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渣也可妙用 倒掉不如这样用

 昵称179287 2015-11-08

  现在很多人都有服用中药调理身体以及治病的习惯,主要是觉得中药治病的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但是我们每次煎完中药后,药渣是怎么处理的呢?是不是就直接倒掉的呢?药渣有什么用?如何煎中药以及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大多人人在煎好中药之后都会把药渣给倒了,其实这是非常浪费的行为,而且药渣也是能够变废为宝的,一起来了解下。

  每次煎完药,看着那一大锅的药渣被倒掉就觉得好浪费,煎药就像熬汤一样,把药渣倒掉就相当于把汤喝了,肉扔掉。尤其是当药渣里面有很多补益的大枣、何首乌,我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药渣是可以用来外敷的。

  中药汤剂药渣的使用

中药汤剂药渣的使用

  长期以来,治疗体表疾患之汤剂只服用药液,而多数药渣被废弃,诚属可惜。用药熥烫之法,虽古已有之,历代医家亦多有运用,但是专门论述此法者不多。本文旨在阐明,在运用汤剂治病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药渣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药渣的功效

  你知道吗,中药渣在特定的情况下,比药液更加具有治疗作用。

  人们治病只能饮服药液,不能吞食药渣,然而人们可以利用药渣,令其发挥治疗作用。要使药渣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其作用于病变部位才好。然而药物能否到达病变部位,怎样到达(所谓用药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到达的速度和程度如何?这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药物能迅速地到达疾病的部位,而且药液浓度又较大,即所谓生物利用度较高,则治疗效果就越好。汤剂之所以较其他剂型(如片、丸、散等疗效快,效果好,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根据实验得知,药渣比药液的含药浓度高。因此,可通过皮肤外用药渣增强局部用药浓度和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并能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消肿。所以,内服汤剂及外敷药渣同时使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药渣的使用方法

  将拟煎之原药装于大小合适的纱布袋中,连煎两次,取药液内服(亦可煎后将药渣盛于沙布袋)。根据病变性质、范围大小可分别采取药渣外敷或擦拭。一般病变范围较小的如流行性腮腺炎、结合膜炎等可采用外敷。病变范围较大如皮肤病可趁热反复擦拭。皆为每日三次,每次20-30分钟。用后之渣袋置于药锅中,待下次用时加水少许,煮沸即可。每剂渣袋可连续使用两天后更换。

  有些疾病其实外敷比内服效果更好,像是栓剂、贴剂就是因为外用的效果更好,中药煎煮只是用水把中药里面的成分提取了出来,但是很多成分是不溶于水的,而且药渣的药物浓度要高得多,所以如果是人体比较表浅的疾病,诸如皮肤、黏膜疾患之感染、肿胀、硬节;血管疾病之血栓性静脉炎、闭塞性脉管炎;四肢关节的肿胀、外伤;眼病的结膜炎等等,皆可内服药液、外敷药渣。

  中药药渣泡脚足疗方法

  煎完中药后剩下来的药渣,很多人就直接给丢掉了,但是其实药渣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药性存在的,依然能“废物利用”。

  以糖尿病患者常服的中药来说,患者就可以将自己的中药残渣用来泡脚。因中药方都是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对症下药的,故利用这些药渣残存的药性泡脚,可以起到“原汤化原食”的妙用。

  同时,用温水浸泡中药渣来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还可以舒活经络、温暖全身、促进睡眠。对于糖尿病患者,用自己服用的中药渣泡脚,还可缓解糖尿病引起的皮肤干裂、血液循环不畅、脚痛脚麻等并发症。

 药渣泡脚方法很简单,每天晚上睡前泡一次,每次泡20分钟即可。把中药残渣用温水加热后,撇出药渣即可泡脚。水温一般在40℃左右(糖尿病人尽量使用低于40℃的温水,因其末梢神经迟钝,对水温不敏感,需要家人帮助控制水温,以免烫伤)。

药渣泡脚方法很简单,每天晚上睡前泡一次,每次泡20分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中药渣足浴法。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热水泡脚,以免因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迅速升高;孕妇若长时间用热水泡脚有流产的风险;一些老年人长时间泡脚,血管一味扩张,也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可用40℃左右温水泡脚10分钟,血管稍扩张后,再用30℃左右低温水泡10分钟,促进血管收缩,人为地保血管的柔韧性。

  如何正确的煎中药以及喝中药

  如今不少人会选择中药来做一些身体上的调养,中药在某些方面确实比西药更加能起到作用,但是中药作为一种药材,使用正确了能使人身体康复,使用不正确却会带来意外的坏处。其实,煎中药、喝中药都有很多讲究,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煎药和忌口的问题。

