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翠岩眉毛在么(司南《禅心一念间》)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5-11-09

 

[原文]

  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贼人心虚。”长庆云:“生也。”云门云:“关。”

 

[今释]

  翠岩禅师为弟子说法讲经一整夏天,夏末之时,对众弟子道:“整整一个夏天,我都在讲经说法,你们现在帮我看看,我的眉毛还在吗?”

 

  看到这里,无人会不感奇怪。这翠岩好歹也是一代宗师,怎么一张口就问这等问题。眉毛在不在,与他讲经说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参禅参糊涂了不成?

  当然不是。翠岩这句问话,实则在考察弟子,对于自己所做的功德,所得的成就,应该以何种心态对待。下面看看那三位弟子是如何回答的。

  保福回答“这是做贼的人自己心虚啊。”

  何为“心虚”?当然,这里的贼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的蟊贼或是奸人。何谓“心虚”?更不是因为做了什么坏事怕人发觉而心虚了。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这句话恰恰可以朝反面意思来看待。意思便是:做了功德的人,自己却先觉得惭愧了。话到此,是谓截断了翠岩的话根。因为保福已经从翠岩的问话中听出禅师的自惭之情,这句回答自然便是想让翠岩不再继续自惭下去了。

  长庆的回答明了简洁,也最易理解。“师傅的眉毛还在呢。

  “这句回答看似无奇,其实却正好应和了禅宗讲求的“当下承担”和“直下见性”。在就是在,不在就是不在。在与不在实际并无分别。此刻翠岩的眉毛一如他的功德,当然存在。所以长庆的回答一语便点破了禅机。

  这样看来,云门的回答就是最奇怪的了。翠岩是问眉毛在否,他却回答一句“关”。从字面上理解,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嘛。“关”,我们可以当做最简单的意思理解——关门,关上门。或者合上盖子等等。这样看来,云门的回答也说明他已体会到翠岩提问的用意,一句“关”,意思便是:师傅不必再说下去了。关于眉毛在与不在的问题,其实不必讨论。再往下说,便是失却本义了,陷入到痴妄执著的地步。

  回过头再看师徒四人的对话,不免颇觉惊险。雪窦禅师曾为此公案颂云:“翠岩示徒,千古无对。”的确,翠岩的问话,正如圜悟勤禅师在公案之前的垂示:“有时一句,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句,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句,坐断天下舌头;有时一句,随波逐流。”的确万分的不易回答。弟子三人的回答各不相同,如果体察翠岩的本意,应该属长庆的回答最合翠岩心思。是啊,在就是在,不在就是不在。何必为这么个看似玄妙实则简单无比的问题多费周折呢?另两人的回答自然也颇具禅机,但保福显得过于尖锐,而云门又显得过于保守了。

  所谓中道,惟长庆得之。

 

[禅心一念]

  各位恐怕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拿着一块糖果给一个懵懵未知的孩子,告诉他这块糖果很甜奶好吃,他会很高兴的接受,羞涩地递进嘴中;可如果你拿着同样的糖果,说着同样的话递给一个成年人,他会盯着你半晌也不敢吃那块糖,担心那块看似普通的糖果里藏着什么玩笑或者秘密。

  糖还是那块糖,说的话依然还是同样的话,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有如此迥异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

  无非是我们的本心已经迷失,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抑或对于事物的真相难以做出最直接的判断。也往往因此,我们丧失了许多最本真最直接的快乐与单纯。

  一加一等于几?一加一就等于二啊!

 

  (司南《禅心一念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