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交流:楼面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

 xjyhnt图书馆 2015-11-12
楼面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




【摘要】本文分析现浇楼面混凝土的种类,影响裂缝的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措施

1
前言


预拌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混凝土的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早期,所产生的裂缝主要是塑性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及收缩裂缝,而在后期所产生的裂缝与结构设计及材料的应用有关。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而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湿度及不均匀沉降等。由于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从原材料到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发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应综合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把好可能对其发生影响的各道关,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

2
裂缝原因及措施


2.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2.2
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混凝土厂家采用加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加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另外,有一些不良材料供应商将级粉煤灰冒充粉煤灰。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价格,促使商品混凝土厂家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建立外加剂市场准入制度,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加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

商品混凝土厂家应按照施工预约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能盲目听从施工人员随意加大坍落度,禁止现场加水。定期对混凝土搅拌系统进行计量校验,特别要避免外加剂过量。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
2.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2.3.1
重点加强楼面上钢筋层的有效保护措施
a.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b.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要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c.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d.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e.
混凝土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2.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a.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b.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
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2.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施工中必须坚持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条件许可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
小结


3.1 用原材料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按批次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不漏检,坚持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

3.2 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及养护方案;

3.3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选取适宜的砂率、水泥用量及掺和料用量等;

3.4 应重视构造钢筋的作用,配筋应遵循细和密的原则。

3.5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非破坏性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