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棋残局新论》之“竹外横枝”

 昵称9063442 2015-11-11

贾题韬先生所著《象棋残局新论》,对象棋残局的论述层次分明,棋理论述由浅入深,文笔如诗入画,确是难得之佳篇。今选其对排局“竹外横枝”的论述,可窥看著作之貌。

  (以下为正文)  

竹外横枝”,如右图形势,在过去属于江湖上流行各地的排局之一。早见于《适情雅趣》谱中,原名“三将夺关”,红先胜。着法生动而命名有嫌俗浅。《竹香斋》谱改作和局,取材于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富有画《象棋残局新论》之“竹外横枝”-------贾题韬意的诗句“竹外横斜一枝好”,易名“竹外横枝”。所增着法虽令人有画蛇添足之感,但命名则较形象而隽永。因此,本图着法仍依《适谱》作红先胜,局名则从《竹谱》。 

如右图,以子力对比说,红劣黑优,以“形”来说,双方都已“组形”就绪到了决定胜负的“展形”阶段。如轮黑走,只消车1平2便成绝杀。现在轮红先走,情况是虽然马、炮、兵三子归边的攻势也成“形”了,但绝不同于一般例胜、例和的定式可以简单从事。子力是悬殊的,情势是紧迫的,以较微弱的马、炮、兵的杀伤力面对士、象完整的坚强堡垒,想要展开决胜负存亡于呼吸之间的必胜攻势,这首先要尽可能地排除所有似是而非的歧路,对准敌人的致命所在,开动足以带动全局发挥全部子力的攻击效能的第一枪,绝不容有丝毫误失。请记住,实际临局“展形”时,同一道理必须持有这样审慎的态度和修养。往往条件已具备了可胜或可和的“形”,而又不免于招致相反的结果,大多是“展形”的第一枪由于掉以轻心或对“形”不熟悉打错了方向。

显而易见,马是轻动不得的。炮一平四打将如何?将6平5应,无后续手段。炮一进五呢?象7进9,马四进二,帅6平5后,黔驴之技,至此而穷。哪里是“展形”的开着处?自然不得不想到动用这只下二路的“兵”了。但是前进破象么?只剩下马、炮,更显得单调无力,左移送吃么?条件不成热,徒作无谓的牺牲。必须经过这些考虑,哪怕是一掠而过的思想上的分析活动,但是应有的活动,才能排除歧路看到谱上所指出的,端的是唯一的好着。

兵三平二

兵行至下二路的趋向,一般多是向里靠近,少有向外开动的。但经如上的全面分析,此时向外开动,似宽实紧,由此反而和马、炮取得更较紧密的配合,成为胜负关键时刻提契全军的一着。这就是局名“竹外横枝”的所由来,以诗入棋,绘声绘色。

由于“兵”的向外一横,塞住底象的起飞,利用这一点产生了炮一进五,将6进1,马四进二,将6进1,炮一退二的声声入破的“马后炮”杀势,黑不得不忙于应付。至此,黑如象5退3,则炮一进五,象7进5,兵二进一,同前“马后炮”杀;如将6平5,则炮一进五,士5退6,马四进六,将5进1,炮一退一杀。看来,只有支士解救了。但支左或支右,仍须推敲。

士5进4

《象棋残局新论》之“竹外横枝”-------贾题韬

这是具有深算的。如按照习惯走法,顺手士5进6,则炮一进五,将6进1,马四进六,虚控一着妙极(右图),和炮、兵遥相呼应,禁制双象难以动转,以下伏兵二平三,将6平5,炮一退一杀;或应以士6退5,则兵二平三,将6进1,马六退五杀,均无可解救。现在调了个方向走士5进4,红马如仍然走四进六虚控,从眼前的阵地分析,黑方的无可解救,似乎和上述士5进6(图2)并无二样。但同中有异,黑方伏有炮1平6打士奇冷恶绝的妙解,可以抽回贴身填“将”,炮兵的武装便被解除。所以士不进6而进4,正如有此一线生机,留待微笑。

炮一进五,将6进1,兵二平三,将6进1

首着兵三平二外开,为炮沉底创造了有力条件,逼将上行了一步。这一回合兵又二平三掉过头来打将,逼将不得不再上行一步,使之处于火山上跳舞的狼狈状态。由此,马、炮展开了姿趣横生的解数。

