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共工,读者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共工氏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那可是中国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不过,此共工非彼共工,他们完全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您可千万不要弄混了。在远古文明早期,大多数人是没有名字的,大家都以本部族的名号代称,而本部族的名号又来源于氏族首领(部落酋长)的称号,所以是最容易混淆不清。许多年青人之所以不愿意读故纸堆里的远古史,除了不喜欢刻板无趣的单调叙述和繁体字外,书中人名、地名、族名通用所造成的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共工约生于帝祝融二十八年(壬戌,前4799),出生在蒲水流域(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他的名子的来历和祝融是一样的,也是母亲和共工氏族人婚会,怀孕后生下了他,便给他起名叫共工。共工完全继承了其祖上的阳刚血统,自幼勇武好斗,成人后智勇双全,目空天下。因为血缘的关系,他成人后经常前往共工氏部落寻亲,与共工氏族人感情融洽打得火热。他从共工氏族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在共工氏族人鼓动下产生了夺取帝位的想法。
共工原本就很有野心,再加上共工氏族人的怂恿,更加飘飘然,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天下第一,将来继承帝位非他莫属,于是便和共工氏族人商议,请他们协助他争夺炎帝之位。
为了取得炎帝祝融对他的重视,他从各方面都努力的表现自己,处理氏族内部的纠纷,平定外族的入侵,开发和建设家园,他一直走在前边。他曾多次获得炎帝祝融的表扬,但是炎帝祝融却从来没有向他提起过选拔帝位继承人的事情,让他颇感疑惑。 其实炎帝祝融早就看穿了他的政治野心,认为他性情狂傲,喜好杀戮,不适合做一国之君;而自己的长子长琴心地善良,性格沉稳,是国君的最佳人选。
时间久了,共工渐渐看明白了内中的原由,未免对炎帝祝融有了抵触情绪。于是秘密联络共工氏族人,准备必要时以武力夺取帝位。 果然,帝祝融在晚年时决定立自己的长子长琴为帝位继承人。共工坚决反对,认为长琴少才无德,不堪为帝。帝乃一国之君长,应该是有德者居之。言外之意就是只有我才是当之无愧的帝位继承人。但是帝祝融根本就不买他的帐,依然坚持立长琴为储君。 帝祝融死后,长子长琴即位称帝,共工不服,率本部族众征讨。长琴也率领祝融氏族人与其对抗,双方进行了一场恶战。结果,共工击败了祝融之子长琴,长琴被迫放弃帝位,带领着祝融氏部族离开帝都。此后他的这一支脉改称炎帝祝融氏,但通常都只称祝融氏。 共工进入帝都,宣布自立为帝,以辛巳年为共工元年(前4780)。 共工虽然以武力征服了祝融氏,但祝融氏族并不服输,仍与共工氏所对抗,此后数十年,两个部族经常因为生活和生产上的一些事情发生争斗。 氏族内部的不合动摇了魁隗氏政权的统治地位,帝共工十五年(乙未,前4766),炎帝的另一个支脉,崛起于洛水流域的炎帝系神农氏部族强大起来,神农氏第十代大酋长姜农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击败了魁隗氏族,六任帝共工兵败,只好让出帝位。神农氏在中原各大氏族及所属部落的支持下,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帝位。 共工十九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时失去帝位;失政后,共工仍任本部落大酋长,此后他的部族始称炎帝共工氏,通常只称共工氏。 共工在大酋长之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时病死于西川;共工前后共执政虚记四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神农二十六年(辛酉,前4740),终年六十岁。遗体葬在西川城外(今甘肃庆阳市环县西北),帝号共工,尊号炎帝。 【祝融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4781——前4766年 生卒年:约公元前4799——前4740年 出生地:蒲水(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
立
纪
博文链接 魁隗氏首任炎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