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中文网 专业的社交门户

 昵称28837289 2015-11-09

 

目前,许多社交网站已经开始涉足分类广告领域。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站MySpace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提供分类广告服务。另外一个老牌社交网站Friendster本周表示,将和另外一个伙伴合作,推出分类信息服务。值得一提的是,Google网站去年也推出了免费分类信息服务Google Base,对分类信息服务霸主Craigslist发起了挑战。

2004年,扎克伯格在自己还是一个哈佛大学本科生的时候就创建了脸谱网站,迄今为止脸谱已经成为全美国第六大受欢迎的网站。此前,脸谱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如今超过一半的用户也是大学生。不过,最近一两年,脸谱开始向非大学生群体扩张。

我写信给FaceBook请求进行采访。克里斯修回信说他将会被高兴。 采访时今天进行的。而且克里斯让我使用一个示范帐户进入了网站内部。我终于知道FaceBook的内部结构了。

以下,我会按照会员资格,功能和盈利模式对Facebook进行描述。

会员资格
成为Facebook的成员你需要一个带有“.edu”后缀的电子邮件信箱,一般而言,每个大学都会为学生配备一个这样的邮箱。

Facebook现在支持882个学院 --美国大约有2000个学院。他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覆盖所有的学院。

覆盖率是可观的,一经开通的学院的大约85%的学生在Facebook上有他们的帐户。意思是有385万个成员。克里斯告诉我,这些注册用户中的60%的人每天都会登录,85%的人每周都会登陆一次,93%的人至少每个月一次登录。

随着中学版的Facebook的开通,这个市场将会大大的扩展。在美国,大约有22000所中学。克里斯告诉我,自从Facebook开通以后,注册的中学学生已经达到了好几万。

成为中学版的Facebook成员比较容易一点。中学通常不给学生们配备电子邮件地址,所以也就没有带有“.edu”的电子邮件地址的需要。现在的的中学成员是能邀请其他的人加入Facebook的。一旦中学用户毕业上大学了,就可以立刻登录上大学版的Facebook了。

同时, 克里斯告诉我新近毕业的学生仍然保持登录Facebook的习惯

功能
休斯给我的示范帐户是可以查看功能的。

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之外,用户往往会增加一些关于个人的描述资讯从而。用户可以填写他们喜欢的电影、音乐、书本和一些格言等等。这些描述都可以链接指向那些跟他们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

用户还可以创建或者加入一些群。比如政治的和社会的群。当然,大约80%的群是与兴趣相关的,比如我爱纽约群。

另外的功能包括用户可以发布告(告诉朋友有聚会)或者是发即时信息等等。

用户还可以以另外一些方式互相影响。比如你可以增加朋友 (一般都会被接受),并且你也能向另外的一个成员打招呼。

这个网站最大的用处是约会。我在 FaceBook 上发现了一场很好笑的电影。它很长, 但是我认真地介绍它,如果你想亲自体验一些它的感觉的话。

盈利模式
FaceBook
有产生利润的三个方法。

当地广告 (学院和当地的企业),每天都可以收入15-20美元;
传统的栏目广告;
赞助商投入,包括苹果、EA等等。

计世网 1969年,当互联网被首次运用到美国军事机构时,它的每个使用者都拥有着双重身份”——他们分享他人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承担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不过,此后的数十年里,技术与资金似乎成了困扰信息发布 的瓶颈,网络上的话语权被控制在了一个狭小的范围里,而另外大部分的用户只能望洋兴叹,被动的接纳信息。 

SNS:实名互联 

作为Web2.0阵营中的尖兵,SNS以一种独特的实名制网络社会理念受到了世界各国网络用户与风险投资商们的广泛关注。所谓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性网络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真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网络用户关系构架。通俗的说,它是指可供用户以真实姓名登录,并在登录平台上以真实身份进行交流的站点,人们可以在这里开立自己的帐户、上传音乐和照片、撰写blog、小组讨论……当然,来到这里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能以某种共同点为契机,结识这个网站平台上的人。 

由于有了现实现社会的道德准则作为依托,这个平台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大家不再需要为了彼此的受信程度低而承担大量社会成本,更不用担心自己对面坐的是一只狗 

SNS的窜红似乎是个必然。当初,美国社会性网络先锋LinkedIn获得水杉基金470万美元的投资的事件确实在硅谷地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因是这个数目是水杉曾经对Google做的早期投资的一倍还多。当时许多人对水杉这种做法颇有微词,毕竟,没有人能预知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空间究竟会有多大,它何以使风险投资家们如此倾心呢?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答案:SNS的魅力就在于用户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和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换被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这样,渴望被认知被接受的人们就自发的以共同享有的SNS平台为纽带进行交流。 

巨头们的抢滩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SNSIT界展开了数场圈地运动战,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出招:YahooYahoo360GoogleOrkut,微软的Wallop等项目纷纷抢滩登陆。 

让我们来重点了解几个国外的特色SNS 

facebooking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全体美国大学生兴奋不已的名词。Facebook是一个由哈佛学生Mark Zuckerberg花了十天时间创办的网站,建立伊始,它只是一个线上学生名录,其最初目的也只是为美国各所高等院校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联络同学与得到同学的讯息的机会。谁曾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点却在2005年一年之间成长为了身价过亿的后起之秀,最近,Yahoo以十亿美元天价并购Facebook的消息更是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Yahoo360代表了时下最普遍的社会性网络运行模式:Blog、网页相册、媒体分享、IM交流等系列功能一应俱全,简洁的版面和快速的网页读取速度是其鲜明的风格所在。 

