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最美乡镇评选第二期来啦,看下有没有你的家乡?(*^__^*) 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东源那些乡镇: 柳城 ↓↓↓ 柳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河谷平原与低山丘陵地区,最高峰上洞村大帽山海拔1174米。沿东江两岸形成一个小平原,东江河从中间流过。主要姓氏有杨、陈、张、廖、李、肖、刘、黄、曾、朱、彭、蒙、邱(丘)、王、何、俞(余)、巫等30多个。柳城盛产粮、油、糖、豆,有“鱼米之乡”之称。 蓝口 ↓↓↓ 自古被列入“东江三大重镇”,明清时期建立码头后,东莞广州等外地商人通过水运到蓝口收集咸菜、薯片等农产品,成为东江中上游交通重要枢纽。蓝口礤头茶,产自海拔1000米的五指山下,与上莞仙湖茶同属一个山脉,所产茶叶清香、甘醇、滑喉。主要姓氏有张、李、陈、曾、叶、包、邓、顾、黄、邱、钟、谢、赖、林、肖、严、梁、何、翟、温、廖、范、谭、郑、高、巫、彭、饶、苏、潘、黎等53个,其中张姓较多。 叶潭 ↓↓↓ 叶潭属半丘陵地带,是河源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主要姓氏有刘、黄、邹、欧、张、蓝、雷、陈、廖、卓、丘、李、钟、范、梁、罗、曾、顾、何、周、程、魏、石、邓等24个,其中刘姓较多。叶潭的瓷土资源丰富,旧志载:“叶潭腐竹四县闻名。” 黄村 ↓↓↓ 黄村圩形成于清乾隆末年,逢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黄村山清水秀,有七目嶂、鳌峰等;现存客家古建筑较多,有石楼、文阁塔,文阁塔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下漆村有2栋约200多年历史的客家老屋,一曰“慎修堂”,一曰“世受恩荣”。黄村有“华侨之乡”之称,主要姓氏有张、程、李、邹等。 康禾 ↓↓↓ 康禾一名相传起源于唐末,其时,浙、闽、赣一带部分难民流落此地定居,为和睦相处,取地名“康和”,后改名康禾。康禾茶属绿茶,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相传为清朝光绪年间的朝廷贡品,具有清热解毒、健肾健胃、防病健身等功效。 黄田 ↓↓↓ 黄田相传因地处东江中上游河畔,土地肥沃,每到秋天,稻穗金黄灿灿,故名黄田。黄田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在良田村和清溪村,良田村共有泉眼38处,水温常年在67℃左右。黄田米酒有悠久的历史,是客家传统特产。 义合 ↓↓↓ 义合位于久社河与东江两水汇合之地,故取名“贰合”。明洪武年间,当地苏、甘、马三姓情义相投,将“贰合”改为“义合”。义合利用客家乡村、古民居、优良生态环境及红色旅游资源开始发展旅游业,建立苏家围、东江画廊、阮啸仙故居等景点,游客逐年增多。 新回龙 ↓↓↓ 新回龙镇,原名“回龙”,为不致与龙川县“回龙”重名,更名为“新回龙”。新回龙镇是革命老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龙、古岭一带建立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新回龙镇笋竹、绿竹种植发展迅猛,柑橘、粉蕉、火龙果、蓝莓等农作物亦大量种植。 锡场 ↓↓↓ 锡场原属新丰县地,1957年划入河源县管辖。主要姓氏有谢、邓、廖、古、詹、江、李、何等22个。锡场依山傍水,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人文环境都相当优越,三里长峡自然景观位于镇府驻地附近,是万绿湖主要景区之一。 半江 ↓↓↓ 半江原属新丰县地,据道光《长宁县志》载,因旧时新丰县陆路交通不方便,往河源、连平需走水路,由新丰县到河源城、到连平县均需经过半江,而且正好有一半水路,故得名“半江”。半江镇山多田少,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土特产有香菇、木耳、灵芝和蜂蜜。 新港 ↓↓↓ 新港镇为新丰江水库移民安置镇。原称“碉楼”,旧时,此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土匪横行,民国19年(1930年),附近的鲤鱼乡与红溪乡为防匪行劫,在今新港镇林业站背后的山上建筑碉楼,派驻联防队,碉楼由此得名。新港镇区建有万绿湖旅游码头,旅游景点有“得绿寨”、“水月湾”、“镜花岭”等。 (照片及其各村简介摘自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