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从国:中国房地产拥有超越死亡的生命力

 昵称19643443 2015-11-08

中国房地产经济的严冬休眠可能蕴含着超经济的春天勃发

——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无论用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进行分析,中国房地产应该死上百回了,然而谁也料想不到中国的房地产业竟如服用了不死的仙丹,仍能在6亿平米空置严重供过于求、鬼城林立、价值昂立、有价无市的怪异中呼吸着,活跃着,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经济一朵神奇得超乎想象的奇葩。

从经济政策走向上看,曾经支撑房地产发疯的土地政策指向,不但不会改变而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还会加强。故今天房地产的冬天并不意味着衰败,而是在储蓄生机,迎接它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故今天的房地产商要谋划的是如何改变自己适应新的地产暴利策略,而不是延着旧的思维模式复制扩张。这一点如果做不到,仍然是老瓶装新酒,一定会被行业的新特点淘汰。

用经济学去解释现实经济,是中国经济学家普遍犯的错误,因为决定中国经济命脉的不是经济规律,而是超经济强制,也即是超越经济规律的规律。正如导致青年人看不清世道总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跌跤摔跟斗一样,所犯的错误是他们总是用潜意识里的,或者说读洋文学来的公平尺度,去丈量不公平的世道。

对中国房地产业,本人从来不认为会走向衰败。我曾经在凤凰博报里写过几篇文章,主旨内容是从经济规律的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因供远过于求财务核算上已经寿终正寝,然而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房地产永远是春天。观点最集中的一篇文章是“中国房地产业不是经济而是政治”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542109.html,这篇文章发表时间距今天刚好是半年。另外几篇是“住房刚需与鬼城林立意味着什么?”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203331.html、“救市房地产最后的遮羞布”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139836.html、“财政能戒掉吃泥巴的毒瘾吗?”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139836.html等等,说的都是支配中国房地产业的规律不是财务规则而是别的要求。

中国房地产不仅会垂而不死而且还会起死回生的现象,是由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治理方式还处在时代,尽管向法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了,但上下五千年维系社会存在的权治在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仍然是决定性的,这是权治社会的客观合理性所在。更何况哲学里有这么一说“存在即合理”。每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基于民族外在的人文发展趋势,而是民性种性的要求。我们民族的社会想要统一,必须具备高度的集权,否则就是分裂一盘散沙,民族解体。高度集权是有自身缺陷的,但没有高度集权这个民族就会被同化分化。看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文化绵延时间最长的大国问题,一定要从人种、根性上面去看,才能看得出有价值的东西。设想一下,国家不稳定、军阀混战、流氓横行、地痞霸道、罪恶普遍、民族统治等等完全可以预想的民族灾难,没有哪一天比基于集权的国家统一安定好,没有谁想出现国家不安定的情况。今天的世界不安宁,相对来讲我们国家的情况是非常好的,起码没有战争,没有难民。当然,社会生活中很多现象是令人发指、令人深恶痛绝的。对权治社会,理性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多于埋怨。需要社会正能量推动的,是早日涅槃进入法治社会。但需要在民族统一稳定中进入法治社会。

中国房地产不会衰败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房地产是权治社会最有效的财政源泉。社会发展角度看,权治社会最大的优点是保持社会稳定,最大的弱点是生产力没有创造性。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的基本源泉是自由竞争的创造性活力,政府通过打造维护公平规则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发挥创造力,税基扩展税源扩大税收增加成为财政的基本源泉。而在权治社会,财政的源泉主要来自资源即期配置的效益,或者说资源分配的即期效益。社会生活是连续的,政府财政一天都不能断。而在可供使用的资源当中,土地是最可靠的、最方便的、最直接的能提供财政收入的资源。矿山采一点会少一点,土地把住所有权就把住了永远。中国的土地政策无论怎么翻来覆去,一定不会逾越所有权归政权这一红线,一定不会跨过公有制的底线,一定不会产生个人拥有一寸土地所有权的妄想。其他次级的权利什么承包、流转、确权等等无论怎么变化,孙悟空七十二变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所有权是如来佛的掌,孙大圣再倒腾也逃不出如来的掌心。跟着土地政权所有,具化为土地政府所有走,房地产业就不会走错路。

更进一步作一个结论,权治社会发展时期,土地是政权的命根子。我可以用自己的学术荣誉对此结论负责。

故房地产老板们只会算经济账,脑袋瓜是不够用的。要算超经济的账,才有可能适应今后新的房地产形势及其变化。房地产老板要把跑手续交给经理,要天天学政策,看文件,观世态,并在其中找到新的地产经济增长点。

而对于想真正看清中国经济生活现象的各行各业业者而言,如果眼睛只跟着媒体上的文章的表面意义跑,跟着数据变化跑,跟着政策表面的口号跑,那么可以断定持这种思想态度的人只能做小生意,成不了大事业。设问一句,新的土地纲领中既有土地所有制政策只会坚强不会发软,包括二胎政策也在向房地产业示好,你看得出来吗?

今天我们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讲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讲要由权治社会进入法治社会,讲要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讲要由落后社会进入文明社会,都是非常正确的,都是这个民族非常需要的,但都需要努力,都需要时间,这些其他国家奋斗了几百年才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说来就来。社会的发展,是先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如果存在没有了,拿发展来做什么呢?因此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炎黄社会的今天如何延续下去,持续下去。这是改革也好、创新也好、调整也好、发展也好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理解现实社会的必须要考虑到的思想前提。

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要求来看待国家民族问题,看等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只有这样的用超经济的眼光看出来的结论,才能指导现实的经济生活。

看中国问题,要把存在的合理性看得比逻辑的合理性更重,权重更大,才解得开问题的所在所依所向,进而指导自身的所为。


文/李从国(经济学、心灵学两栖独立学者)

想看李从国博士其他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