通过预设,你的首页中会清楚的呈现出Yahoo!360社区内每个好友的最新动态。Blast功能,可以将类似于MSN签名档的一句话留言显示在朋友们对你主页的链接锚点上。而所谓的音乐、图片分享是指显示你所收听Yahoo!Music网络广播内容、显示你相册中的照片。另外,Yahoo!360还有着强大的权限控制功能,其中的每一个项目几乎都可以特别设定哪些人能够浏览,如果将这项功能与其他功能配合起来,你可以只告诉一个要好的书友你在读什么书,可以将你在听什么音乐告诉你的乐友,甚至还可以在某个朋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Yahoo!360的这个功能联络其他朋友,秘密的组织一次生日庆祝会,给他一个惊喜。 

Friendster中,通过搜索你可以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结识他,并邀请他把你加为好友,同时也把他的主页收藏到你的朋友圈中。通过类似操作,我们还可以很方便的把朋友的朋友加为好友。这样,人际网络可以很快扩大,你甚至可以创造出短时间内拥有数万朋友的奇迹。难怪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Friendster能让你寻找过去,让你对朋友了解多一点,让你知道这个世界是那么小,它甚至能让你知道原来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正是你的偶像!” 

不过,Friendster的开放性注定会导致人们对这个平台上朋友质量的质疑。另外,作为社会网络服务的开拓者,Friendster虽然对SNS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但现在看来,一些设计稍显陈旧。 

Google力推的Orkut在世界范围内并算不是最知名的SNS网站,原因就在于它的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入Orkut的必要流程是要先收到一个已经是Orkut注册用户的朋友邀请,然后注册成为会员。这种做法虽然对增加访问量与使用人数并不是很有利,但它却将用户个人信息的真实度保持在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这样被准入到大环境中的用户便可以享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小环境(针对Friendster而言),无须经认可便可以了解对方的信息且加对方位好友。为了确保公信,Orkut还加入了Rank friend功能,即可以给圈内朋友作匿名评价。可以说,Google的眼光是长远的,能够在社会性网络混战的今天一如既往的坚守这一阵地实在让人钦佩。 

另外,OrkutLinkedIn一类人脉网站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社群与社群间的相互交流模式运作。例如邀请您的朋友是位blogger并且参与到了名为博客的社群中,你则可以通过浏览他参与的博客社群连接到其他友人,假设在这个过程中你结识了其他友人A,参与到A向你推荐的读书社群中,你就又可以在这个社群中结交朋友了。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在不同的社群众结交到不同领域的朋友。 

在嗟叹于欧美国家Web2.0如此巨变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自己的SNS在哪里呢? 

本土寻踪 

国外SNS的异军突起似乎让国人也看到了国内Web2.0发展的新动向,以联络家、亿友、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SNS网站应运而生了。这些网站显然更加注重自身与国内沟通文化的接轨,并力求在此基础上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达成信息沟通。 

与西方人就事论事的沟通方式不同,在中国人的辞典中,人脉需要培养。针对国内用户的交流习惯,SNS运营商们将中国式沟通中的一些所谓细节进行了解码,使网络更加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举例而言,联络家(Linkist)网站比较强调中国式沟通中的现实人脉关系,从国内用户的角度考虑,社区成员们仅维持一种线上弱联系是不够的,于是联络家选择以协办公益讲座等形式组织线下活动,并将活动内容反馈回网络,形成良性循环。另外,Linkist还通过简便的搜索来延展人际关系的触角。在这里,你可以像在Google上搜索新闻一样从搜索引擎中搜索人脉,但是,如果想与搜索结果中的特定对象结识,它又给定了一种权限——只能通过朋友的介绍建立朋友关系。这种通过朋友介绍传递信任的做法可说是颇有新意。 

除了沟通方式本土化以外,国内还有一些SNS网站直接将视角转向某个人群细分,比如人脉招聘、优友地带就分别侧重于为求职、交友对象服务,而Linkist则力求为商务、IT人士提供服务。 

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经典理论:Web2.0时代,互联网利用价值的大小是与其使用人数的多寡成正比的,这就是说,假设没有用户,Web2.0就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在现今的网络环境中,我们每个人不但是信息接收的客体,更应该是信息发布的主人,是Web2.0不可或缺的主体。既然互联网给予我们平等的交流环境,我们不妨参与其中,与全世界共享信息资源。 

脸谱网站的这一免费分类信息服务名叫市场(Marketplace。用户可以发布四种分类信息,分别是房屋、工作、转让以及其他。脸谱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向公众公开分类信息,或是面向好友网络公开

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将推出免费的分类信息服务。此举将使脸谱成为多个分类网站巨头的竞争对手。

脸谱网站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他们不希望占用用户很多的时间,但是希望能够让他们在脸谱网站上做更多的事情。如果脸谱提供更丰富的工具,他们将会增加访问网站的频率。

据悉,脸谱网站目前已经有2200万注册用户,其中55%的用户每天至少登录一次。

脸谱网站的这一免费分类信息服务名叫市场(Marketplace。用户可以发布四种分类信息,分别是房屋、工作、转让以及其他。脸谱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向公众公开分类信息,或是面向好友网络公开。

扎克伯格表示,这一服务目前免费,但是未来,脸谱网站可以提供付费服务,让用户的分类信息获得更大程度的推广。另外,如果流量增加,网站也可以在分类信息旁放置关键词广告。

而今,在Web2.0旋风席卷世界的年代,失却话语权的困境似乎出现了转机。Web2.0昭示天下:成为互联网信息发布者已不再是大众的奢望。 

用户对Facebook厌倦:用户现在可以从Facebook获得乐趣和新鲜事物,但是它又有什么实际用途呢?人们还有多久会对Facebook感到厌倦,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开放API引发的问题:Facebook面向全世界开放API的确是激动人心之举,但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烦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