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初一除了收压岁钱,还能干点啥?-看看新闻网

 chenyonglin 2015-11-12

压岁钱

  大年初一,一觉醒来,第一件事:翻开枕头,看压岁钱。这是每个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春节记忆。压岁钱,顾名思义,压是镇压、辟邪的意思,岁就是年。因为在古人看来,过年是道关,年幼体弱的小孩不太容易过,因此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的目的就是辟邪驱魔,助其健康成长。

大年初一的年俗

  发压岁钱这一风俗,从明代起改了时间,由原来的立春发改到了正月初一发。明代的压岁钱大多是刻有避邪祈福吉祥图案的、不能流通的“花钱”,有的还用红绳编织成一把宝剑或一个元宝的样子,现在在古玩市场上还随处可见这种花钱,在城隍庙甚至可以买到这种铜钱拼成的宝剑或元宝。可见当时确实是重点突出压岁钱祈福避邪的功能。

大年初一的年俗

到了清代中期,长辈送的压岁钱开始改成了流通货币,用红绳串起铜钱,包在红布袋或红纸袋里。小孩们接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开始思量可以买炮仗、饴糖、玩具。

大年初一的年俗

  就这样,压岁钱的风俗意义发生了变化,让孩子拥有了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钱,某种程度上等于家长给小孩年终发红包。上海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近代化的商业化城市,压岁钱的功能改变也是领先全国,加上不少孩子相互之间攀比严重,压岁钱的份量也日益增加,成为家长过年不小的一笔负担。 


 压岁盘

  压岁钱几乎人人知道,压岁盘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童年时,大年初一的早晨,邻居家的大人会端着一盘装着干果、糖果、水果的盘子送上门来,家里的老人也会如法炮制,装上一盘类似的杂烩拼盘送回邻居家,以及给其他邻居们。这就是送压岁盘的年俗。在互送压岁盘的时候,邻里之间还会讲些诸如“让小孩甜甜嘴巴”、“祝小孩一生甜蜜之类”之类的话。说的是小孩,其实是大人的事。这是因为邻里之间,在过去的一年间的相处中多多少少会有些磕碰不快,就在这互送压岁盘中,口舌之争被甜蜜的食物化解了。

大年初一的年俗


 大年初一的年俗

烧头香

  上庙烧香是新年的风俗。道教和佛教是不同的两个宗教,而上海人往往是佛道不分的,只要有神灵的地方都要供上一枝香。为了祈祷更多的神灵保佑,上海人从年初一的子夜开始就赶往庙里烧香,走了一庙又一庙,如能在天亮之前到过十座庙烧香,就称之为“烧十庙香”。上海有城墙,城里有庙,城外也有庙,为了方便城里的人出城烧香、城外的人进城烧香,年三十到年初一这一晚上海的所有城门洞开,彻夜不关,值守的兵丁也不会干扰人们。通常情况下,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妇女的虔诚程度比男人高得多,为了烧十庙香,妇女们几乎倾巢而出,或乘着马车、或坐着轿子、或靠金莲小脚步行,俨然一道一年一度的风景线。而男人们争相目睹这道风景线,也成了新年第一天的一个节目。到了20世纪初,新年烧香从信仰向风俗、白相转变,上海人烧十庙香的传统渐渐被选择一庙烧香取代,这是新年伊始烧的头一炷香,于是被叫做烧头香。后来烧头香的头,又被上海人曲解成头一,也就是第一的意思,于是烧头香被人理解为赶在他人之前、在庙里烧的第一炷香,于是烧香的时间日益提前。旧习俗里,人们在烧完庙香之后,一定要把在庙里点燃的一支或几支香带回家里,插到家堂或灶君的香炉里,叫做回头香,寓意是把庙里的仙气带回家里。如今这回头香的风俗渐渐被人遗忘了。(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采访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