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临床营养·专业】指南&共识:解读2015益生菌应用建议

 桃花背 2015-11-09




由《天府临床营养》授权转载


作者:

石磊: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

程如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实习生



2015年11月1日,第四届耶鲁与哈佛益生菌工作组会议对益生菌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儿童腹泻、过敏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与艰难梭菌腹泻以及共识首次提出的肝病中益生菌的使用给出了相关建议。小编就本次会议的内容作了如下解读:




1
指南主要内容一览


近年来,肠道菌群和益生菌已然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如何将其正确运用以指导临床,这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相关的国际组织陆续出台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南以规范和指导工作。耶鲁与哈佛益生菌工作组于2006年首次出台第一版益生菌应用建议,随后在2008年和2011年做出了更新,而今年发表的内容则增加了益生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干货来了,下翻有惊喜哦~
↓↓↓
你的益生菌用对了吗?
看看下面几张表格就知道咯
表1

针对腹泻、炎症性肠病的益生菌菌株推荐
表2

针对肠易激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过敏等的益生菌菌株推荐
表3

亮点:针对肝脏疾病的首次益生菌菌株应用推荐
说明

①推荐级别

A级:基于强阳性的对照研究

B级:基于阳性对照研究,但也存在一些阴性研究

C级:基于一些阳性对照研究,但参考文献的数量不足以确定


②VSL#3:活冻干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混合物,由8种不同的菌株(嗜热链球菌、 短双歧杆菌、 长双歧杆菌、 婴儿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副干酪乳杆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亚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后以特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②鼠李糖乳杆菌GG株:简称LGG,是鼠李糖乳杆菌的一株,其可以耐受酸及胆汁,可以和肠粘膜细胞和平共处,并产生乳酸。由于其特有的健康效应,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已经超过了800项。


③布拉酵母菌:首次从荔枝、山竹中分离出的酵母菌株,目前已有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布拉酵母菌在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注:以上三种菌株,VSL#3、LGG、布拉酵母菌已有相关益生菌产品运用于临床,有需要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2
指南新亮点——益生菌与肝脏疾病

肝-肠对话
解读肝和肠的三世情缘


一、肝-肠的内在联系


胚胎发育上肠道和肝脏有共同的发育起源——前肠,肠道中的淋巴细胞起源于发育中的肝脏;


解剖学上两个器官通过门静脉相互关联,肝脏80%的血液供应来自门静脉,其中有来自肠道的细菌产物、食物抗原以及环境毒素等。

二、肠道菌群那些事儿


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与肠粘膜形成一个重要的保护屏障,共同防御病原体的入侵。然而当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动态平衡被打破时,菌群比例发生改变,致病菌过度生长,菌群易位,肠粘膜通透性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受损等都能对肝功能造成损伤。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阐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肝衰竭、肝硬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肝功能异常的机理,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益生菌能干嘛?


如前述,肠道菌群失调对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和局部免疫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减少内毒素血症,从而有助于慢性肝病患者的整体健康,可用于多种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


已有meta分析表明益生菌制剂不仅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肠道症状的一种辅助疗法,更重要的是可通过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来预防或治疗各种慢性肝病。而本次指南则给出了针对某种肝病的推荐菌株,但是剂量、频次等尚未明了,临床应用尚需谨慎。








参考文献:

1. Martin H. Floch, MD,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Probiotic Use—2015 Update Proceedings and Consensus Opinion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49:S69–S73

2. Brenner DA, Paik Y-H, Schnabl B.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liver disease.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49(suppl):S25–S27.

3. Qamar AA. Probiotic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cirrhosis. J Clin Gastroenterol.2015;49(suppl):S28–S32.

4. Shukla S, Shukla A, Mehboob S, et al. Meta-analysis: the effects of gut flora modulation using prebiotics, probiotics and synbiotics on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limen PharmacolTher. 2011;33:662–671.

5. Loguercio C, Federico A, Tuccillo C,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a probiotics VSL#3 on parameters of liver dysfunc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5;39:540–543.

6. https://en./wiki/Saccharomyces_boulardii

7.https://en./wiki/Lactobacillus_rhamnosus#Lactobacillus_rhamnosus_GG_.28ATCC_53103.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