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一溪

 冰海明月 2015-11-12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建镇至今已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在三县(新津、彭山、双流)交界处,二江(府河、鹿溪河)环抱,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距成都市区42公里,驱车前往只需半小时。这里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 ,是全国十大古名镇之一。

古镇名字由来

关于黄龙溪名字由来的几种传说。

传说一,黄龙溪古称赤水,《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

传说二,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

传说三,史载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像龙牙,黄龙所春之地,著属武阳,公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古渡口

古镇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东汉建安24年(公元216年)“黄龙现武阳赤水九日”,诸葛亮等800大臣以此为征兆拥戴刘备称帝。因此,黄龙溪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的风水宝地。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见繁荣,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水上交通也更加繁忙,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年水码头。

 

千年水码头 

 2  古镇文化

 

龙文化

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镇上有名目繁多的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主题,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龙生九子

火龙:烧火龙起源于南宋时期。黄龙溪先民们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

 

 

火龙灯舞

水龙:黄龙见水,溪通古蜀。黄龙溪水龙文化以“神似龙头,具象龙尾”为特色,涵盖神龙抬头、龙颈飞瀑、真龙现身、黄龙摆尾四大主题。

 

 

水龙

旱龙:以“古榕藏龙头,寺院收龙尾”为特色,龙头藏于王爷坎镇江寺,龙身游走东大门古街龙形街道,潮音寺是龙的七寸,龙尾收于古龙寺,寺中有龙,龙中有寺。

 

寺庙塔檐上的金龙                

古龙寺老榕树旁金龙矗立

在黄龙溪景区龙潭广场,一条800米长的灯饰巨龙蔚为壮观,龙头昂首于西寨门,其身体则顺着古镇正街上的溪流蜿蜒至黄龙摆尾景点。据介绍,这条由10.8万张光盘装饰而成的巨龙,采用钢木骨架、丝架造型、粉色裱糊工艺,创造了世界吉尼斯之最,上海吉尼斯总部已经给黄龙溪古镇景区颁发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龙

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一开始,古镇黄龙溪会为广大游客们带来一场大型文化盛宴,龙狮文化艺术节以“龙见赤水”大型灯饰为主题,以灯饰巨龙为主线,以大庙会为载体,为游客带来一个最地道、最民俗的中国年。

  

龙狮文化艺术节上的灯会

佛文化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

黄龙溪古镇仅200多米的黄龙正街,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称为“一街三寺庙”; 清末民国初年华阳、彭山、仁寿三县在此共设一衙门,称之为“三县一衙门”。“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也成为古镇最著名最奇特的文化遗存。

古龙寺:古龙寺是黄龙溪镇最古老的一座寺庙,寺内大殿供奉黄龙祖师,殿前矗立千佛铁塔。古龙寺正门上的戏台为万年台,台前300平米院坝,是集会、交易、看戏的场所,是黄龙溪九个戏台仅存的一个。

 

古龙寺

潮音寺:古称乐善堂,供奉观音大士和弥勒佛。所谓潮音寺,寓意有观音菩萨庇护,潮水到来也只有化为梵音,消于无形。

 

潮音寺

镇江寺:镇江寺位于千年码头王爷坎上,供奉的是镇江王爷杨泗,以保古镇平安,稳定黄龙溪吉瑞风水格局。

 

镇江寺

三县衙门:三县衙门始建于清代,为当年华阳、仁寿、彭山三县在此设立的联合执法机构,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大门两旁有副对联:“黄龙宝山伸出龙抓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上的六个地名巧妙地包含了三县衙门的管辖范围。

 

三县衙门

水文化

黄龙溪集二江之灵气,历史上即为水路交通咽喉,自古是天府成都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清清锦江水碧浪连天,滚滚鹿溪河呼啸奔涌。水是承载古镇黄龙溪的灵魂,龙型溪流渠,穿行于千年古镇。

  

潺潺溪流

 

平静的河面

 

水上石踏,水流倚势变换

黄龙溪最美的时候,是那种时雨时雾的天气,烟雨迷蒙,极具诗意,吸引了不少影视摄制组到古镇拍片,所以也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烟雨黄龙溪

茶文化

黄龙溪在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武阳卖茶的传说流传至今,也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镇上,最有特色的还有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也是体验老成都生活的绝佳去处。

小巷里的茶舍

 

品茶的老者

黄龙溪巴蜀袍哥茶:古时,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为袍哥的活动中心,他们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茶文化在其中尤显重要,讲究的是,“不论地位高低,以平等和气为贵。”乃至于现在茶道中的许多文化都来源于此。

 

茶馆成为活动中心

 

巴蜀袍哥茶

饮食文化

流经黄龙溪古镇的锦江、鹿溪河、盛产各类小鱼、小虾等淡水产品;甜点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芝麻糕;镇中各类特产之中首推当地的烟熏豆豉。古镇的石磨豆花也非常有名,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特色。

 

 

古镇盛产的淡水鱼虾

民居文化

这里的民居多半是明清时期留下的,临街或依山依水而建,全木结构、抬梁式或穿斗衔接,硬山、悬山、歇山之异各具特色,临街用“吊角楼”方式,也是川西传统建筑文化局部的缩影。

 

沿街古民居

 

依水而建的吊脚楼

水畔民居

 

依山起伏的民居

楹联文化

黄龙溪楹联众多,古镇内已经形成家家有楹联,户户存楹联的格局。

  

 

各具特色的楹联 

 3 古镇手工特产

 

瓷胎竹编

黄龙溪特产“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邓昧山脉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 。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对原料以及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制作中

 

 

精美的瓷胎竹编工艺品

手工织布

这种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男耕女织,还能在黄龙溪古镇看到它的踪影。手工木制织布机,可算得上是“文物”了。手工织布,有“宽蓬”、“窄蓬”之分。宽蓬即宽幅,机上正在织的这种布,俗称“宽蓬家机布”。

 

手工织布编织中

  

美丽的手工成品布 

 4 结语:

 

黄龙溪,一个神话般的地方,正以它丰富多彩的的文化载体描述着过去,同时也以它清新的面貌迎接着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龙溪早已与古今融为一体,与巴蜀文化融为一体,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