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业二机械加工技术申报表
2015-11-11 | 阅:  转:  |  分享 
  
专业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项目负责人:(工程系主任)(工程系主任)项目组成员: 车工 19% 铣工11% 磨工% 刨工1% 镗工 4% 数控车工 8% 数控铣工5% 加工中心操作工2% 机械维修工% 机械装配工7% 焊工2% 钣金工% 电气维修工6% 流水线装配工21% 其它 5%

其中车工、铣工、磨工等为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为数控机床操作工。目前从总量上虽然普通机床多于数控机床,但从发展趋势看,普通机床会越来越多地被数控机床所代替,所以数控机床操作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续表所示主要为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在这类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中职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装配类岗位中职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

毕业生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调查统计表

序号 主要调研项目 所占比例(%) 1 爱岗敬业,文明礼貌,勤思肯钻,身心健康,乐于接受新东西。 100 2 机电图样的识读 100 3 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 100 4 合理使用技术资料 82.7 5 机械加工的基本能力 75.8 6 低压电器的使用 60 7 通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安装调试 58.6 8 机械安装调试及维护 52.3 9 常用油路及气路分析 23.3 10 计算机技术应用 53.3 11 先进程序控制设备应用 46.7 12 常用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40 调查表明,企业对所需的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外,几乎都提到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质量意识、自我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并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对普通机加工、电气维修、机械维修和数控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对在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要求则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传统制造型企业则要求教低);另外,规模较大的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5.企业对在岗职校生的缺陷评价及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首先,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缺陷评价概括有:①职校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普遍较差;②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意识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立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淡薄;③职校的课程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企业较滞后,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国际不能接轨;④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职业岗位技能相对薄弱;⑤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其次,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议为:①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②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③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④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四新”知识。增加能与企业零距离接轨,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如建立微米级精度的质量意识等;⑤在重视学生现代先进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加工技术的培养,如普通车工、铣工、维修和装配钳工、设备调试与维护等人才的培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教学的高新含量,以免“两头”不着实。

(四)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受调研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之前首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即用一种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及创新意识。

2.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根据企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要科学地打破学科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三年制中职学生的人才规格,认真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加大技术实践训练活动的课时比例,找准就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构建模块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要以“必须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合理选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要引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从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项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探索“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3.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要加强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走出以培养教师单项工种操作高等技能为培养方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误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走出去”即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新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四新”能力结构;“请进来”即聘请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

4.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学生就业观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后的状况。学生就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企业普遍反映:职校生到企业好高骛远、期望值高,有的眼睛盯着大型企业,看不起中小型企业;有的青睐外资企业,不愿意到民营企业,频繁跳槽安不下心,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损坏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要求职业学校在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分析各类企业的就业特点,让学生及早了解专业、感受企业氛围,引导学生到企业去应以“学技能,谋生路,求发展”为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五)结论:调研表明,江苏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中职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为了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应积极采纳有关人员的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分析,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彰显三年制中职的特色。

二、建设基础

(一)现有基础:我校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江苏省中职示范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业,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实施机械设备的使用工艺,操作机械设备生产及设备的使用、调试、保养、维护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此外,也可从事与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如钳工、车工等操作技术工作。目前本专业的在校生有610多人。

专业开设以来,针对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形成了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机械加工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不断创新,“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在正常的教学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如《钳工》、《车工》、《CAXA》《数控车》等学科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本专业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自编了四门特色项目教材。

目前机械加工专业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3人,职业资格达到技师层级的有6人,宿迁市骨干教师3人,校级骨干教师3人,近年来,共有六位老师前往德国和新加坡进修学习,专任教师承担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1个。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围绕机械产品的制造和机械设备的维护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建有专门的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包含了机械加工专业所需的大部分工种如:钳工、车工、刨工、焊工、数控车、数控铣。实训设备总价值达850余万元。建立了包括江苏秀强玻璃工艺有限公司、江苏铝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南京奥特加冷机有限公司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4家大型企业在内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有近200多名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二)存在不足:对照国家示范性职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本专业还存在以下不足:

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具有良好企业背景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形成尚。

依托产业,以真实的产品为载体,产品导向学做合一的模式着力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材实训基地把专业的知名专业,使之成为乃至地区产品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构建并实施。以产品的、作为能力培养的主线,以真实的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实训的载体,开发学习内容与职业技能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学做加大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建设力度,把产品项目融入课程中,建设门优质课程。编写充分体现的教材。

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依托训基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互式绿色通道,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与、等企业建立人员互的绿色通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培养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名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专家名。

