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童话 黑暗残酷的安徒生

 拂花香满衣 2015-11-10

作者|毕家妈妈立夏

  亲子作家。主张理性、自然的育儿观,推崇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方式,相信儿童学习应是快乐的过程。著有《毕家妈妈育儿经》和《跟着直觉做妈妈》。育有二子,曾旅居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现客居上海。

  “……这个可怜的母亲跑到门外来,喊着她的孩子。

  “在外面的雪地上坐着一个穿黑长袍的女人。她说:‘死神刚才和你一道坐在你的房间里;我看到他抱着你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跑走了。他跑起路来比风还快。凡是他所拿走的东西,他永远也不会再送回来的!’

  “‘请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母亲说。‘请把方向告诉我,我要去找他!’”

  我先生给孩子读书,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讲一个母亲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自己的孩子,做出一切努力。她把荆棘放在自己裸露的胸膛上,她试图去喝干大湖的水;她牺牲了自己明亮的眼睛、黑色的长发,但当她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死神的花园时,她却心甘情愿地把孩子交给死神带走了,因为,死神给她展示了孩子的两种未来:一种是被愉快和欢乐所围绕的幸福,一种则是“忧愁和贫困、苦难和悲哀的化身”,而死神不能告诉她面临她的儿子的,是哪一种命运。

  我当时六岁的孩子听得眼泪汪汪。

  我不是一个“残酷”的母亲,我也不希望孩子小小年纪就被人生的悲哀和人类的苦难压倒,但这个故事,我不会反对给孩子念,因为书中的母亲最终为了对孩子最大的爱而放弃孩子,这里面展示的人性的复杂,远远超出了寻常市场上的绘本图书。这里有经典童话的力量,这是真正的经典。

  每个时代好像都有自己的讲述童话的方式。迪斯尼也不例外。看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动画片《三只小猪》,跟现在的“三只小猪”的氛围和结局几乎两样。似乎我们这个时代的童话格外温情脉脉一些,但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否真的就单纯些、天真些、肉麻些呢?

  现在的好莱坞电影里,如果出现儿童,那么放心,不管情节有多么惊险,孩子们是一定不会出问题的,他们一定会活下来,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因为,在我们时代的文化中,孩子就是希望的象征。但是安徒生的时代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代,悲惨人生不光发生在成人身上,也一视同仁地发生在孩子身上。安徒生的童话不怕让孩子失望。在格林兄弟笔下,任性的小公主说话不算数,被青蛙一再追讨,最后她居然狠狠地踢了一脚青蛙,但青蛙却由此变成了王子,而二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安徒生却是现实主义的,他笔下的任性的小姑娘,不管有多么美丽,做错了事就会受到惩罚,跟所有人一样经受痛苦、恐惧和失望的折磨。《红舞鞋》里,爱慕虚荣的女孩子失去了双脚,在《跳蚤与教授》里,六岁的公主失去了心爱的宠物:小跳蚤终于跟教授乘上气球周游世界去了,而公主和她的臣民仍然在原地苦苦等待,至今还在那里。

  安徒生不妥协,不避让,因为孩童的世界照样有丑恶、黑暗。他的作品有不少反映了人生的失败和落寞,这跟其自身的经历有关,但这同时也是真实人生,也是其作品深刻的地方。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给孩子读童书,如果绕过了这些内容,是孩子的损失。

  我们希望孩子一帆风顺幸福快乐,但我们不能帮孩子闭上眼睛。不幸与悲伤跟生活其实如影随形。我们仍然需要预警他们人生的路其实曲折复杂。都说幸福童年,其实谁的童年都不可能是完全的阳光灿烂,尤其是在如今当孩子5岁就需要做作业到10点否则考不上附近的小学的现实之下。我们的孩子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但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是第一名,即使第一名也不一定会一直待在那里,真实的人生中总是有winner和loser的,作为父母,作为了解真实人生的过来人,告诉孩子挫折和失败都可能发生,告诉他们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不可捉摸,相信其实对他们更有帮助。

  还有一些故事,大概是因为要回避教育上的悖论而从来不被做成绘本给孩子看。安徒生并不是一个浪漫的人,虽然心中的浪漫之灯从未熄灭过,但他的作品中时时透露出对人情世故的讽刺和揭露。比如在《跳高者》中,跳蚤、蚱蜢和跳鹅比赛谁能得到公主,结果跳得太高超出人们想象和理解力的跳蚤以及跳到国王脸上冲撞了权威的蚱蜢都被淘汰出局,而跳得最低,却适时地跳到了公主腿上的跳鹅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了公主的新郎。这跟现实人生何其相似。在大家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的当今,其实这种说真话富于街头智慧的故事最适合印出来给孩子和家长看。

  “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非常不好。这时他想起了新鲜空气和太阳光。他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渴望:他想到水里去游泳。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就不得不把心事对母鸡说出来。

  “ ‘你在起什么念头?’母鸡问。‘你没有事情可干,所以你才有这些怪想头。你只要生

  几个蛋,或者咪咪地叫几声,那么你这些怪想头也就会没有了。’

  “ ‘不过,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小鸭说。‘让水淹在你的头上,往水底一钻,那

  是多么痛快呀!’

  “‘是的,那一定很痛快!’母鸡说, ‘你简直在发疯。你去问问猫儿吧——在我所认识的一切朋友当中,他是最聪明的——你去问问他喜欢不喜欢在水里游泳,或者钻进水里去。我先不讲我自己。你去问问你的主人——那个老太婆——吧,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聪明的人了!你以为她想去游泳,让水淹在她的头顶上吗?’”(《丑小鸭》)

  重读安徒生童话,被感动的还有那样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丑小鸭被驱逐,在农夫家他渴望去游泳,备受母鸡和猫的奚落:庸俗的人心是不能衡量梦想的美丽和强大的,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而拇指姑娘除了美丽的外表、跟王子结婚的结局,更有对阳光蓝天的追求,如果她屈服了田鼠的压力,跟富有的鼹鼠先生结婚,哪里会去到温暖光明美丽的南方?

  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我们当然要教育孩子爱钱,因为我们都懂,你不爱钱钱不爱你,但是,始终,仍然只有梦想和超出物质的精神追求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境界真正开阔,面对庸俗和低级趣味时更有力量和方法应对。而这样的内容,在如今的《丑小鸭》和《拇指姑娘》绘本中往往被省略掉了,或者淹没在对情节的温情脉脉的渲染中。

  其实,童话之所以可以代代相传,不光是因为他们的情节多么精彩,往往更是因为 他们在某一方面触及到了人性的真实,人生的真实,而这些,常常跟苦难和黑暗有关。

  我先生是一个喜欢直面人生的人,即使在给孩子选择童话上,也不愿意妥协,幸好,安徒生童话中真正可以让孩子痛哭失声的,只是不多的几篇。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毕家妈妈微信公号:LeiciaMa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