  中医博大精深,煎药就有很多学问,煎药器具的选择、用水量的多少、煎药的顺序,这些都是有讲究的,喝药、忌口也有很多需要注意。

  关于煎药的讲究

  煎药方法

  煎药器具:砂锅最好,搪瓷类次之,忌用铜、铁、铝等金属类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用水:自来水即可,有条件者用泉水更好,加水量以浸过药面为度。煎药之前,先用冷水将饮片浸泡半小时,以使有效成分容易析出。

  煎药时间:煎药时间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而定。一般药物在煎煮时,先用武火煮开,然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如地黄、首乌、杜仲等,可以煎30~35分钟。但解表、清热,或芳香类药物,如桂枝、荆芥、防风、薄荷、藿香等,煎煮10~15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同时,煎药时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有效成分过多蒸发损失。

  特殊药物的煎煮

  先煎: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龟板、鳖甲、石决明、磁石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宜先煎20~30分钟。

  后下: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要后下,一般在其他药物快煎好前5分钟入锅,以防有效成分挥发。

  包煎:有些药物煎煮后容易使药汁混浊,或对消化道、咽喉有刺激,要用布将药包好入煎,如赤石脂、车前子、旋覆花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物,为最大程度保存其有效成分,需要另煎,如人参、冬虫夏草等。

  烊化:一些胶质类、黏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不能与其它药入煎,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用热药汤将其化开,以免同煎时因粘锅而将药煮焦。

  冲服:散剂、丹剂、小丸剂、自然药汁,或芳香、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如牛黄、羚羊角粉、三七粉、沉香末、紫雪丹、六神丸等。

服药方法

  服药次数

  一般情况下,都是煎好后温服,1剂药一般早晚各煎1次,或将1剂药煎好1次后,将药液倒于碗中,再加水煎第2次,然后合并二次药液,分2次服。此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有些药物可以2天1剂,也有的可以煎好后代茶喝,如各种药物凉茶、六一散等等。

  服药时间

  补药或治下焦(横膈以下)病的药物,宜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应饭后服;治失眠的药物,宜睡前服;驱虫药,宜空腹服;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治寒性病的药物,宜温服;治热病的药物,宜冷服。

  服药时间

  补药或治下焦(横膈以下)病的药物,宜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应饭后服;治失眠的药物,宜睡前服;驱虫药,宜空腹服;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治寒性病的药物,宜温服;治热病的药物,宜冷服。

补药或治下焦(横膈以下)病的药物,宜饭前服

  关于忌口的讲究

  有人问,在服用中药时,中医往往要求忌口,如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或油腻食物等,那么忌口是在服药期间还是吃中药的前后多少天?还是今后一直都要忌口?

  其实,中医之所以讲究忌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医看病是讲究辨证的,二是中药具有四气五味,而食物同样也具有四气五味

  疾病有寒热虚实,即使同一种病,也会因病人的体质不同而有寒热虚实的差异。因此,中医不但在治疗上用药物以补偏救弊,在饮食上也要结合病情而进行忌食或“偏食”,以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或降低其副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忌口”,实际上也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食物也有类似药物的四气五味,为了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中医“忌口”一说。

  忌口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疾病的性质而忌口,属于病性忌口。如各种热证、上火的人及外感病,应忌食辛辣、肥甘、油腻、煎炸食物;而寒凉病证者,则应忌食生冷或性质寒凉的食物;哮喘发作期间,忌食蛋、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痔疮皮肤病者,忌食海鲜、羊肉、狗肉等发物;水肿病患者,忌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等。

  二是根据所服药物的特性和配伍禁忌而忌口,属于药性忌口

  如服人参时,忌萝卜;服鳖甲时,忌苋菜、薄荷;服茯苓时,忌醋等。

  此外,服任何中药时都不要喝浓茶,因浓茶中含鞣酸很多,与中药同服会降低疗效,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至于忌口应以多少天为宜,则当视病情而定。外感病,在服药期间至感冒痊愈后一周内,都要坚持忌口;内伤杂病、慢性疾病,在服药期间至病愈后一个内,要坚持忌口;有些疾病则要求终生忌口,如糖尿病终生忌甜食、肝病终生忌酒等。

  但话又说过来,也不必把忌口过分扩大,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什么都不能吃,身体很虚弱,病怎么能很快痊愈呢?同时,过分的忌口也造成用药的困难,身体虚弱,消化能力低下,给什么药都不灵了。所以,我的观点是,患病期间的饮食,只要不违背病性和药性,不违背脾胃的消化功能,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去。

  结语:原来药渣也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大家以后如果再煎中药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要随便给倒了哦,我们可以用来外敷或者泡脚等。同时,煎中药以及服用中药也是有讲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