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敲醒你:为什么你的鸡血有效期短,效果不明显

 佳喵 2015-11-09




给自己打鸡血,也需要找对路子,否则,只是空激动一场。看完今天的文章,不妨反省一下,是不是需要换个方法激励自己。




敲醒你:为什么你的鸡血有效期短,效果不明显?

原文:What are the best tricks to keep yourself motivated?

不想干活?这儿有一个保持动力的小窍门!


每个人都有一堆索然寡味却又不得不做的任务。怎样才能拒绝拖延,动力十足地搞定它们?


2009年,海蒂·格兰特·哈弗森博士(Dr. Heidi Grant Halvorson)在研究动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哈弗森博士请人来解决一些难题,并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称为“我很牛逼”组,另一组称为“争取进步”组。在“我很牛逼”组,她告诉组员分数能反映他们的概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出的题目越多,越能证明自己优秀;而在“争取进步”组,她告诉组员每个问题都只是一个“训练工具”,他们应该把握宝贵的学习机会,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海蒂·格兰特·哈弗森,《成功:如何实现目标》,p64-68)


与此同时,针对每个组的部分成员,哈弗森博士还引入了一些“挑战”来增加解题难度。她会打断参与者答题,致使其时间不够;或者额外抛出一些无解的问题,令他们感到挫败。


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争取进步”组,面对挑战的组员十分淡定,他们解出的问题和其他成员一样多;他们始终积极地学习。而在“我很牛逼”组,遭遇困难的组员士气低沉,比起同组的其他人,他们解决的问题少得多。


而这一切差异的根源仅仅是因为初始目标不同。


面对难题,应制定掌握型目标,而非表现型目标


哈弗森博士的实验说明了掌握型目标(mastery goal)和表现型目标(performance goal)的区别:前者力求通过学习更好地掌握某项技能;后者重在展现才华和能力,以此表明“我很优秀”。


我们的目标往往就属于这两种。想想这些情形:


你努力备考,是为了学习知识、取得进步,还是为了证明自己聪明?


你花好几年时间读博,是因为想在研究领域有所创新,还是想把博士学位当作职场的进身之阶?


你参加长跑训练,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还是为了赢得比赛?


你做业余项目、提升编程技能,是为了当一个更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还是仅仅为了求一份高薪工作?


不管是掌握型目标还是表现型目标,人们为了实现它所采取的行动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动机和心态却截然不同。当你专注于自我提升而不是炫技,你就不会被困难轻易打倒。你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下一次会做得更好——这就是“成长的心态”。


当然表现型目标也有用武之地。


丹·艾瑞里教授(Professor Dan Ariely)在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和印度马都莱乡村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让参与者们玩几个游戏,并为赢家提供奖金——这是典型的表现型目标。每次胜出可能获得的奖励额度不同:有大额的,也有小额的,还有的居中。在记忆力、创造性以及运动技能的比拼中,奖金额度越高,玩家表现越差。唯一例外的是一个机械性任务:比谁交替按键的速度快。在这个游戏中,奖励越丰厚,玩家表现越好。(丹·艾瑞里,《大赌注,大错误》)


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他的著作《驱动力》(Drive)中强调了这一观点:当目标明确且问题可用“蛮力”解决时,表现型目标相当有效——尤其是还有奖励的时候。但是,当需要创造性,需要动脑筋的时候,再采用表现型目标就会适得其反。(丹·平克,《驱动力——关于激励的惊人真相》,p60)


你获得启发了吗?


想更好地完成任务,你需要采用正确的目标类型。


当问题可以用“蛮力”解决,特别是在紧要关头而且回报丰厚的时候,你最好制定一个表现型目标。比如以下几种情形:


为一长串错误清单或特征列表做归类排序工作


回复长期积压的个人邮件或客服邮件


一大堆家务活儿等着干


处理一些不费脑子的事儿


这类短期任务一般无益于掌握新技能,但若能把完成任务和奖励挂钩,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就像这样:


if 搞定这些事
then款待自己(团队)一次


这样你会干得更快。


但对于长期目标,若想长久地维持动力,我们需要把最终目的定性为“掌握某项技能”而非“取得不错的表现”。比如:


与其天天想着怎么才能晋升为工程师,不如好好提升工程技术、发挥更大作用。


与其为了“赢”而运动,不如为了提升自己而参加训练。


选择创业与其说是为了致富,不如说是因为热爱某个领域,并渴望在创业中学习。


你会发现,能否完成一个表现型的长期目标,往往取决于一些你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比如经理是否提拔你,竞争对手是否比你更优秀,或者项目启动是否顺利。当我们放任这些不可控因素来决定我们是否成功,就很难在困境中继续保持动力——就像哈弗森解题实验中的那些参与者一样。反之,若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就更有可能熬过艰难的时刻,获取最后的胜利。


ps:该答案是基于我在《卓有成效的工程师》(The Effective Engineer)上发表的一篇博文所写。


原文链接:http:///DGXrD

封面图 by Ilias Sounas

PS:最后附上一张鸡血帝小丸子的经典语录图


图文转载自:豆瓣 作者:浩子菌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