马四退三

这一着不能单纯地看作以退为进,好象只是为了马进五打将似的。如果这样,马四进六顺手吃士,同样可以退五打将,岂非一举两得?要知道它的用意深处在于保留了士,让其自相顶撞,缩小将的活动范围,正是导论中所指出的,有时要把敌人的子力作为自己“组形”、“展形”的成分利用起来。看以下的着法演变,便会明白。

象5进7,马三进五,将6平5,炮一退五,将5退1,炮一进四

如随手炮一平五打将,象7退5后,红方胜利在望的局面,立即陷于涣散软弱,毫无能为。但这又是临局手滑最易于出现的条件反射。因为一般行子的习惯,很难在炮刚刚退回河头,好像故犯重复地再进四打这一将,认为无非让将再回原位,别无意义。殊不知这和原来炮在底线上略有不同处,是起到迫将上顶(伏马挂角杀,将不能5退1),绝其退路的作用。然后马、兵藉此困将,才勾划出以下的妙杀。

将5进1,马五进三,将5平6

几番调遣,迫将位于绝地。须要指出的是,1、可以看到炮进四打将的必要。否则,马打将时,将5退1了。2、可以看到马不吃士的好处。否则,马打将时,将5平4了。

炮一退四

这只炮,先进四打将,为马五进三作了准备,控定将的活动,然后回师进行最后一击,缓急先后,次序井然。以下马三退五,将6平5,炮一平五,必然到来的“马后炮”杀势,黑束手无策,惟有坐以待毙。

 

这一局形的展开,仅仅八个半回合,共只有十七着。但直接对演的角色,在残局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面是马、炮、兵组队,展开进攻,一面是全士、象组队,全力防守。因此,所演出的场面景色,充分体现了残局的步调特色,耐人寻味。如嚼橄榄,愈嚼愈香。这不能孤立地单在一着两着上去捕捉,而是要就有关子力整体活动的前后关系去体会的。在“展形”的开始,为了疏通子力,兵先不寻常地向外远开了一步,活跃了全部子力,使马、炮、兵取得了进一步的密切配合;然后又依次内收了一步,逼将上顶,为马的腾挪,造成有利条件。至此,马不前进贪士,有意识地把敌人的子力留为己用,让其自相顶撞,退回相口要杀,出现了迎风舞柳的轻灵姿态。紧接着炮一退五又进四打将,断了将的归路,为马作了不可或缺的进军前奏。“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马三进五再五进三控定了将的活动,并加强了兵的禁制作用,条件成熟了。最后,炮又及时地抽回原位和马的退五打将交织起来,组成“马后炮”形的绝杀。中间,兵的开合,炮的进退,马的往复曲折,次序先后,吞吐抑扬,无不是“寄密于宽,宽而非疏;寓紧于缓,缓而非弛”;落叶午风,高而复下;小荷浮水,才卷还舒,显示了布、中局所没有而为残局所特有的行子节奏,一环扣一环,手手成形,步步生花,极淡远疏宕之致,尽回互调停之妙。这须要细按轻拍。深入涵泳,才能心与境会,由形象思维进入逻辑思维,否则,橘里香色,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以上,我们先就着法作了逐步分析,次又对全景作了总的描绘,希望读者在研究“排局”时,不要仅限于学习一些不习见的精妙着法,更要注意其不同于布、中局的行子步调。必须知道,这样的步调是以残局的子力少,活动面反较宽的特点以及有关的形为其基础的。而每一个“排局”就是一个形。较大的“排局”又无不是以形套形,由形生形,以“组形”、“展形”为其过程的。这个学习残局的园地------“排局”中,有夺槊舞剑、搏虎骑鲸的杂技;沙场战鼓、牛背横笛的乐声;春红夏绿、秋月冬雪的时景;舞榭歌台、竹篱茅舍的布置,乃至说不尽的柳暗花明、蝉鸣莺琳、水流山峙、鱼跃莺飞以及种种奇趣异境,这是我们对“排局”园地的导游,也是对残局内容的示意介绍。“好诗尽在夕阳山”,让我们象棋爱好者共同欣赏“排局”中的无边风月,干红万紫,从中含英咀华,吸取营养,为加强象棋残局的战斗,为壮丽祖国的河山,携起手来,合唱一曲“竹外横枝”,向棋艺高峰进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