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枝山《北郊访友》:诗必苦吟惊天地,字从随性绝古今

 方远图书馆 2015-11-10
  祝枝山(允明)的一首七律《北郊访友》:

  其诗正文如下:

  风物幽研上郭宽,访朋因得一回看;

  家家黄士墙三尺,处处清渠竹数竿;

  欲雨欲晴云半密,如秋如夏汗微干;

  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鹖冠。

  (落款:严访友一首,书幽仪轴子,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明朝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8年后的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此诗是祝允明在任兴宁县知县期间写的一首物候诗,平铺直叙描写祝枝山闲来的一场郊处访友,从诗里看,此朋友必在远离城区的郊外小村,此处“风物幽妍”,别有风景,家家土墙和处处清渠也都看起来分外有意韵;访友应是发生夏秋之交的一个多云而又不雨的午后,岭南天气湿热,天气与人心相对照得也是格外契合。

  1514年祝允明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次年55岁走马上任,然兴宁县地民俗不淳,当有强盗出没山谷,更至放火抢劫,祝允明能以礼宽待百姓,引导民风, 又能施展计谋,捕获盗寇30余人,使县治平安,但在57岁时,因拙于催科秋税,又被停给俸米。

  祝枝山授为兴宁县知县赴任时已55岁,可知此诗轴肯定书写于其书法功力最为成熟时期;本诗末联“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鹖冠”句中,鹖冠为隐士之冠。《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至于鹖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李善注:“《七略》鹖冠子者,盖楚人也,常居深山,以鹖为冠,故曰鹖冠。”

  可见此诗亦是透过写兴宁郊外的景致,以及访友散心的体会,抒发早已外动天下而又特特不适于官场应酬的略微归隐之心。

  诗是小诗,但书却是大书。

  此诗轴在祝枝山一生的书法家生涯里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现实里,祝枝山到了人生最后几年,尤其是告病还乡之后,才成就吴门书坛领袖的大名,但此从诗轴可见,早在50多岁祝枝山的书法已近化境,尤其是他的草书和狂草,一律打破了前人的羁跘,风格强劲自成一家。

  全篇除起首第一个“风”字外,一律写得半推半就、半飞半跑、半张半弛、半润半枯,从右至左五列,字形越发自如,毫无任何设计与控制,甚至可以说,所用之笔以及所用之墨都将将就就、马马虎虎,所以产生出来的字迹,亦难以用一种准确的结论概括之。

  但爱书之人,相信对着字迹盯上个把小时,一定会越看越爱,而不忍释卷。

  【《北郊访友》诗轴全图及局部评鉴】


  全图。


  右半。


  左半。


  起首开篇,行笔尚能规规矩矩。


  左右两列,用笔与字形的对比非常强烈。


  苦吟应得,根本不是标准的草书,但却完全是草意。


  舒朗的线条中间拥有宽润的呼吸空间。


  看家,两个字各有各态,皆为不俗。


  祝枝山的落款和印章。


  风物,真是漂亮得不可方物。


  吟应。


  汗微。


  得一。


  落款的上半。


  头。


  因。


  干(乾)。


  秋如夏,点划流畅而字形简约。


  清,取势非常之特殊,为祝枝山独创。


  渠竹,两个字写得都很拙,笔划生硬,漫不由心一般。


  朋,一种经典草书的写法。


  尺处。


  幽。


  黄土,半推半就地写成。


  墙,一个字里,有多种书风交汇。


  雨,祝枝山的雨字,个个耐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