职业素质教育全程化,职业技能培养多样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依托学基地,将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证书制度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专业辐射能力。建设期内,完成内职业专业教师培训名,承担社会职业培训和、和校企合作联盟等多家企业员工培训人次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专业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专业优势,推进“”。与、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1)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文化素质课程,然后选择一定社会工作岗位进行社会实践在课堂和社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教学时间为1个学期。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校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和校内工厂之间完成工学交替,教学时间为个学期。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在之间完成工学交替,教学时间为个学期。(2)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课堂、社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年不断线,有利于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七证齐发”。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中,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核标准,分解职业能力,形成基本素质和能力、岗位基本能力个层次的能力体系。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根据能力目标,形成个课程模块:模块、。课程模块的教学,以校园文化、素质培养社团为依托,主要在课堂与社会实践岗位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按照“工学”方式,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技术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工厂和校外实习合作企业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在学习结束后,完成、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等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门优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见图

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思路为: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结合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③改进教学方法。推行课堂与实训室(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以实际机械设备的组装和调试为依托,重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发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

④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标准,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完善学校“教学两条线”管理模式,将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引入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建立专业教学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应着眼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发展的方向、在行业中有较高威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本专业计划在两年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从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择2名高级以上职称、具有技师及其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国内外培训、进入工厂实践锻炼、主持课改项目等措施使其达到本专业带头人要求。

2.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国内外培训、挂职锻炼以及技术开发等形式培养6名专业教学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符合专业特色要求,并能根据机械行业企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骨干教师培养措施见下表:



培养项目 境外培训 国内培训 企业实践 培训

地点 德国

新加坡 培养内容 1.学习办学模式

2.学习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3.学习国外先进职教经验

4.带课程开发课题考察 1.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2.学习先进职教经验

3.专业专项技能训练

4.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 1学习先进技术

2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技能

3参与企业员工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活动,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等级考试,使其掌握设备操作运行、维护维修专业技能,20年底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达到9%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措施见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措施

实践

企业 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 人数 4 时间 3个月左右 个月左右 个月左右 培养

内容 1、参加生产实践,主要岗位: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工自动化生产线维修工车间工作长生产线主控制室操作员

2、学习自动生产线新技术新知识

3、参与企业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 1、参加生产实践,主要岗位:设备销后技术服务设备管理设备销售设备维修车间生产管理

2、学习专业新技术、新知识

3、参与企业设备研发 1、参加生产实践,主要岗位:设备生产制作设备销后技术服务设备管理设备销售设备维修车间生产管理

2、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3、参与企业机电设备研发 聘请精通企业生产过程,熟悉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管理工作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专门人才,通过教学培训参与专业教研活动建成完备的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兼职教师建设规划见表兼职教师建设规划

师方向 数量(人) 师来源 从事教学工作 资格 数控加工技术 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工程师及以上职称。 2 江阴准提机械有限公司 新设备使用 机械设备维护 2 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设备维护 总计 5.教科研,强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水平。建立全员参与的教科研网络,完善教科研制度,实施激励措施,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参与校、区、市教科研活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对青年教师提出“三达标,两参与”,即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达标、参与课改,参与培训;对中年教师提出“三有”即有科研论文、有中高级技术证书、有骨干教师培训证书;对老教师提出“一帮一带”的要求,即帮一名青年教师,带一项科研课题。

6.依托技能大赛,锻造名师。本项目组将制定和完善师生参加各种大赛的制度和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优。通过技能大赛的锻造,使一批年青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力争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名教师、领军人才。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将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全面推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作导向、项目推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

1.校企互融,铺设毕业生就业之路。学校将继续拓展与江苏秀强玻璃工艺有限公司、江苏铝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娃哈哈(宿迁)有限公司、南京奥特加冷机等6家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空间,形成校企互融、合作多赢的办学机制,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就业创业。

2.校企合作,夯实就业创业基础。本项目在实施阶段,将构建“一个目标、二个基础、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主题”的学生学业指导系统。即:“如何成才”的指导目标;“认识定位、行为定位”的学前指导基础;“学什么、如何学、学怎样”的学习生涯规划阶段;“工学结合的课程学习、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个体咨询与团体讲座、心理测评与就业评价”的综合素质提升辅导体系;学校“全方位推动就业”、就业处“全员促进就业、全程抓好就业”、企业“校企合作订单你如何赢得”、教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学生“有你们的陪伴,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五个职业生涯指导主题。

3.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一是依托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紧跟江苏经济的发展设置专业,紧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寻找校企双方利益共同点,互惠共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二是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互融。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三走访”活动,即派出走访人员、回访各家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的“三走访”校外调研活动;以及把校企人才培养教学研讨会搬进企业等。努力“请进来”,隆重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与张家港工业园共建实训基地、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备忘等,开展生产性实训,实现“教学链”与“产品链”的成功对接。

4.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就业创业技术支持。在抓好为企业工人提供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的同时,认真落实学生的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本专业将继续推行“七证齐发”制度,把技能鉴定引入社会职业技能大赛,凡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机会和平台。

