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周携王姬余臣小传

 苏睿思 2015-11-08

东周·周携王姬余臣小传

   

周携王姬余臣,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王,周携惠王。中华远古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的第二任王。他原本是与周平王同时并存的东周首任王,他称王时起码要比周平王早半年。只是因他在位时间短,又不为后世历代正统王朝所承认,我们在此只能让他屈居第二位。有学者研究认为,周平王是利用诸侯谋杀了周携王之后才称王的,史官是在他的授意下把周携王执政的二十一年算在了他的头上,目的是要把周携王执政这段历史从史书上抹掉。这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伎俩。

事实上,废太子姬宜臼(周平王)当时名声很坏,他与外祖父申侯勾结诸侯谋反,还私通外国引来西戎人攻破西周王都,屠杀王室君臣和宗周百姓,使西周亡国。他反叛国家为不忠,使人杀死父亲为不孝,引外邦屠杀本国百姓为不仁,杀害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为不义。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西周臣民和各诸侯国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怎么可能选他当国君呢!废太子姬宜臼很想继承王位,但是各诸侯国都表示反对。据说当时在各诸侯国的抵制下,姬宜臼并没有称王,而是在申国寄居了十年。十年后,他以出让西周领土为筹码,许诺把大片领土送给秦、晋、郑、申、卫等诸侯国,借助他们的力量重新坐上王位。所以周平王东迁最少应该在西周亡国十年以后,这一段时间周王朝的天子应该只有周携王一人,并非二王并立。只是周平王灭了周携王以后,不仅杀尽周携王族人,烧光周携王都城,而且销毁了一切有关周携王执政的文字记载,命史官伪造历史,把周携王执政的时间算在了周平王的头上。周平王自以为这样做就可以瞒天过海,给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殊不知,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还是在民间流传下来,虽然是只言片语,但是足以证明周幽王死后,继任的周王朝天子不是废太子姬宜臼(周平王),而是周幽王的弟弟惠侯姬余臣(周携王)。

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姬余臣是周宣王的庶子,为宫中一位身份低下的妃子所生,受母亲地位的影响,他从小便不被王族所重视。不过他自幼聪明好学,为人忠厚,深得父亲周宣王喜欢,成年以后便把他封在了靠近晋国的惠地(今山西运城市平陆县一带),在那里建立城邑,始称惠侯,所居住的城邑名之为惠邑。

姬余臣很有从政的天赋,他不仅把惠邑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与周边的诸侯国相处得十分融洽,先后与北虢(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东南李家窑一带)、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北)、髤国(髤xiū今山西平陆县南)、晋国(今山西翼城东南)等建立了友好关系。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王都镐京发生了窝里斗,申侯勾结西戎和郐国,三国同时出兵攻打西周王庭,他闻讯后亲自率军队渡过黄河前往救援。但为时已晚,他们一行赶到王都时,王都已经被毁,他的兄长周幽王和太子姬伯服(一作伯盘,褒姒所生之子)被犬戎军队一路追杀,周幽王及其随行人员尽被杀死在戏邑(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戏水西岸)。他十分悲痛,只好带领军队返回自己的封地。

这时候,北虢公姬翰联合虞国、髤国等国君一起来惠邑拜见姬余臣,说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惠侯乃宣王之子,此时应该继承王位统领天下,以延续周王朝的江山社稷。

姬余臣初时不肯,认为自己虽然是王子,但毕竟为庶出,哪里有资格继承天子之位。但是北虢公姬翰说:“如今先太子被废,君王与太子蒙难,王族内除惠侯外无人可继承天子大位。君侯虽为庶出,毕竟还是先王子嗣,昔先祖孝王亦为庶出,君侯有何不可?此乃上应天命,下和民意,君侯当速做决断。”姬余臣又提出:“废太子宜臼尚在,申侯、晋侯等势力强大,他们定会拥立宜臼为天子,我若为王他们怎肯罢休!”北虢公姬翰道:“君侯所言差矣,申侯与废太子串联诸侯谋反,勾引外邦敌寇入侵我大周王朝,致使天子蒙难,王都被毁,先祖的神庙遭到无情的践踏,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满目苍凉,这些都是他们所造成的,他们是我大周王朝的罪人,还有什么资格继承王位呢!”姬余臣这才同意即王位。

