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朝——邓世昌

 江山携手 2015-11-12

       邓世昌1849年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即现在广州海珠区龙凤街)一个茶叶商人的家庭。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18岁的邓世昌毅然投笔从戎,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知识。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于1871年毕业,服役于清朝海军,历任“建威”、“海东云”、“振威”、“镇南”、“扬威”、“致远”等舰管带,先后参与台湾、朝鲜、福建等地战事。

 1894年,日本首先侵入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16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随北洋水师增援朝鲜,在17日回国返航途中,在黄海与日本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邓世昌坠海后,拒绝随从相救,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临危不惧,奋勇杀敌,在弹药将尽之际,为扭转战场局面,毅然驾舰撞向日本主力战舰“吉野”号,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义不独生,自沉于黄海,壮烈牺牲。为表彰邓世昌报国壮举,清政府按照提督规格给于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并袭骑都尉职,谥壮节,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是我国最早的海军军官是清朝北洋水师舰队“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有研究者表示,“一国之精神,必源于国民之精神,而能引导国民之精神者,必一国之英雄。邓世昌者,引导国民精神之英雄也,引导一国精神之英雄也。他日中华民族能傲立于世界之林,回溯历史,必有斯人之伟大地位。”

邓世昌在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今,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民众一再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一意孤行推进钓鱼岛“国有化”进程,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公然挑战。全体中国人民要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痛击来犯之敌,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为之垂泪。十分厚待邓世昌。


1、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2、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3、按提督标准,破格抚恤;4、并追封“太子少保”;5、入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在祭文和碑文中,光绪帝将邓世昌与西汉名将李广、三国名将周瑜、唐朝名将哥舒翰相提并论,给予高度评价。

光绪帝还给予邓世昌家庭以高规格的抚恤和褒奖。

6、清庭封邓家三代一品官;7、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三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8、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光绪帝为何要厚待邓世昌呢?其心结何在?

从1894年6月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向朝鲜调兵,并蛮横地制造事端,“倭人”欲与进犯中国之野心昭然若揭。

光绪帝为了改变自己受制于人的地位,已于早些时候与西太后争衡,在清廷统治集团内部展开权力之争。此时此刻,光绪帝公开主战卫国,一些有抵御外侮要求的官员受到了鼓舞,支持光绪帝的备战主张。在清廷统治集团中,那些只图一时之苟安的人,便都向西太后和李鸿章靠拢,形成了一股妥协势力。

光绪帝还特别重视依靠本国的力量加强战备部署。他为了集中国力筹备战守,竟敢冒犯西太后的旨意,“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光绪帝公开违抗西太后的旨意这却是第一次,西太后为此耿耿于怀。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在指出日本侵略者“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之后,进而郑重宣告,清政府“势难再予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并谕令“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正式对日宣战。

在战争中,都涌现出如左宝贵、邓世昌等许多坚贞不屈的爱国将士,有的与阵地共存亡;有的与战舰相始终,为了捍卫祖国英勇捐躯。然而由于清政府主持这场战事的决策权,一直操在妥协势力的手中。因此,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也照样不能扭转不利的战局。

到了1895年1月,西太后便背着光绪帝强行作出了对日求和的决定。1月14日,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赴日本广岛求和。李鸿章草签了奇耻大辱的《马关条约》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派人将条约文本于4月21日送到北京清宫。对光绪帝展开了逼迫批约的活动。手握军政实权的、以西太后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妥协、投降势力压倒了以光绪帝为首的反妥协、反投降的力量。

从甲午战争以来的实践证明,光绪帝和许多大臣坚定地主张依靠本国力量抗敌卫国;然而他们的努力,都在以西太后、李鸿章为代表的妥协势力的抵制与破坏下化为灰烬……

喜子认为:亲历了甲午风云的光绪帝,厚待邓世昌其心结如下:1,光绪帝对邓世昌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忠烈精神所感动;2,他被全国人民纷纷自发组织祭奠,写下大量祭诗祭词和祭文所感染;3,他要让他所主张的抗敌卫国的思想在全国民众中生根发芽,他以前为了推销他的思想还组织众大臣讨论,而自己不发表主张;4他也想在民众中树立一个抗击倭寇的英雄;5更为急迫的是他想发泄西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给他的打压所带来的愤懑……

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按北洋水师相关资料记载,邓世昌的武官阶级是总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统和总兵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中将),故邓世昌的官衔是非常高的。他的月薪是官俸1584两,船俸2376两,合计3960两。按光绪年间推算,当时大米每斤价格15文,折银0.015两;食盐每斤35文,折银0.035两;猪肉每斤40文,折银0.04两。以此估算: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在今天的购买力约合人民币100—150元。故邓的月薪折合人民币40—60万元,待遇是相当高的。致远舰上待遇最低的是夫役,月俸6两,折合人民币600—900元。一等水手月俸10两,折合人民币1000—1500元。这说明北洋水师在当时不仅是晚清军队中的骄子,舰上官兵的待遇也是无可比拟的。

  邓世昌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致远舰因舰体受伤药断绝。而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使致远舰没入黄海,全舰300余名官兵仅余7人。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折合人民币1000—1500万元)以示抚恤。这说明,邓世昌死后,清政府给予其的褒奖和待遇也是非常高的。

  这并非猎奇,也不是宣扬金钱主义。只是想说明当时的清政府在海防上是下了血本的。但国家政治经济的腐败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即使花了那么大的本钱,也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