5.五大举措,力促毕业生就业创业显实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创新服务载体,不断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开通就业创业信息“高速路”、搭建就业创业推介“大舞台”、开辟校企联合创业“新阵地”、提供贫困学生就业“全保障”、创新实施就业创业“新思路”等“五大举措”的保障下,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四)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本专业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

1.社会培训。每年为企业职工、下岗与转岗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并承担焊工、数车、钳工、车工等多个工种多期社会培训,共计1000多人,安置就业950多人,就业率达95%以上。

2.技术服务。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新产品和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技术难题,成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骨干教师定点联系企业,成为企业兼职工程师,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每年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组织技能竞赛活动。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确保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着重教学的全程监控,形成教学管理制度化,支持服务人性化,质量监控全程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教学运行组织管理体系。(见下表)





2.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抓好日常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质量监控体系,其中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制度系统、标准系统和信息系统(如下图所示)。



















































(1)组织系统:①成立系教学巡视组,每天对教学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巡查记录。②成立系教学指导组,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境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议,对教学工作和四课制度进行督促、评价、引导、导向。③建立信息员反馈站,随时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与服务等各方面的情况,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2)标准系统: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课程考核标准设计、实习实训评价标准设计等。

(3)制度系统:在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系的具体情况,补充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制度文件和作业文本,目的是使各项管理制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信息系统:建立系教学指导巡查组、学生信息反馈站构成的信息系统,由系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核实,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与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学生信息员、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评教评学等渠道。对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和检查评价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追踪,促进整改提高落到实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要为指导教师和毕业生之间搭建起沟通和交流平台,也要为学校了解顶岗实习的进展情况提供一个窗口。













五、预期成果与进度

重点专业名称 建设负责人:李建 建设内容 年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年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1. 预期目标: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机械零件加工、机械设备的操作、调整、维护的全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

验收要点:

1.深入企业调研,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分析的研制,探索“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制定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

3.制定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责任人:单野陈林 预期目标:通过信息反馈,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1.在2011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工学结合特色更为鲜明的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

2.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责任人:单野陈林 2. 预期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预期目标: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3. 预期目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机械零件加工和机械设备操作和维护为主线,建设4门具有项目导向特点的项目课程。初步完成2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启动教学资源库建设。

验收要点:

1.进行门核心课程相关教学资源的收集,确定建设进度完成 预期目标:完成4门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4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

验收要点:

1.完善《车工》、《钳工》、《CAXA》、《数控车》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

2.完成《车工》、《钳工》、《CAXA》、《数控车》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

3.完成《车工》、《钳工》、《CAXA》、《数控车》四门教学资源库建设。



责任人:袁辉徐萌萌杨仓军王飞旋单野李彩红嵇伏景陈爱进 4. 预期目标:加强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机制,确保项目课程的实施。

验收要点:

1.建立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团队。

2.建成新的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资料。

3.课程开发经费的使用管理及台账资料。



责任人:李建张德安施陆 预期目标:加强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机制,确保项目课程的实施。

验收要点:

1.课程开发团队活动过程性资料

2.完善新的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资料。

3.课程开发经费的使用管理及台账资料。



责任人:李建张德安施陆 5.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 师资队伍建设 1.



预期目标:通过到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加专业研讨等措施,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

1.高级职称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2.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1项专业建设工作。

3.具有出国培训经历,并及时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每年参加专业研讨交流不低于2次。

4.每年发表高水平的专业论文1篇以上;指导培养2名骨干教师。

5.通过担当技能大赛评委、专业技术交流,使专业带头人在行业内扩大影响力。

6.专业带头人 预期目标: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提升专业带头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发挥他们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验收要点:

1.高级职称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2.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1项专业建设工作。

3.具有出国培训经历,并及时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每年参加专业研讨交流不低于2次。

4.每年发表高水平的专业论文1篇以上;指导培养2名骨干教师。

5.通过担当技能大赛评委、专业技术交流,使专业带头人在行业内扩大影响力。

6.专业带头人 2. 预期目标:培养4名骨干教师。通过国内外业务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与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合作等措施,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并能帮带青年教师。

验收要点:

1.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4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2.结合专业教师建设规划,制定4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3.4名骨干教师取得高一级技能等级证书,到企业锻炼2个月。

4..教学考核4人为优秀。

5.2人以上累计为企业做培训100学时以上。

6.4人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

7.2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短期出国学习国外职教理论。



责任人:李建张德安王腾飞 预期目标:培养2名骨干教师。通过国内外业务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与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合作等措施,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并能帮带青年教师。

验收要点:

1.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2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2.结合专业教师建设规划,制定2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3.4名骨干教师取得高一级技能等级证书,到企业锻炼2个月。