于是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姬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诏告天下。天下诸侯纷纷响应,陆续遣使送上重礼祝贺。

姬余臣在惠邑称王的消息迅速传到废都镐京,申侯大惊,急忙联络卫侯、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等诸侯商议对策。他们认为,姬余臣乃先王庶子,即位称王纯属僭越,决不可听之任之。太子宜臼虽然被废,但那只是昏王无道做出的错误决定,理当为太子平反昭雪,拨乱反正,恢复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继承天子之位。众人都表示赞同,于是召开诸侯大会,先表决恢复姬宜臼的太子身份。各地诸侯虽然都不满于申侯和废太子,但是碍于申侯及其联盟势力强大,不敢坚持正义,恐给自身带来祸患,只好顺从他们的意思行事。就这样,他们为废太子平了反,继而在申邑(今河南南阳市北)拥立废太子姬宜臼为周王,号周平王。

姬宜臼不承认姬余臣为周王,认为他是庶出,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私自称王就是僭越。自己是周幽王的嫡长子,曾经被立为太子,自己继承王位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姬余臣也不承认姬宜臼为天子,认为他虽然是先王的嫡长子,也曾经被立为太子;但是他如今已经被废,贬为庶人,一个被贬为平民的废太子已经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权力,还有什么资格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叔侄俩各自为政,互不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东周王朝首次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姬余臣为人忠厚,与世无争,这在和平年代应该是个好君王。可惜的是他生于西周末年,天下混乱,烽烟四起,诸侯互相攻杀,弱肉强食。在这样的乱世,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就很难立足。北虢公姬翰曾多次提醒姬余臣,让他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提防外敌入侵。

在执政的最初几年,姬余臣对军队建设还比较重视,但是他即位后十年内战火并没有烧到他的小王朝,周平王也没有派军队讨伐他,便逐渐放松了警惕,为了减轻百姓负担节省开支,他几次削减军队的人数,整个王朝常备军不足千人。

周携王元年(辛未,前770),郑武公在周平王朝中专权,郑武公娶申侯的小女儿为妻,他既是周平王的叔叔,又是周平王的姨夫。周平王东迁后他入朝辅政,初封为司徒,后又晋升为上卿,掌管朝政。他为了控制周平王强行与他交换太子做人质,郑武公送他的世子姬寤生到成周,周平王也把太子姬泄父(即姬狐)送到郑邑。

史学界有部分学者认为周平王即位时只有十岁(或八岁),很不靠谱。如果周平王十岁(或八岁)即位,他的儿子姬狐该当几岁?能送到郑国做人质,姬狐最少也该有六七岁,难不成周平王两三岁就娶妻生子了?某些人把干宝《搜神记》里的虚话当成了史实,人云亦云,互相抄袭,以讹传讹,根本没有用自己的脑子好好想一想,没有认真地研究一番人物的出身背景、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等便妄下结论,实乃误人误己。

周携王二年(壬申,前769),郑武公捏造罪名出兵灭掉郐国(今河南新密市东南)。

周携王三年(癸酉,前768)郑武公整军备战准备出兵灭掉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东虢公十分惶恐,使人送许多金银珠宝给郑武公,请求郑国不要出兵。

周携王四年(甲戌,前767)燕顷侯病逝于燕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一带),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前791-767)卒,传位于儿子燕哀侯。郑武公以东虢公叛逆为借口,出兵灭掉了东虢国。继而又向周平王索取了溱、洧(二处均在今郑州市境内)等地,东周东部的大片土地尽归郑国。

