人很少,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被迫用英语去交流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每天进步了多少,也没有阶段性的检验学习效果,只是不停的去听和说,因为没有选择嘛。


直到两年多后的忽然有一天我才意识到,咦,自己好像真的已经可以了。


但是我确实无法总结出来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只是那两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很不情愿地用英语去生活嘛。


一个人能获得的最可贵的能力,都和掌握一门语言一样,你所付出的努力不是能够获得即时回馈的,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收获,直到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忽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连你自己都不清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比如锻炼身体,读书写作,或者是做生意。


当你经历了足够的量变终于引起质变时拥有的技能,大部分人是终身难以企及的,不是因为他们太笨,恰恰相反,因为他们都太聪明了。


触发人类行动的最基本原理被称为反射,我们是需要即时回馈的物种。


所以绝大多数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度是线性的,但更多情况下,事物却是以漫长的潜伏震荡后爆发突破的形式发展的。


我现在时常觉得,人在少年时期更容易掌握语言,乐器,美术这些成年后很难学的技艺,并非那小时候就是天资聪颖,而是小孩子很少会一个星期质疑一次自己收获了多少,都是闷头一练就是好几年,直到学会了才知道哦自己已经会了。


只有聪明的成年人,才相信1本书读懂易经,10句话揭秘马云的成功之道,30天成为吉他高手的故事。


简而言之,现实生活中,付出和结果之间往往没有那么立竿见影。


在离开学校之后,当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不再像做题和考试之间联系的那么紧密的时候,很多人的付出都是浅尝辄止的。


而最可贵的努力,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那些无法立即获得回报的事情,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热情,最终的结果也许不足以让你独孤求败,但足以出类拔萃.人这一生中是否有一个节点,过了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学习羽毛球又何尝不是如此。

把羽毛球的动作细分下来,比如把挑球分为正手挑球、反手挑球、主动挑球、被动挑球、远网挑球、近网挑球、接放网挑球和接杀挑球,最多能有100余个,而不论是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不论你练习1年,2年,还是20几年,都在重复练习这些动作,那么当你学会一个动作和打好一个动作的之间需要多久时间呢?


当你的学习方法正确,一个动作的学成时间,按熊熊教练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一节课教会你一个动作(一节课为1小时),前提是你的协调性不是太差。


也就是说,你在100个小时内就可以学会羽毛球的所有手上技术和步法。


按专业运动员进入专业队的通常训练年限为5年,每年除周末,节假日,生病外,每位运动员大概有250天在训练,按一天训练6小时计算,每位专业运动员五年内要训练7500小时。


7500小时减去100小时,还剩7400小时,也就是说运动员在用100小时学会所有技术和步法后,还需要用7400小时来训练每个技术和每个步法的熟练性和稳定性。


也就是说你在会了一个动作以后,在比赛的时候的这个动作也不一定能像你训练时打出的球的质量,因为对手不会像教练一样,将球喂到你的手上,让你很舒服,很主动的去接球。


所以,当你在训练时把杀球杀的又尖又重的时候,并不代表你在比赛的时候能打出同样的效果,因为在比赛的时候,你在击球前的步法移动是否到位,手上引拍是否标准,击球点是否找到最佳,对方的球速是快还是慢,你的能力是否支撑你在快速的移动中手上动作不会变形,你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否支撑你本来打算打劈吊的突然又转换为滑板吊球等等,都决定着你的出球效果。


所以,为什么要求学员在训练时要移动起来击球,也就是为了更具有实战性。


所以希望学员们、球友们就像一休哥里面最经典的台词所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


希望球友们在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以后,不要老是心急火燎的想飞速进步,其实,你不需要去想,只要去做,该来的自然会来。


最后,祝愿大家在正确的羽毛球学习道路上不知不觉的越走越远:)


— THE END —


本文作者: 熊熊教练

熊熊教练个人微信:xiongxiongyumaoqiu

球友们有技术问题,可加微信咨询教练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