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茎苦荬菜

 为爱闯江湖 2015-11-13

基本资料

抱茎苦荬菜抱茎苦荬菜的花蕾
名称: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 

英文名:Sowthistle-leaf Ixeris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种中文名:抱茎苦荬菜   

种拉丁名:lxerissonchifoliaHance   

种别名:苦碟子、黄瓜菜、苦荬菜

中药名:抱茎苦荬菜

蒙药名:巴道拉(《蒙药正典》)   

抱茎苦荬菜麦田中的抱茎苦荬菜

生境:生于山坡、沟谷、灌丛、林缘和草旬。

分布:兴安北部、燕山北部、兴安南部辽河平原、科尔沁、呼一锡高原、阴山、贺兰山。中国东北、华北;朝鲜苏联。 

产地产量: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林察布盟、阿拉善盟、大青山、贺兰山。产量较少。 

生物生态特性: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果期4–7月。生于平原、山坡、河边。

化学成分
抱茎苦荬菜抱茎苦荬菜植株全图
(1)乙酸降香萜烯醇酯

(2)3β-acetoxy-11-oxours-12-ene

(3)齐墩果酸

(4)齐墩果烷

(5)8-去氧青蒿内酯

(6)七叶内酯

(7)阿魏酸

(8)香草酸

(9)抱茎苦荬菜素

(10)正二十六醇

(11)β-谷甾醇

(12)胡萝卜苷

形态特征
抱茎苦荬菜抱茎苦荬菜盛开的花
抱茎苦荬菜属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光滑。根细圆锥状,长约10厘米,淡黄色。茎高30-60厘米,上部多分枝。基部叶具短柄,倒长圆形,长3-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齿或不整齐羽状深裂,叶脉羽状;中部叶无柄,中下部叶线状披针形,上部叶卵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0.6-2厘米,先端渐狭成长尾尖,基部变宽成耳形抱茎,全缘,具齿或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组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花序梗纤细,长0.5-1.2厘米;总苞圆筒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外层总苞片5,长约0.8 毫米,内层8,披针形,长5-6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舌状花多数,黄色,舌片长5-6毫米,宽约1毫米,筒部长l-2毫米;雄蕊5,花药黄色;花柱长约6毫米,上端具细绒毛,柱头裂瓣细长,卷曲。果实长约2毫米,黑色,具细纵棱,两侧纵梭上部具刺状小突起,喙细,长约0.5毫米,浅棕色;冠毛白色,1层,长约3毫米,刚毛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类进化
抱茎苦荬菜抱茎苦荬菜的叶子
抱茎苦荬菜属菊科植物,在花部形态和花序结构上,与分布非洲的萼角花科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胚珠却是顶生的,种子有胚乳,花柱不裂,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菊科与茜草科有共同的花柱2裂柱,酚类物质在这两科中普遍分布,茜草科的九节草属花部5基数,子房有1个基生的胚珠,显示出二者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茜草科中的亚科(Cinchoneideae)的染色体基数 x=11,又并不是菊科染色体的基数。桔梗科在一致的合瓣花冠、下位子房,及其某些亚科或属中的花药聚合等性质上表现出与菊科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却缺乏菊科与茜草科共有的酚类物质。植物系统学家对菊科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有不同的观点。
相关描述
抱茎苦荬菜荒野中的抱茎苦荬菜
抱茎苦荬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省区;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果期4–7月。生于平原、山坡、河边。
抱茎苦荬菜与苦荬莱的主要区别为开花时基部叶常不枯死,叶面常有微毛;茎生叶抱茎,因此而得名曰抱茎苦荬菜。叶基部为全叶片的最宽部份,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而至成齿状,或近全缘。头状花序直径约1厘米;总苞长约5—6毫米。瘦果长约2.5毫米,有长约0,5毫米的喙。花果期4—7月。抱茎苦荬菜生于路边、山坡,荒野;中国各地普遍分布。