周携王五年(乙亥,前766),秦襄公在率军讨伐西戎时遭到了西戎人的猛烈攻击,他率众拼死冲杀,最后战死在岐山脚下(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东北)。他死后秦国人拥立他的儿子袭侯爵,是为秦文公。宋戴公于本年病死于宋都商丘(又称睢阳,今河南商丘市东南),传位于儿子子司空,号宋武公。

周携王六年(丙子,前765),燕哀侯亦病死,在位执政虚记三年(前767-765卒,传位于儿子燕郑侯。

周携王七年(丁丑,前764),楚侯羋熊仪病死于丹阳(今河南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一带),在位虚记二十八年(前791-764),他死后儿子羋熊坎即位,号雷敖。

周携王八年(戊寅,前763),秦文公三年,秦文公率兵东巡狩,意在展示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向中原各诸侯国示威。

周携王九年(己卯,前762),秦文公到达渭水和汧水汇合处(今陕西宝鸡市眉县附近),因为这里是秦的先祖秦嬴受封之地,秦文公便下令在此建造宫殿,修筑城墙。

周携王十年(庚辰,前761),秦文公迁居于汧、渭之间。

周携王十三年(癸未,前758),楚侯羋熊坎病死,在位虚记七年(前764-758),死后传位于儿子羋熊旬,号蚡冒。

周携王十八年(戊子,前753),秦文公首次在秦国设立史官,以记录国中大事。

周携王二十一年(辛卯,前750),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说:“天无二日,国无两王。携王虽为先王子嗣,没有得到天下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行为,应当予以讨伐。”周平王此时早有除掉携王的意思,晋文侯的建议正中他的下怀,便命他出兵讨伐。于是晋文侯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周携王的都城。

姬余臣是一位很诚实的人,他以为他和周平王各自为政,彼此毫不相干,根本没想到周平王会派军队来攻打他,朝中从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没有丝毫的战争准备,被晋军的突然袭击打得晕头转向。晋军很快攻入城中,到处杀人放火,街头巷尾尸横遍地,惨不忍睹。晋文侯亲自指挥军队攻入王宫。姬余臣知道大势已去,旋即拔剑自刎而死。

晋文侯下令将幸存者驱赶出城,命令士兵将贵重物品搬运回晋国,然后放火焚烧王宫和城中所有的房屋,整个惠邑王城变成了火海。就这样,周携王和他的都城几乎同时被晋文侯所毁灭,其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周平王得知晋文侯除掉了周携王,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挥笔写下了《文侯之命》,表彰晋文侯的功绩。他在册命的结尾处肉麻地写道:“族父义和啊!您能够光耀您的显祖唐叔,……追好于文王和武王。您很好,在困难的时候保卫了我。像您这样,我很赞美!”(《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周携王执政的历史在史书上记载很少,他执政期间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因为历代王朝都尊从大一统的思想,认为周携王不是正统,他的称王是一种僭越行为,根本不承认携王政权的存在,所以在秦汉以后正统王朝的史册上,周携王的历史完全被抹掉了。幸有《竹书纪年》、《左传》等先秦史籍记载下了历史的真象,不过内容过于简单,周携王究竟是一位何种类型的君王,在位期间有何建树很难说得清楚。不过,他能在王位上坐了二十余年,想来绝非庸碌无能之辈,在那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年代,想偏居一隅维持小王朝的统治那是谈何容易。

姬余臣三十岁即位称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今本竹书纪年》),卒于周携王二十一年(辛卯,前750),死时年龄约五十岁,死后葬地不详,谥号携王,史称周携王。

 

博文链接

 

         秦皇岛市一贫困学者向有钱人求助

         ·    浅谈平等和民主

·    “三个代表”是官僚主义的政治口 

·    夏王朝的疆域

·    夏王朝军队的编制和管理

·    夏王朝军队的装备和兵器

·    夏王朝军队性质与兵源

·    禹都阳城与启都阳翟

·    夏代的房屋与墓葬

·    夏代的天文与历法

·    夏代文字是华夏正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