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专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特殊

 老老树皮 2015-11-0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在考古现场。(左二)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谢子玥报道: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大墓5年的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派出了7名国内外考古界知名专家,来江西长驻工地指导考古发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11月6日,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接受中国江西网记者的专访。

在谈及此次赴昌考古,张仲立除了对葬墓规格之大啧啧称奇外,更称汉代古墓出土铁质编磬为前所未见。同时,张仲立告诉记者,海昏侯墓出土三堵悬乐,西汉礼乐制度沿袭周代,而根据周礼乐制度,三堵悬乐应为“王”所用,墓主身份特殊。

Q:您在这次考古过程中,感到最为震撼的文物是什么?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铁编磬为全国首例。

据介绍,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数件出土文物创下了全国首例,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

“我是今年元月份来到考古现场的,一到工作室,一万多件文物真是令人震撼!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编钟和车马。比如出土的编钟,两堵24件,保存完好,保存了2000千年,现在仍可以完整地奏乐。还有一堵编磬,以前出土的常见的是石编磬,而海昏侯墓出土的是铁编磬,这也是我考古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这在全国应是首例!”

张仲立告诉记者,如今这堵铁编磬氧化程度严重,目前正在提取并修复。

Q:墓室内部的保存状况如何?

内室墙壁有坍塌现象,江南发达水系资源保护了墓内文物。

据此前江西官方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公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以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平面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墓园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

张仲立介绍,由于江南一带水系资源丰富,地下水上涌,导致如今大多数墓穴都被泡在水中。

“这水有好处也有坏处。”张仲立说,“尽管墓园的大轮廓还在,但由于水的冲击,内室很多墙壁都坍塌了。也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墓内的文物才得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Q:棺木有没有被盗挖?

棺椁未被打开过,但地质运动造成了棺椁坍塌。

2011年3月2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举报,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1000米处的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盗掘。专家组现场查看发现一个直径半米,深度14米的盗洞。

据此前新闻报道,同年,一名文物贩子在市场准备出手一条纯金金龙,后被警方调查得知,该金龙来自南昌海昏侯墓区。

“盗洞打的位置很准,就在棺椁的正上方。棺椁外层覆盖了多层木头保护,盗洞已深至第4层木头,再深入1至2层就将触及主棺。所幸及时制止了盗墓者的行为,未伤及棺椁内部文物。”张仲立说。

事实上,在古墓存在的2000多年以来,已有不少盗墓贼跃跃欲试,试图打开棺椁。“早期人盗墓,发现墓穴注满水,不知如何处理,只能作罢。但现在盗墓工具发达,这次盗墓人没有得手,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棺椁内可能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完整,这与江西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有关。”张仲立说。

Q:开棺后出土金缕玉衣的概率有多大?

尽管我们发现很多文物指向墓主身份特殊,但棺内出现金缕玉衣的概率不大。

经历5年挖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车马坑、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很多文物都指向墓主官职高于候。

“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那么在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三架悬乐,明显高于墓主是‘候’的官职。”张仲立说。

“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的埋葬制度并不森严,某一代海昏侯为了彰显自己的声望打了个擦边球,偷偷给自己放了三堵悬乐,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还一种可能是墓主就是刘贺,当时他是皇帝的‘叔叔’,身份也特殊,从王至皇被废,后又封王,最后被贬至侯,所以当时皇帝是有可能会同意让其以三堵悬乐培葬。” 

Q:海昏侯有4代,其他的墓葬地会否也在周边?

“我们基本确认了其他侯的墓葬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共有四代海昏侯。第一代海昏侯是刘贺,即汉废帝,史称昌邑王。第二代是刘代宗,海昏釐侯,刘贺的另一个儿子刘代宗。第三代是刘保世,为海昏原侯,海昏釐侯刘代宗的儿子。第四代是刘会邑,刘保世的儿子。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东汉永元16年(公元104年),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这时“海昏国”被废黜。

专家介绍,目前基本可以确认紫金城城址为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平民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

“刘贺等四代海昏侯确实都葬于紫金城周边,我们也基本确认了其他三侯的墓葬位置。但没有经过探测,尚不能百分百确认。”张仲立说,其他四座墓目前没有明显损坏痕迹,作为考古人员便不会采用探测手段破坏古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