抱茎苦荬菜属菊科植被,菊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最大的1科,有一致的小花结构。小花管状,辐射对称,或舌状而两侧对称,或花冠管状而花冠裂片二唇形。多数小花密集排列,外覆以总苞片而形成一致的头状花序。共13族1300余属,近22万种,除南极外,全球分布。由于本科在结构上、繁殖上的种种特点,如萼片变成冠毛、刺毛,有利于果实远距离传播;部分种类具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有利于营养繁殖的进行;此外,花序的构造和虫媒传粉的高度适应等等,促使它很快的发展与分化,从而达到属、种数和个体数均跃居现今被子植物之冠。中国约有220属近3000种,全国各地分布,其中异裂菊属、复芒菊属、太行菊属、画笔菊属、重羽菊属、黄缨菊属、川木香属、球菊属(Bolocephalus)、葶菊属、栌菊木属蚂蚱腿子属、花佩属、华蟹甲草、华千里光属、紫菊属、君范菊属等15属为中国特有。

栽培技术
抱茎苦荬菜生长在山上的抱茎苦荬菜
种子播前处理: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初始温度为40℃-45℃的温水中,经过2小时后捞出种子再控净水。

生产用地的准备:选择在平坦无积水砂壤土地或山坡地,先施入发酵好的农家肥每亩3000kg,深翻地25cm,作宽1.2m的平畦。

播种时间:7月下旬-8月中旬

播种方法:一种是条播或采用撒播;苗期管理:浇水、间苗、定苗、虫害的防治、追肥;采收时间为七月中下旬,采收后扎捆支在一起晾晒,当含水量降至13-15%时,即可贮藏。具有产量大,质量高,保证其制剂的安全、有效、可控,解决了抱茎苦荬菜中药材可持续利用问题。

有机栽培
 1. 环境要求。苦荬菜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耐热又耐寒,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在湿润、营养丰富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旺盛。对光照适应性强,但在强光下容易老化。

2. 土壤准备。选用灌溉良好的沙质壤土作为栽培田。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结合翻地每亩施入有机肥1500~2000 千克作为基肥。精细整地,做成宽1.5 米左右的平畦,待播。

3. 选择苗床。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的地方。最好选择未育过同类作物或生茬地上。如用老苗床,应对床土进行消毒。也可采用基质育苗。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4.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温汤浸种10~15分钟,苦荬菜种子催芽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苗长势过于细弱。

5. 播种育苗。苦荬菜一般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播种可选择在4月中上旬。露地播种可在整好的畦内按25~30 厘米行距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幅一般为5~6 厘米,播后覆土。若土壤干旱可适量浇水,浇水后用稻草覆盖,也可覆地膜,防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撒播方式。在早春低温季节,也可用温室育苗、露地定植的方式。育苗一般在苗龄30天,7~8片真叶时移栽,按行距30 厘米,株距20 厘米,每穴2~3株定植。栽后立即浇水,晴天时遮阳,保持较高温度以促进缓苗。3~5天即可缓苗。

6. 肥水管理。出苗或缓苗后,应适当控水,防止幼苗徒长。当苗高5~6 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杂草抑制幼苗生长。定植苗在缓苗后进行浇水施肥。

7. 防治病害。发现病菌后及时拔除病苗。

8. 防治虫害。①适季栽培。春季栽培早熟品种,进行地膜覆盖,争取在虫害盛期之前收获完。夏季停种寄主植物。②生态防治。利用广赤眼蜂、凤蝶金小蜂、长脚胡蜂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1]

实用价值

抱茎苦荬菜抱茎苦荬菜的花及果实
饲用

抱茎苦荬菜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为猪饲料。   

药用

入药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药材鉴别:性状全草无毛,根呈长圆锥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须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暗绿色至深棕褐色,有纵棱,节明显;质轻脆,易折断,断面边缘淡黄色,髓部白色。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耳状或戟状抱茎,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浅绿色,纸质。头状花序多数,具细梗;总苞片二层。舌状花黄色。瘦果纺锤形;冠毛白色。气微,味微甘、苦。  

药理作用: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对动物肠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性味功能:中药味苦、辛,性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蒙药味苦、甘,性热。杀虫,开音。

主治:中药治头痛,牙痛,吐血,衄血,痢疾泄泻,肠痈,胸腹痛,痈疮肿毒,外伤肿痛。蒙药治虫积,音哑。

用量用法:中药10—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患外。蒙药多入丸散剂。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6166293.html 

[2] 内蒙古蒙医药资源数据库 http://www./nr.php?id=16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刀锋战士创建,互动啦啦、ZYL_0122、cnoa360、addlehead、司卫国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