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造得出高铁却造不好马桶盖?

 镇魂之馆 2015-11-11

    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对此,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认为,“圆珠笔不好用”背后还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还有很大的差距。”(11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是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我们的大飞机上天了,我们高铁在很多国家成为了抢手货,我们的玉兔登月更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我们在一些小的工业制造上,比如圆珠笔、马桶盖,却不能尽如人意。强烈的不可思议背后,有时可能是一些我们忽视,却十分重视的问题。这里也不例外。

    对于造得出高铁却造不好马桶盖,现在的主流观点指向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其实这一观点,还是存在片面性。确实,技能人才很重要,但决定马桶盖和圆球笔质量的,难道仅仅是技能人才吗?那些最普通的工人,兴许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难道就不重要吗?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都是制造中的最基础部分。现在真正的问题,还是出现在基础部分,是一种基础秩序紊乱的问题。

    任何领域都存在一种基础秩序,而这种基础秩序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该领域是否健康。对于制造业来说,这种基础秩序,就是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现在,应该很少有人不把人才当回事了。但在企业,这里的“人才”,更多还是指向销售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如此一列举,问题就出现了,企业更大量的人员是普通工人,可在人才的筐里,并没有普通工人的一席之地。具体到现实中,一个普通工人干得再好,也不被称为“人才”,也很难在收入、地位和前途上,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难道普通工人不重要吗?难道技术工人会凭空出现吗?前些年,人们集体追过“国民床单”。当初上海货吃香的时代,也是劳动最光荣的时光,这难道是偶然的吗?普通工人是技术工人的源泉,普通工人的勤奋勤勉与技术人才的创新创造,在精神上具有同向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存在大量工人“混日子”,会出现技术人才“挑担子”。而且,技术人才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工人实现,又有什么意义?

    不管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基础,不管怎样都不能打破基础秩序。如果基础秩序乱了,劳动价值不能体现,就会“反者道之动”。这就是今天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所在。“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勤奋勤勉,还包括创新创造。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同样体现了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统一。相对于呼吁“工匠精神”,更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精神。

    由此不难得出答案,为何造得出高铁却造不好马桶,有技术人才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制造业的基础秩序出现了紊乱,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当前在大量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所有勤奋勤勉、创新创造的人,都能有前途有地位有收入。当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形成了,所有的劳动者都能爱岗敬业,还愁没有技能人才吗?还担心没有技术人才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