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拗句和拗救

 上山虎888 2015-11-11

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常见的有:  
1、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
[
]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

2、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例如:[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拗)惊(救)上人。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xiǎo 筱韵),

处处闻啼鸟(niǎo筱韵)。

雨声,

花落知多少(shǎo筱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第一字该平而仄,犯“孤平”,当句救,第三字变为平)

仄平平

3、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拗)尽,春风(救)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第2、3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

5、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6、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救,但是很少用。

例如:[唐]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近体诗的避忌

1、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叫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了。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在词、曲之中也一样。  
2、三平调  

在平脚的句子里,末尾三字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叫三平调,也是大忌!绝对不允许的!在古风和古绝里则可以使用。   
3、重字  

重字损伤诗的意境,所以要回避!但如果不损伤意境,可以重字! 例如: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

近体诗的对仗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是可对可不对的。绝句形式上等于律诗的一半,对仗与否是自由的。
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注:a、数目自成一类,”“等字也算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e、代词”“归入虚词。
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词),逶迤对磅礴(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  专名只能对专名,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字有规律)。记住这些后,再掌握粘对规律和拗句拗救,诗律就掌握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