4..教学考核2人为优秀。

5.2人以上累计为企业做培训100学时以上。

6.2人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

7.2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短期出国学习国外职教理论。



责任人:李建张德安王腾飞 3. 预期目标:加强双师素质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深入企业取得相应认证证书实践单位出具评价材料; 预期目标:加强双师素质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深入企业取得相应认证证书实践单位出具评价材料; 4. 验收要点:

1.聘请3名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其它专业建设工作,并至少开展高水平专业讲座1次。

2.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的相关记录。

3.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技能考核标准制订以及相关教材与课件编写工作的记录。

4.兼职教师教学效果优良。

5.建立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资源库名单包括名单聘书职称证书、毕业证书、有关的成果证书等复印件教学任务书 预期目标:聘请6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各类实训、实习指导,建立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验收要点:

1.聘请3名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其它专业建设工作,并至少开展高水平专业讲座1次。

2.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的相关记录。

3.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技能考核标准制订以及相关教材与课件编写工作的记录。

4.兼职教师教学效果优良。

5.建立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资源库名单包括名单聘书职称证书、毕业证书、有关的成果证书等复印件教学任务书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定向培养班4个。

验收要点:

1.与8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中深度合作企业达4家。

2.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修改和参与课程开发的记录。

3.企业参与教学课程评价的记录。

4.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5.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记录及学生花名册。

6.定向培养协议、奖学金、助学金发票复印件。

责任人:李建朱成华朱啸曹列 2. 3. 4.

六、建设预算表

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机械加工 编号 051200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省级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奥特佳公司 其他投入:学校 合计 2011年 2012年 小计 2011年 2012年 小计 2011年 2012年 小计 2011年 2012年 小计 合计 148 147 295 30 30 60 30 385 人才

培养

模式



课程

体系

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 10 5 15 15 2、课程体系开发 8 8 16 16 3、项目课程开发 17 12 27 27 4、课程实施与管理 8 8 16 16 5、实训基地建设 29 30 59 15 15 30 89 小计 72 63 135 15 15 30 165 师资

队伍

建设 1、专业带头人 9 9 16 16 2、骨干教师 10 10 20 20 3、“双师”团队 10 10 20 20 4、兼职教师 6 6 12 12 小计 35 35 70 70 校企

合作、

工学

结合

运行

机制

建设 1、共育人才 6 5 11 10 10 21 2、共建实训基地 20 20 40 15 15 30 20 20 160 3、共享人才资源 5 4 9 9 4、校企技术合作 10 20 30 30 小计 41 49 90 15 15 30 30 30 150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在学校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充分发挥机械加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项目建设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对项目实施全程监控,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

(二)政策保障:在各项政策上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充足,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本专业项目建设的热情,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制度保障:建设项目确定后,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校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及相关教学管理文件,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12







岗位综合能力训练(1个学期)













工学结合



文化素质培养(1个学期)











工学结合



岗位基本技能训练(3个学期)











工学结合



机械加工技术

实训基地

(以工作任务展开教学)

校实训工厂

….



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

….







校内工厂

(机械基本技能训练)

4个月



校外合作企业

(顶岗实习)

6个月

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

秀强集团

江苏铝技精密机械

….







社会实践

1个月













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技能考证



课堂

(英语、计算机、数学、语文…)



技能认证



岗位能力



训练课程



训练场地





基本

素质













岗位

能力





















机械加工

技术专业岗位能力





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



校内工厂



数控操作工



课堂



社会实践

岗位

素质培养社团





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



钳工



数学



计算机基础及语言



数学计算能力



身体素质



职业道德和人生观



外文技术资料阅读、翻译能力



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体育



“两课”



德育





英语



创新教育





















机械识图与制图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能力



机械零件分析能力



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切削加工、机械装配手工作业



钳工技术



数控技术



机械基础



CAD/CAM技术



机械识图与制图































车工



机床基本操作基本能力



车工技术



机械零件加工和测绘能力



机加工技术

















┆┆









优质核心课程



师资建设





企业人员参与能力测评





考核标准建设



项目任务开发



教材建设



能力训练模块1#



能力考核标准



项目任务



能力训练模块2#



能力考核标准



项目任务



能力训练模块N#







课程

综合能力测评



能力考核标准



项目任务



实训基地建设



系主任



教学副主任



分管理论教学主任

(职业能力训练课程教学)



分管实践教学主任

(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



文化课教师



专业基础教师



实践理论教师



辅导

课教师



企业教师



学校教师



实习工厂教师



材料室保管员



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系统



组织系统



标准系统



制度系统



反馈系统



教学巡视组



教学指导组



教学信息反馈站



课程标准课程设计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实习实训评价标准



四课制度



课程考核管理制度





学生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顶岗实习信息系统



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系督察(指导)系统







献花(0)
+1
(本文系37137465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