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上的中药渣

 kk1322 2015-11-09

                

    小区的路上经常有中药渣,路过时总感到不舒服。闲来无事就查了一下资料,嗨,这里还真有讲究。

第一种说法:希望别人踩,踩了的人就会把病人的病带走。这是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缺德)

    第二种说法:将药渣倒在路中间,人来人往将药渣踩碎踢飞,病人的病就会好了。有的地方把药渣倒在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这样的话,病魔就找不到家了,病人的病也就好了。还有的说法是把中药渣倒在多人走动的地方,说是可以增加人气,让病人快点好起来。(好笑

    第三种说法;是说前两种说法都传歪了,说古时候医生大部分是游医,都是走街串巷看病的,所以大家把自己吃的中药渣倒在自己的家门口,是为了让路过的游医看看自己吃的药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方子,如果有游医就会主动上门的。(可怜

     据北方民间传说:一天,孙思邈吃过午饭,独自一人游至西关桥头,看见一位老者端着药砂锅往大门外倾倒药渣,孙思邈好奇的走上前去,问老者说:“老先生,您把药渣倒在门口是啥想法?”老者说:“我吃了十几付汤药了,混身还是湿痛,四肢老是没力,永是治着不中,我也不吃药了,熬熬也就好了,不好也就该死了,所以把药给全倒掉。”孙思邈听后便慢慢地与老者聊起了家常,说了一会很投机,孙思邈就顺着话意问老者:“您是咋得的病?”老者说:“十天前下雨淋着,浑身困乏,发烧无力。”孙思邈说:“我也是医生,能否给您看看?”老者爽快地说;“中。”孙思邈就为他切脉,接着又蹲在地上拨开药渣,一样一样地察看,然后对老者说:“老先生的病没有好,是因为抓的药不行,我再给您重新开方,吃着中就算了,吃着不中您去山林街找我,我叫孙思邈。”老者按照孙思邈开的方,抓药煎服后,很快就痊愈了。美谈

     还有一传说: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得了急病,在“药店”(那时好象不叫药店吧,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就这意思)里请大夫看病抓药给孩子吃,熬完药后就把药渣随手倒在了路上,李时珍正好从他们那儿经过,看到路上有药渣,可能是出于习惯吧,就看了看有什么药,他一看赶紧去敲那家的门,问他们有没有给病人吃熬好的药,因为他看到药渣里有两种药是相克的,如果病人服了药的话会没命的,幸好那家人还没给孩子吃,因此他们的孩子捡了一条命回来,于是他们把这事儿告诉了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有给病人煎中药的人家就把药渣倒在路上,一是万一用药不对,有熟知药性的人能提醒一下。(可敬
    又有一个传说相传清代江南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两家同样的药铺,一家名“宗德堂”,另一家则为“仁济堂”。两家都经营中药,但生意上却出现较大的反差。“宗德堂”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而“仁济堂”则门庭冷落,萧条亏损。久而久之,“仁济堂”的店主怀疑是“宗德堂”的人使坏搞鬼……于是不问青红皂白,便纠集一伙人前往 “宗德堂”兴师问罪。两家正相持不下时,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他拨开众人说:“开药铺的,配药虽无人见,存心则自有天知。宗德堂经营有德,济世扶贫,仁济堂名不符实,见利忘义……”老者语毕化作一缕清风,拂袖飘然而去。 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仁济堂”的老板幡然醒悟。原来他过去所配的药往往以次充优,低价高售,从而牟取暴利。老者一语中的,说得他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打此之后,他祈祷神灵,认真悔过,决心改变过去的经营作风。从此,凡有病人来“仁济堂”抓药,都一再叮咛须将药煎好服下之后,要把药渣倾倒在路面上,好让苍天去作鉴别,观其真假伪劣…… 来也真奇怪,从此,凡是在“仁济堂”所抓的药都药效灵验,众口皆碑。如此日久天长,老百姓中便传开了,只要把药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就会药到病除、早日康复。药商良心

    不管有多少种说法,把药渣倒在路上,不卫生是肯定的,也谈不上文明。不说是恶习,要说是陋习是不过分的。但愿大家把这一陋习革除掉,还干净的路面与市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