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笼树

 来自二次元的人 2015-11-08
灯笼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稀达10米;幼杖灰绿色,无毛,老枝深灰色;芽圆柱 状,长8--10毫米,芽鳞宽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5毫米,微红色,先端有小突尖,边 缘具缘毛。叶常聚生枝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4(--5)厘)米,宽2—2.5 厘米,先端钝尖,具短凸尖头,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无毛,中脉在表面下 凹,连同侧脉在表面不明显,在背面明显,四脉在背面明显;叶柄粗壮,长0.8--1(--15)毫 米,具槽,无毛。花多数组成伞形花序状总状花序;花极纤细,长2.5—4厘米,无毛;花下 垂;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2.5毫米,有缘毛;花冠阔钟形,长宽各1厘米,肉红色,口 部5浅裂;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灯笼树

  • 别称

    吊钟花、贞榕

  • 二名法

    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五桠果亚纲

 
  • 杜鹃花目

  • 杜鹃花科

  • 亚科

    綟木亚科

  • 吊钟花属

  • 灯笼树

  • 分布区域

    国内分布: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折叠
灯笼树本名

栾树别名叫“灯笼树”,每年秋季就会盛开。[1]

折叠
事物简述

种中文名:灯笼

种拉丁名: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

种别名 :吊钟花、贞榕

国内分布: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900—3 600米的山坡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部。

海 拔:900-3600

命名来源:(四川峨眉)[Journal de Botanique (Morot) 9(20): 371 1895]

中国植物志:57(3):018

组中文名:总状花序组

组拉丁名:Sect.Racemus T.Z.Hsu

属中文名:吊钟花属

属拉丁名:Enkianthus

亚科中文名:綟木亚科

亚科拉丁名:ANDROMEDEDOIDEAE(Drude)E.Busch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折叠
植物特点

折叠会发光

我国井冈山地区有一种能闪闪发光的树,当地人称它为"灯笼树"。

它是一种常绿阔叶树,树叶里含有大量磷质。

因为灯笼树吸收土壤里的磷质的本领很强,这些磷质分布在树叶上,放出少量磷化氢气体。这些气体燃点低,在空气中能自燃,发出淡蓝色火焰--温度很低的冷光。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这些冷光聚拢起来,恰似山间的一盏盏路灯。

折叠有毒性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花及叶的氯仿提取物1000mg/kg,16小时后死亡。

折叠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稀达10米;幼杖灰绿色,无毛,老枝深灰色;芽圆柱 状,长8--10毫米,芽鳞宽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5毫米,微红色,先端有小突尖,边 缘具缘毛。叶常聚生枝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4(--5)厘)米,宽2—2.5 厘米,先端钝尖,具短凸尖头,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无毛,中脉在表面下 凹,连同侧脉在表面不明显,在背面明显,四脉在背面明显;叶柄粗壮,长0.8--1(--15)毫 米,具槽,无毛。花多数组成伞形花序状总状花序;花极纤细,长2.5—4厘米,无毛;花下 垂;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2.5毫米,有缘毛;花冠阔钟形,长宽各1厘米,肉红色,口 部5浅裂;雄蕊10枚,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长4.5毫米,中部以下膨大,被微柔毛,花药2裂,长1.5毫米,芒长约1毫米;子房球形,具5纵纹,疏被白色短毛,花柱长约5.5毫米,被疏微毛。蒴果卵圆形,直径6—9(--8)毫米,室背开裂为5果瓣,果爿长约6毫米,宽约3.2毫米,果爿中间具微纵槽。种子长约6毫米,微有光泽,具皱纹,有翅,每室有种子多数,种子着生于中轴之上部。 花期5月,果期6—10月。

折叠
产地分布

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900—3 600米的山坡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部。

灯笼树是一种杜鹃花科的落叶木。生长在我国中部一带。它只有2-6米高。每当夏日,在它的枝端两侧挂着十几朵肉红色的钟形花朵,所以又称作吊钟花。灯笼树的果实在十月里成熟,椭圆形,棕色。有趣的是,它的果梗完全向下垂着,而先端弯曲向上,因此结的果实却是直立的。远远望去,仿佛树枝上举满了一个个的小灯笼,因此而得名。灯笼树不仅花果美丽,而且叶子入秋后变为浓红,不似枫叶,胜似枫叶,因此是极有前途的园林观赏树木。

折叠
病虫防治

折叠虫害概况

灯笼树流胶病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树木生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

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理性流胶,如冻害、日灼,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虫害造成的伤口等;还有侵染性流胶,细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胶,目前致病病菌尚不清楚。

灯笼树蚜虫灯笼树蚜虫为同翅目、蚜科,是灯笼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危害灯笼树的嫩梢、嫩芽、嫩叶,严重时嫩枝布满虫体,影响枝条生长,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发生规律:一年数代,以卵在芽缝、树皮裂缝处过冬。次年4月上旬灯笼树刚发芽时,过冬卵孵化为若蚜,此时多栖息在芽缝处,与树芽颜色相似。4月中旬无翅雌蚜形成,开始胎生小蚜虫;4月下旬出现大量有翅蚜,进行迁飞扩散,虫口大增;4月下旬至5月份危害最严重,枝条嫩梢,嫩叶布满虫体,吸食树木养分,受害枝梢弯曲,叶片卷缩,树枝、树干、地面都洒下许多虫尿,既影响树木生长,又影响环境卫生;6月中旬后,虫量逐渐减少;至10月中下旬有翅蚜迁回灯笼树,并大量胎生小蚜虫,危害一段时间后,产生有翅胎生雄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交尾后产卵过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