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小说史 发展成型期

 金品之文集 2015-11-10
(2015-11-10 10:21:54)

[转载]英国小说史---发展成型期[转载]英国小说史---发展成型期

   18世纪是英国小说的发展成型期或崛起期,用小说理论家伊恩.瓦特的话讲就是:在18世纪,古老的叙事文学发展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谓现代意义上的“小说”,除了叙事艺术、表现技巧上的“现代化”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说文本所表现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更富真实感,能够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所接受。

   小说要从16、17世纪被冷落在诗歌与戏剧一旁的边缘状态中走出来,进而昂首崛起于诗歌与戏剧之前,首先需要拥有读者大众。18世纪的欧洲,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处在领先地位的英国,文学所面临的新大众是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是新兴的阶层,有自己特有的世俗化价值观念和大众化审美趣味。他们在文学接受的期待视野上有一种通俗化的需求,而小说恰恰是与这种大众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相契合的,“因为小说的文本内容总是带世俗化倾向,小说的接受范围也带有大众化的特征,这两点都集中体现于市民生活中”。所以黑格尔称小说是“近代市民阶级的史诗”。可见,英国小说在18世纪之所以能够“崛起”和“成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大众的精神需要。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的发展和市民大众的精神需要成就了小说艺术的发展与成型。
   18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最令人注目的是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一词含义丰富,但在这一时期用它来指认英国的小说,主要是因为这类小说普遍反映现实生活,描写普通市民,表达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富有真实感,从而有别于16、17世纪雏形状态的小说和传奇故事。它完全以一种新的面貌与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
   丹尼尔.迪福(Daniel Defoe,1660--1731)是最先出现的18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自传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1719)是他对小说真实性的一个实践范本,而他所说的“真实性”则集中在个人生活体验的真实性上,由此又强调了小说文本与生活现实的一致性。这部作品既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形成,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小说的形成。迪福之后的理查逊则用书信体的小说表达人的真实感受,把关注的焦点从迪福式的小说文本世界与外在生活的对位,转向了文本世界与人的情感心理的对位,成功地将心理分析与情感描写引进小说,从而引领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观心理真实之路。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那里达到了高峰。他用“喜剧性散文史诗”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广泛地描写了18世纪英国万花筒一般的社会生活,在人性开掘的真实性、深刻性和故事叙述的曲折性、复杂性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贡献。他的创作无疑拓展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内涵。
   除了现实主义小说外,为18世纪英国小说的“崛起”与“成型”做出贡献的还有感伤主义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是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代表。他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变化无常的情绪。”他还说:“小说结构的基础不是逻辑性而是情感性的原则。”他的《感伤的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特别擅长于抒发主观的感情和心理分析,把小说的叙述对象从外部传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斯特恩的这种感伤主义、主情主义笔法不仅开启了感伤主义文学的先河,还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哥特式小说”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代表作家是霍勒斯.沃尔波尔(1717--1797)。哥特式小说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注重描写怪诞紧张的情节和不寻常的故事。如果说迪福到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注重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斯特恩的感伤主义小说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那么哥特式小说则注重从超现实的角度叙述离奇怪幻的故事,给人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事物的视角,让事物以一种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读者眼前,表现出对18世纪理性主义的反叛。哥特式小说采用超自然的素材,运用意识流、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手法,讲述奇人、奇事、奇景、奇境,从而拓展了小说的创作领域,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从现实主义小说、感伤主义小说和哥特式小说为主的多种小说品种,共同促成了18世纪英国小说的“崛起”与“成型”,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更趋成熟,概而言之,“成型期”的英国小说有以下共同特征:
   第一,“真实”成为小说创作的重要理念,因而小说既成为了文学家们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真实感受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也成了普通民众观察生活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渠道,成了文化传播的的重要媒介。
   第二,成型期的小说多以虚构的方式描写当下生活中的普通人,而非以往的传说人物或神话人物,而且开始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复杂人性的揭示,对人的心理情感分析在小说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第三,作家们对故事叙述的技巧更为重视也更成熟,小说的情节显得曲折、生动,小说的可读性、娱乐性增强,但叙述方式上成型期的小说仍然与流浪汉小说较近,中心人物主要为推进情节服务,故事情节以单线发展为主。从叙事技巧角度看,18世纪英国小说处在“故事小说阶段”或“生活故事化的展示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