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稳增长不能依赖“负利率”

 一生终爱诗书画 2015-11-10
 
 

短短四个月内,央行三次启动双降措施。尽管目前我国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仍然为稳健,但通过这种频密的双降,货币政策已调整为从宽,这已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在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作出的这一决定,被视为稳增长的一个重要行动而得到了肯定。我国最近20年来经济运行的实践中,货币政策的不断放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投资的不断扩张一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左膀右臂。但是这种投资和货币双扩张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它造成了产能的严重过剩,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则造成了物价的持续上升。因此,最近两年,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期望我国经济运行能够摆脱对双扩张的过度依赖。但是,就像一句俗话说的,形势比人强,当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时候,以前用惯了的降准降息,还是在稳健的口号下出现了比以往适度宽松时期更频繁的使用。

当央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续3次降息以后,一年期基准利率出现了低于物价指数(CPI)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9月份CPI同比增速是1 . 6%,而在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低到1 . 5%,这就意味着百姓将钱存进银行后,其所得利息收入尚不足以对冲物价上升所带来的货币价值损失,负利率这一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曾经多次出现的魔影再度光临。当然,由于在此之前,央行已经多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上有不同的上浮,因此从表象上看,储蓄者的利息收入还是高于CPI,负利率暂时还未成为现实。

但是,从目前经济的运行趋势来看,一方面,在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只能保持中高速甚至中速,GDP保持相对低位是经常性的事,而在降息通道打开以后,继续降息将表现为大概率;另一方面,尽管以石油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低迷遏制了物价上涨的趋势,但猪肉等主副食品价格的上涨正在构成新一轮物价上涨冲动,今年8月份的CPI增幅就一度达到2%。这样一来,利率的进一步降低和物价的进一步上升,势必使两者之间相背而行,即使有利率上浮这个工具起缓冲作用,但最终利率表现为负值将不可避免。

令人不安的是,对于负利率的出现,一些专家不当回事,甚至认为有利于促进消费,也有利于股市上扬。还有些人以国外的零利率为理由,认为中国可以进一步降低利率。但是,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储蓄是老百姓保证资产安全的最重要工具,而负利率的出现则使他们的这种愿望落空。降低利率的目的是希望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不应该忘记的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民众福祉,而以负利率来促进增长,却是让民众来承受增长代价,这样的增长最终却是损害了民众的利益。至于有些国家出现的零利率,它导致民众储蓄意愿减退,增加了这些国家经济复苏的难度。中国如果要学它们的样子,以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来将储蓄逼出银行,以此来促进消费,在国内产品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只怕会有更多的购买力流向国外市场,至于以此来诱导老百姓将资金投入股市,更是会加剧股市风险,很可能伤及普通投资者。

事实上,在本次降息的同时央行取消了对利率上浮的限制以后,利率市场化已经实现,理论上说各家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利率,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对于央行来说,需要研究的是从去年以来尽管已经多次降准降息,但经济却不见起色,说明前期释放出来的资金并未如愿进入实体经济部门,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沟通方面,还存在不少梗阻。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降准降息增加流动性,而是要着力消除金融流通环节中的梗阻,让已经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能够顺畅进入实体经济部门。(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周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